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是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 北宋熙宁初年,苏轼因为上书了批评新法的文章,被变法派攻击。他自请外放为官,担任杭州通判。 在去赴任的路上,他路过了镇江金山寺。泛舟长江之中,感叹江浪潮水,渔火星辰,写下了一篇《题金山寺》: 潮随暗浪雪山倾,远浦渔舟钓月明。 桥对寺门松径小,槛当泉眼石波清。 迢迢绿树江天晓,霭霭红霞海日晴。 遥望四边云接水,碧峰千点数鸿轻。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这首诗所展现出的意境和气象,足以傲视任何关于金山寺的诗词。 可是,如果让您做一个无厘头的举动,将这首诗反过来读一遍,会有新的体会吗?试试看: 轻鸿数点千峰碧,水接云边四望遥。 晴日海霞红霭霭,晓天江树绿迢迢。 清波石眼泉当槛,小径松门寺对桥。 明月钓舟渔浦远,倾山雪浪暗随潮。 怎么样,反过来读这首诗,无论是意境和音韵,仍然是千古绝唱。 更为绝妙的是,这两首诗对比起来,一首是写景物从早到晚的变化,一首则是从晚到早,都极具穿透力。 这两首诗,以不同的视角交替欣赏金山寺附近的美丽,借景抒情,表露了自己的心志。诗中所运用的回文手法,更是令人佩服。 这种诗就是回文诗,是汉语特有的一种利用词序反复而达到修辞方法的表现形式。 它不仅充满着美感,而且顺读和倒读都可以给人以回味无穷,荡气回肠意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