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雪了,眼看年关将近,许多地方都迎来了今冬的头一场雪。看着窗外飘飘扬扬的雪花,听着手机中刀郎的那一首优美的歌曲,仿佛置身在“千里冰封”的雪国,不觉让人浮想联翩。 雪,代表着寒冷,是残酷的象征,但任谁也无法忽视它外在的美丽和悠扬。所以一代才女谢道韫留下了人世间最美的比喻“未若柳絮因风起”。而唐代的岑参也以一句“千树万树梨花开”,既写出雪的纯洁,又让它充满了活力。 而今天和大家分享的这首小诗,它的作者虽然名不见经传,却能把雪描绘出另一种韵味,其精彩之处丝毫不逊于名家手笔。不信!接着往下看。 诗人在首句中并没有写雪,而是先写风,这是因为北风是大雪纷飞的前兆。例如《诗经》中就曾有“北风其凉,雨雪其雱”这样的诗句。北风越来越冷,而雨雪也越下越大。 除此之外,如此开头还有一个好处,那就是简洁明了,为后面的诗句留下了足够施展的空间。这样的写作手法被后世的曹雪芹运用到文学创作中,并出现了咏雪的金句“一夜北风紧”。而目不识丁的王熙凤也因为它而受到贾府公子、小姐们的交口称赞。 写完风,诗人马上又写了另一种景观,即“前庭如月辉”。本句中的“如”字并不是好像的意思,而是解释为“随从”。这个解释是“如”字的本意,出自《说文解字》“如,从随也”。 所以本句应翻译为,前庭追随着月亮的光辉,即屋前的院子被月光所笼罩。 第一句诗歌写北风,是对季节的交代;而本句诗则交代了赏雪的地点和具体的时间。诗人在雪出现之前,先借助前两句诗描绘出一个寒冷而又明亮的场景。北风不仅仅带来了寒冷,还吹散了漫天的阴霾,而寒庭人独立,皎月世无双,在这个如梦亦如幻的景色中,漫天的雪花终于飘然而落。 望着漫天飞舞的雪花,诗人并没有像其他文人墨客一样,用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直接描写它,反而发出了一声惊异地询问:“天人宁许巧,剪水作花飞”。天上的神仙怎么会有这么灵巧的一双手,把澄澈的冰水剪成洁白的花朵,让它们在天地间尽情地飞舞? 诗人用“宁许”两个字表达出对雪花这种景物的惊异与好奇,与题目中的“惊”字相互呼应。而剪水为花的奇思妙想堪称点睛之笔,不仅把雪的洁净、清澈和晶莹完全表现出来,还暗暗点明了雪的本质。 此外,水寒凝云冷,风急飘雪扬,诗人用一个“飞”字与第一句诗中的北风相互契合,使这首绝句成为首尾呼应的一篇佳作。 陆畅在中国诗歌史上,乃至文学史上都仅仅是一个默默无闻的小人物,但他的这首《惊雪》却给人以惊艳的感觉,让人深深体会到“文章本天然,妙手偶得之”这句至理名言的玄妙之处。 当通读完全诗,你会发现它的成功之处就在于新颖。首先是选题新颖。雪在诗歌中是一种司空见惯的景物,历代文人从不同的角度对它进行描绘,例如“残雪”、“春雪”、“松下雪”等等,但从没有一个人是以“惊雪”为题。 其次是对雪的描绘独出心裁。诗人放弃了对景物外观形态的描写,从雪的本源入手,借仙家妙手不仅把雪花活灵活现地展现在读者面前,还为全诗蒙上了一层灵动之感,可算是一举两得。 参考资料《全唐诗》《诗经》《说文解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