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召稼楼游记(三)

 明悟好学 2019-12-06

召稼楼游记(三)---礼园

召稼楼游记(三)---礼园

  礼园是一座新修的仿古园林,园中亭台、楼阁、小桥、流水、假山、曲廊俱全,一步一景,极具苏杭园林的特色。这里还特意为两位先贤和一位当代艺术家分别修建了纪念馆和艺术馆:

召稼楼游记(三)---礼园

秦裕伯元元贞二年(1296年)生于上海长寿里(即今浦江镇勤劳村),元至正四年(1344年)中进士,历任上海县尹、郎中,在任十年内筑县城、建县学、公正亷洁是一位道德高尚的学者,至正十四年解职归里。明洪武元年,朱元璋请他做官,他托故拒绝,洪武六年(1374年)辞世。太祖叹道:“生不为吾臣,死当卫吾土”,下绍敇封秦裕伯为上海城隍。清同治十一年,朝廷又封其为护海公。现在上海城隍庙内供奉的城隍老爷正是此公。

召稼楼游记(三)---礼园

召稼楼游记(三)---礼园

召稼楼游记(三)---礼园

召稼楼游记(三)---礼园

召稼楼游记(三)---礼园

召稼楼游记(三)---礼园

召稼楼游记(三)---礼园

召稼楼游记(三)---礼园

召稼楼游记(三)---礼园

叶宗行,明代水利专家。出生于河工世家,祖居华亭县叶家行(即今闵行区浦江镇正义村)“幼治经史,及长通晓天象、农事,精于历算、测绘,尝负笈从师,深谙宋元以来治水范案”

上海市的大部分宋代己成陆地,南有黄浦江(又称春申江、黄歇浦)北有吴淞江(今苏州河),因长江帒来的泥沙不断沉积,两河下游也逐渐壅塞,至明初,太湖流域积水经年不退,苏州、淞江几成泽国。永乐元年,户部尚书夏原吉奉命江南治水,叶宗行建议在吴淞江上游开夏驾浦入长江以分水势;在三柳引太湖水分注黄浦江;在今陆家咀北面开浚范家浜(即今外滩苏州河口至吴淞口这一段)接通黄浦江,汇并吴淞江以增水势,冲泻入海。

召稼楼游记(三)---礼园

召稼楼游记(三)---礼园
此建议经采纳后,动用了苏、嘉、淞三府二十万民工,历经两年半时间工程得以完成,太湖溢水经长江东奔入海,江南水患从此根绝。有专家说:有黄浦江才有今天的大上海,叶宗行功莫大焉!召稼楼游记(三)---礼园

召稼楼游记(三)---礼园

召稼楼游记(三)---礼园

召稼楼游记(三)---礼园



召稼楼游记(三)---礼园

“秦怡艺术馆”是迄今为止,为活跃在影视剧坛的艺术家以个人命名的第一座艺术展示馆。展览全面回顾了秦怡跨世纪的艺术生涯,馆中展出了秦怡不同时期的肖像照、剧照、电影海报、电影拷贝、奖杯、奖状、书信手札等共数百件。

召稼楼游记(三)---礼园

召稼楼游记(三)---礼园



召稼楼游记(三)---礼园

召稼楼游记(三)---礼园

召稼楼游记(三)---礼园

召稼楼游记(三)---礼园

召稼楼游记(三)---礼园

召稼楼游记(三)---礼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