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何减少面对孩子时的焦虑?

 长沙7喜 2019-12-06

第341篇原创

 前言 

话说现如今伴随学业负担增重的,还有家长的焦虑,我见过不止一个妈妈当我面哭,那种无助、恐慌、迷茫,我不是当事人,都能透过那些眼泪感觉头皮一阵麻。但仔细一想,很多时候这份焦虑真的可以避免,只要做到别过度引申......

曾经有个段子,是说女人和男人思维不同点的:

话说一个女人晚上回家后看到老公闷闷不乐,自己和他说话他也爱答不理的。于是呢,她就在日记里写下这样的一段话:

他一定是不爱我了,往常他会在我进门的时候都会给我一个拥抱,而且对我说一句“宝宝辛苦了”。可是今天他却是一副冷冰冰的表情,甚至一个晚上都没有看过我一眼。难道是他在外面有了其他的女人,想以这样的方式逼我退出吗?我不敢相信我们的感情就这样结束了,我为他付出了自己的青春,可是他却对我不再有感觉。一定是我变得没有那么漂亮,没有那么迷人了。我现在感觉自己的世界要崩塌了,我好孤独,我感到全世界都弃我而去了.....

而他的老公呢,也写了日记,上面只有一句话:妈的,德国队又输球了!

女人情绪很丰富、想象也很丰富,这是不是焦虑之源,我再聊个现实中的事儿。

01

话说,有个女人过生日,她老公竟然忘了!

是的,直到生日当天,女人打电话各种暗示今晚回家吃饭,这男人依旧没想起来,面对这种情况,作为女人,你会怎么归因,怎么想?

我想但凡是个正常人,都会觉得,这男人心里完全没有媳妇么,这都能忘?如果连这种事儿都能忘,更别提其他事儿了,这日子实在没法过了,他根本已经不爱自己了!

我是很难再也引申出其他东西了,但女人可以,可以想到我完全想不到的各种场景,进而不断强化自己这日子实在没法过了的心理暗示。

这不是段子,这是真事儿,昨儿是我媳妇生日,可忘了这生日的不是我,而是她姐。

昨儿一整天,我老丈人、丈母娘和大姨子也没打来一个生日问候电话,甚至晚上媳妇打电话问姐姐要不要来吃饭,姐姐依旧没想起来。

与之对比强烈的事儿,我妈竟然记得,晚饭前让我爸打来一通电话,问是不是有空,想请我们俩去外面吃,给我媳妇过生日。

如果从表面上看,可能会得出这婆婆真好的结论,可这不是重点,重点是,哪怕一家人把自己生日忘了,也千万千万别引申,忘了生日就是忘了生日而已。

在日常相处中,作为旁观者,说实话,我真的没见过我大姨子这种姐姐,这哪儿是姐啊,真的跟我媳妇第二个妈一样,对我媳妇真的是无微不至、呵护备至,那个好,真的是比亲妈还到位。

所以,即便是忘了生日又如何,就事论事,最多能说明并没有把生日这事儿看做多大的事儿,而不能得出心里没我媳妇,不关心我媳妇这个结论。

也就是说,日常对事情的看法,千万别从一个点,联想到一个面,进而得出一个结论,而更应该先全面的看问题,再回头对某个点进行评价,这样可以大大避免无谓的瞎想。

瞎想少了,矛盾就少,焦虑也会少!


02


回到教育正题,我观察到一个现象:

有个孩子做题,“粗心”扣了几分,当爹的一般瞅一眼,跟没事儿人似的就过去了,而当妈的却疯了,忍不住开始想,这明明会的,为啥还会错?如果跟她说,这个真没多大关系,她一定会反驳:

怎么会没关系?你知道高考1分可以拉开多大差距么?少1分你就可能与名校失之交臂了,这可是影响一辈子的大事儿,怎么会没事儿?现在如果不改这个臭毛病,以后还得了?

你看,就是卷子上出现的一个小错误,当妈的很多都会想到高考差一分,自己孩子没考上大学,进而没有好工作、找不到好媳妇这些事儿。

测试卷的一分确实没啥,但没有好的人生还得了?所以,怎么能不急,能不管?

就这逻辑,这归因,真的很难说完全错了,如果孩子真的养成稀里马哈做题的习惯,不是这里漏点,就是那儿错点,这以后的确是个大问题。

可是,大多当妈的都不曾想过,小学阶段,尤其是低年级的“粗心”是不是一种完全正常的,跟初中高“粗心”完全不是一码事儿的东西?

学习不好理解,咱用过马路替代。

一个小学一二年级的孩子,在闹市区过马路,我们做家长的肯定担心,因为我们不太相信孩子可以应付这种复杂的交通环境。看着红绿灯,就容易忽略了车辆,看着车辆就可能忽略了突然袭来的路人,反正,以他们的能力,我们断然不放心自己过马路的。

如果我们能接受这个事实,那就说明,我们认为,孩子在小时候,是没有通盘分析和细致处理事务的能力,而一份试卷,想要面面俱到,在各种细节处做到完美,这需要相当相当牛的能力。

我曾经做过测试,两波家长,接近四十个人,发了一份五年级的小数单元试卷,纯课内的知识,限时20分钟(我12分钟做完),仅有一人全对,其他或多或少都有错。

所以,这种错真的很难避免,尤其是孩子小时候,想要次次满分,零失误,简直是不可能的事儿。

如果因为这种事儿,就联想到高考差一分,引申到孩子的学习态度问题,进而焦虑的要死,甚至因为这个打骂、训斥孩子,那真的就像我大姨子把我媳妇生日忘了,结果我媳妇非觉得她姐不爱她,不关心她了一样。

我媳妇铁定不会这么想,所以当妈的也不用为孩子的一些小问题瞎联想了,完全没必要!





小学的粗心更像是孩子去跳舞、去打球、去做家务,你会看到,他们的动作很不协调,无论做什么都很难细致、完美的去完成,既然在各种事物上都体现出这个特点,那么在考试中,凭啥就次次要满分?

所以,孩子真的犯了各种小错误,那就就事论事,就错误本身进行提醒、订正即可,不看分数、不想太多,大家都省心。

据我观察,小学阶段的“粗心”表现,到初高中会减弱很多,到那时候,更多的是会与不会,很少会再出现所谓的这儿漏个单位,那儿忘写一个零的情况,即便有,也不会像小学那么普遍。

我没证据,但我估摸着跟人的脑神经发育更健全有关,这就像让一个小学一年级的孩子去端一锅刚刚煮熟的粥一样,家长还真的会有点不放心,总觉得他端着锅,就会忘了看路,一旦碰到哪儿就麻烦了。

而初高中的孩子就完全不用担心这个,他们足够应付各种突发情况!

通过过生日和“粗心”的事儿,不难看出,很多担忧、焦虑,其实都是过度放大眼前的问题所致,明明就是一件事儿,非要把它想的关联很深远,想的意义重大,想的这个问题解决不了,以后根本没法过了。

当一件小事儿和事关人生的大事儿进行联系的时候,能不焦虑么!

而女人在这方面,好像比男人天生就更强烈,男人仿佛像脑子少了些神经似的,根本不会想那么多,而女人一个点兴奋了,满头皮的神经都会立马燃爆。

这种天生的差异,似乎可以解释为啥男人普遍都不咋关心孩子的学习,而大多妈妈又都抑制不住自己想插手孩子学习的现象。

关心孩子是好事儿,但如果控制不好引申的度,到头来一定会弄得自己焦头烂额,情绪崩溃,还未必能够达到理想中的效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