刘国勋,家住周口市太康县独塘乡杨庄村,今年已经94岁高龄。他不到20岁参军入伍,22岁便成为晋察冀野战军中的一名卫生员,跟随部队南征北战,先后参加解放石家庄、解放东北、解放华北、解放西北等诸多战役,获得勋章一串,是名副其实的“老革命”。 然而,由于在战斗中受伤的缘故,他1952年主动提出复员返乡成为一名农民,并深藏功名在老家村里过着平平淡淡的日子。直到去年乡里进行退伍军人信息采集,这位“张富清”式老英雄的事迹,才再次进入人们的视野。 不到20岁参军入伍,跟随部队南征北战 冬日暖阳下的太康县独塘乡杨庄村,叽叽咋咋的鸟雀穿梭在院落的枝头上嬉闹,94岁的刘国勋戴着一顶“火车头”棉帽,骑上自己的三轮车,准备到村里溜达溜达。 1940年,年仅15岁的刘国勋遭遇家中最大的变故,他的父母不幸离世,自己被逼无奈踏上逃荒要饭之路。后来,在逃荒途中他遇到了抗日部队,便跟随进入山西境内参加抗日武装。1947年5月,22岁的刘国勋正式成为晋察冀野战军中的一名卫生员,次年,他便正式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在那段艰苦卓绝的战争岁月,年轻的刘国勋跟随部队先后参加了解放石家庄、解放东北、解放华北、解放西北等战役,他在战场上既是卫生员又是战斗员,为新中国成立立下汗马功劳,获得一枚又一枚荣誉勋章。 他犹记得,解放西北时,一颗炮弹突然袭来,就在自己身边不远处爆炸,虽未造成生命危险,但巨大的爆炸声损坏了他的听力,造成老人耳聋至今。 他犹记得,解放兰州时,他不顾身体劳累主动承担站岗放哨的任务,其间突然发现部队休息的山体有坍塌滑坡的迹象,便立即向部队报告,直接挽救了全连人的性命。1950年,西北军政委员会为其颁发人民功臣勋章,荣立二等功。 他犹记得,抗美援朝的上甘岭战役中,5个连的兵力被敌军团团围住,就连他这个卫生员也拎着枪上了一线,最终,只有60多名官兵突出重围,他有幸成为其中一名。 忆当年,老人情绪激动,眼含泪花。他不止一次地自言自语:“活着真好,活着就是福,比起那些死难的战友,我当个农民算啥?” 主动要求复员回乡,67年深藏功名默默无闻 参加完抗美援朝后,刘国勋的听力再次严重下降。“我就想着不能再留在部队当卫生员了,耳朵听不见,净是给部队添麻烦,就想着复员退伍。”坐在家中的一张方桌前,刘国勋向大河报·大河客户端记者讲述当年返乡的真实想法,他认为,部队把自己培养成一名卫生员、战斗员,可当自己受伤不能上战场的时候,就应该回家种地。 于是,他就主动提出了复员返乡的申请。1952年5月,他拿着部队给的90元人民币,一路转车,回到了老家太康县独塘乡杨庄村。此后,他用这笔钱新盖了3间草房娶妻成家,过着普普通通的乡村生活。而那些闪闪发亮的荣誉勋章,则被他悄悄藏了起来,从来没有向别人炫耀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