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批注}战争论第十五章 寻求决战的战区进攻,第十六章 不求决战的战区进攻20191206

 崤山老乔 2019-12-06
第十五章 寻求决战的战区进攻
克劳塞维茨 [德国]
[出自《战争论 第七篇 进攻》] 1832
   这个题目的大部分问题在第六篇中已经谈到了,在那里的论述只要反过来看就是对战区进攻的应有的说明。
   一个单独的战区的概念同防御的关系总是比同进攻的关系更为密切。关于进攻的一些主要问题,如进攻的目标、胜利的影响范围等,我们已在本篇中讲述过了,而关于进攻性质的最有决定性和最重要的问题,我们要到研究战争计划时才能给予说明。虽然如此,有几点还是需要在这里加以说明的,我们打算还是从寻求大规模决战的战局谈起。
   一、进攻的最终目标就是胜利。防御者从防御地位所得到的各种利益,进攻者只能通过优势,最多通过军队感到自己是进攻者和前进者而产生的一种微小的优越感来抵销。在一般情况下人们对于这种优越感的作用通常评价过高,其实这种优越感只能是暂时性的,而且也经不起实际困难的考验。当然,我们在这里是假定防御者的行动同进攻者的行动一样,都是正确而适合的。我们所以作以上的说明,是想减少人们对于奇袭和出敌不意的糊涂观念,人们通常认为奇袭和出敌不意在进攻中是胜利的丰富源泉和唯一手段,其实,如果没有一定的客观因素,奇袭和出敌不意是根本没有办法实现的。关于真正的战略上的奇袭,我们在其他时间已经说过了。因此。如果进攻者不具备物质力量方面的优势,他就必然有一种精神方面的优势来弥补进攻这种作战形式的不利;如果精神方面的优势也不具备,那他就根本没有理由发起进攻,即使发起了进攻,也肯定是会失败的。
   二、正如说谨慎应该是防御者的保护神一样,大胆和自信应该是进攻者的保护神。这并不是说,一方可以缺少另一方应该具备的特点,而是说谨慎同防御,大胆和自信同进攻具有更紧密的关系,彼此决不可以分开。一般说来,这些特点所以是必要的,是因为军事行动不是课堂里的数学演算,而是一种在实际战火中,是在血与火的搏斗中,是在黑暗的、起码是在朦朦胧胧的领域中进行的活动,在这里,我们必须相信那些最适合于达到我们的目标的指挥官。防御者在精神力量方面表现得越软弱,进攻者就应该越大胆,越强硬。
   三、要取得胜利,就要使敌人的主力同自己的主力作战。这一点,对进攻来说就不象对防御那样值得怀疑,因为进攻者必须去寻找通常已经占领阵地的防御者。我们在前面《防御》一篇中已经明确论述了,如果防御者存在配置错误,进攻者就不可能去寻找防御者,因为他可以确信,防御者会来找他,于是他就可以在敌人没有准备好的情况下和敌人作战。这时一切都取决于能否正确判定哪条道路和哪个方向是最重要的,我们在讨论防御时没有谈这个问题,只是让读者参阅本章,因此我们想在这里对这个问题作一些必要的说明。
   四、什么可以作为进攻的直接目标,即可以作为胜利的目的,我们在前面已经论述了。如果这些目标是在我们要进攻的战区内,也就是说是在我们可能取得胜利的范围之内,那么通向这些目标的道路就是进攻的主要方向。但是我们不应该忘记,进攻的目标常常是只有在可以取得胜利的情况下才有意义,所以在考虑进攻目标时永远必须同时考虑到胜利。因此对于进攻者说来,重要的不是只是为达到进攻的目标,而是要作为一个胜利者达到目标,所以他进攻的方向不是指向进攻的目标本身,而是指向敌人军队到达这一目标时必然经过的那条道路。那条道路就是我们直接进攻的对象,进攻者在敌人军队到达进攻目标以前向它发起进攻,把它同这个目标分离开,并且在这种情况下击垮敌人,可以取得意想不到的胜利。例如,假设敌国首都是进攻的主要目标,而且防御者也没有驻扎在首都同进攻者之间,那么进攻者直取首都就是不正确的,较好的办法是把进攻的目标指向敌人军队同首都之间的交通线,并在那里寻求胜利,一旦取得这一胜利,敌人的首都就唾手可得了。
   如果在进攻的胜利范围以内没有大目标,那么敌人军队同最近的大目标之间的交通线就是对取得战争胜利具有特别重要意义的地方。在这种情况下,每个进攻者都要思索一下,如果在会战中得胜,将如何利用这一胜利?回答是,利用胜利可以取得的目标就是进攻的主要方向。如果防御者是配置在这个方向上,也就是说他配置得完全正确,进攻者就应该毫不迟疑地去向他挑战。如果防御者的阵地太坚固,进攻者就不得不努力从阵地侧旁绕过,也就是说遇到困难不得不另想办法。如果防御者没有驻扎在正确的地点,进攻者就仍然应该在这个方向上前进,一旦前进到同防御者取齐,而防御者仍不向他的侧方移动,进攻者就应转向敌人军队同这个目标之间的交通线,以便在那里向敌人进攻。假使敌人军队始终在原地不动,进攻者就应该转向敌人军队,从背后攻击他们。
   在进攻者选择的通向目标的所有道路中,选择大的通商要道永远是最好和最自然的道路。如果这些道路有过于弯曲的地段,自然就要在这些地段另选较直的道路(即使是较小的道路也好),因为退路过于弯曲总是十分危险的。
   五、进攻者在寻求大规模决战时决不应该分割兵力,如果分散了兵力,大多只能看作是进攻者不明情况而产生的错误,因此,进攻者只能在可以保证各纵队能够同时参加作战的正面上前进。如果防御者自己分散了兵力,进攻者就会从中得到更多的利益,当然,只有在这种场合进攻者才能进行一些小规模的佯动(这种佯动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战略上的佯攻,其任务是确保这些利益)。只有为这个目的而分散兵力才是正确的。
   如果军队不得不分成几个纵队前进,那只能是为了组织进攻中的战术包围,因为包围形式对进攻来说是很自然的,如果不是迫不得已,就不应该放弃这一形式。但是这种包围形式只能是战术性质的,因为在大规模战斗时进行战略包围完全是浪费兵力。只有当进攻者十分强大,胜利的结局毫无疑问时,才可以进行战略包围。
   六、但是进攻也应该谨慎小心,因为进攻者自己也有背后和交通线需要掩护。对这些进攻者应该尽可能地依靠前进行动进行这种掩护,也就是说由进攻的军队本身来完成这种掩护。如果必须特别指派一部分军队来完成这个任务,那就要分散兵力,这当然只能削弱进攻的力量。既然一支兵力较大的军队往往总是在两端相距至少一日行程那样宽的正面上前进,那么,如果交通线(即退却线)偏离行军正面的垂直线不大,军队的正面大多就可以掩护交通线了。
   进攻者在这方面要冒多大风险,主要要看敌人的情况和特点如何。如果一切都是在大规模决战的气氛的压力之下,防御者就很少有进行这种活动的余地!进攻者在这种情况下一般说不必对此过分担心。但是,一旦前进已经终止,进攻者本身越来越进入防御状态,那么掩护背面就越来越有必要,越来越成为主要问题。因为进攻者的背面当然要比防御者的背面力量薄弱,所以防御者在转入真正的进攻以前,甚至当他还在不断放弃国土时,就可以开始对进攻者的交通线采取行动了。

第十六章 不求决战的战区进攻
克劳塞维茨 [德国]
[出自《战争论 第七篇 进攻》] 1832
   一、进攻者即使没有足以进行大规模决战的意志和力量,他还是会有一定的战略进攻意图的,只是他进攻的目标比较小罢了。如果进攻成功,那么随着这个目标的实现,整个局势就会出现平静和均势。如果在进攻中遇到一些困难,那么总的攻击就会在达到其目标以前中止。这时就会出现一种纯粹是临时的进攻甚至战略机动。这就是大多数战局的特征。
   二、可以成为这种进攻目标的对象是:
   (1)一个地区,占领一个地区可取得的利益是:补充给养,必要时也可以征收军税,减轻本国的负担,在媾和时拿它作为与敌人进行交换别的东西的等价物。有时,占领一个地区也是为了军队的荣誉,取得精神上的力量。在路易十四时代,法国统帅进行的战争中就不断出现过这种情况。一个地区占领后能否保住,其作用是有很大差异的。一般情况下,只有这个地区同自己的战区相邻,是战区自然的补充给养部分时,它才有可能保住。也只有这样的地区才可以在与敌人谈判时作为交换别的东西的等价物,至于不是这样的地区,一般情况下常只是在战局的持续时间内占领,到冬天就要成为包袱一样被放弃。
   (2)敌人的一个大仓库。如果仓库较小,就不可能会被看作是决定整个战局的进攻目标。虽然占领仓库本身会使防御者失去仓库而进攻者得到仓库,但是进攻者的主要利益却在于防御者因而被迫后退一段距离,放弃一部分他本来可以保有的国土。由此可见,夺取仓库实际上只是手段,这里所以把它当作行动的目的提出来,是因为它是进攻的直接而明确的目标。
   (3)夺取一个要塞。我们将用专门的一章来讨论夺取要塞的问题,到时读者可以参阅那一章。根据那一章阐述的理由就可以理解,为什么在不能以完全歼灭敌人或者占领敌人大部分国土为目的的进攻战争和进攻战局中,要塞始终是最重要、最理想的进攻目标。从而也不难理解,为什么在要塞很多的尼德兰,一切总是以占领这个或那个要塞为中心,而且在大多数情况下,就连逐步占领整个地区也似乎不是主要问题,而是把每个要塞看作是本身似乎具有某种价值而应予以考虑的单位。而对要塞本身,注意得更多的是对它围攻是否方便和容易,却不是它的价值。
   然而围攻一个不太小的要塞始终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行动,因为它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在这一行动并不总是关系到全局的战争中,这一点是应该加以慎重考虑的。因此围攻要塞在这里就成了战略进攻的重要目标之一。不过要塞越小,或者围攻越是不认真,围攻的准备越不充分,一切越是附带进行的,那么这个战略目标就越小,就越适合于以十分弱小的兵力和意图来采取行动。在这种情况下为了给战局加添一些荣誉,整个行动常常只是装模作样,因为作为进攻者,总要采取一些行动才象样子。
   (4)进行一次有利的战斗,遭遇战,甚至会战。为了夺取战利品,或者仅仅为了军队的荣誉,有时甚至只是出于统帅的荣誉心,这一类战斗是有可能进行的。只有那些对战史完全无知的人才会怀疑甚至认为不可能有这种情况的出现。在路易十四时代法军进行的战争中,大多数的进攻会战却都属于这一类。但必须指出,这些会战并不是无足轻重的,也不是单纯的为了满足虚荣心而进行的儿戏。它们对于媾和是有十分肯定的影响的,它们能使进攻者相当直接地达到目标。军队的荣誉、军队和统帅的精神优势也十分必要,而他所起的作用虽然是无形的,但对整个军事行动来说,都始终是有影响的。
   进行这类战斗当然要有两个前提:第一,胜利的希望相当大;第二,即使战斗失利,受到的损失也是相当的小。当然,这种在特殊情况下为了有限目标而进行的会战同那种由于精神上的软弱而没有利用胜利的会战是不能等同看待的。
   三、上述目标除了第(4)项以外,其他目标都可以不必经过大的战斗就取得,而且进攻者为这些目标通常也不希望进行大规模战斗。进攻者不经过决定性战斗就得到目标的手段,都是针对防御者在其战区内需要保护的一切利益而采取的,这些手段就是:威胁防御者的交通线(不论是同给养来源地,如仓库、富庶的地区、水路等有联系的部分,或者是同别的部队及重要地点,如桥梁、隘路等有联系的部分);占领敌人不能夺回并能给敌人造成创伤的坚固阵地;占领大城市、富饶的地区和可能发生反抗的、不安定的地区;威胁力量弱小的同盟国,等等。如果进攻者可能确实切断防御者的交通线,而且防御者不付出重大牺牲就不能予以恢复,如果进攻者可能占领上述那些目标,而防御者就会被迫放弃一些重要性较小的目标,退到后方或侧方去占领另一个阵地来得护上述目标。这样一来,某个地区、仓库和要塞就没有保护了,于是进攻者就可以夺取该地区和仓库,围攻要塞。这时,可能发生不同规模的战斗,不过这不是人们所希望的,人们也不把它们当作目的,而只是当作一种不得已的下策,因此,战斗的规模和重要性是不会超出一定的界限的。
   四、防御者威胁进攻者的交通线是防御的一种还击手段,在寻找大规模决战的战争中,这种还击方式只有当进攻者作战战线拉很长时才会出现,但在不求大规模决战的战争中,这种还击方式却是比较适用的。在后一种场合,虽然进攻者交通线很长的情况是不多的,但是,这时重要的已经不是使进攻者在交通线上受很大损失,只要给他造成给养供应方面的困难,或者使他的给养供应有所减少,就足够可以起到作用了。如果进攻者的交通线不长,那么防御者可以采取相应的对策,延长同敌人在这方面进行斗争的时间。因此,掩护战略侧翼是进攻者的一项重要任务。如果进攻者同防御者之间发生了保护自己侧翼和威胁对方侧翼的斗争,那么进攻者就必须用自己兵力的优势来弥补自己存在的不利条件。如果进攻者还有足够的力量和决心对敌人的大部队或主力进行一次猛烈火力的攻击,那么使敌人面临这种困境是掩护自己侧翼的最好办法。
   五、最后,我们还要想到,在这样的战争中,进攻者和防御者相比较存在着一个很大的有利条件,那就是进攻者要比防御者可以更好地根据对方的意图和能力来判断对方。预见进攻者存在有多大的进取精神和胆量,要比预见防御者是否准备采取重大行动要困难得多。实际上,选择防御这种作战形式通常就是没有什么积极意图的证明。此外,采用大规模还击的准备同一般的防御准备之间的差别,比抱有大企图的进攻准备同抱有小企图的进攻准备之间的差别要大得多。最后,防御者不得不较早地采取措施,因而进攻者就可以根据防御者的措施再采取措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