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UC头条:人类才是叛徒! 其实整个哺乳动物家族, 几乎全是红绿不分的色盲

 大师兄666999 2019-12-06

前一段时间,12岁色盲男孩第一次看清颜色而流泪的新闻,引发了网友们的感慨。在感动和祝福男孩的同时,大家也少不了同情。

12月3日,就是“世界残疾日”。不过,核老师要说的是,色盲其实不是一种缺陷或残疾。至少,“缺陷”这种说法并不完全正确。

“脱盲”不容易

您或许没有注意过,眼睛实在是生物当中最精妙的结构之一了。最开始,地球上的生物可没有眼睛。

看到这对呆滞的“双眼”了吗?这就是最早的一种眼睛。原始的眼睛结构简单,只能感受光照,并不能够成像,称之为眼点。

早期的生物,便依靠光线的突然变化,感受捕食者的接近,从而逃跑。这也算是了不起的“优势”,比如有眼点的海星,倒是可以欺负欺负只能靠短胖触手感知外界的海葵。

再后来,眼睛慢慢地进化,逐渐能判断出具体方向的光线变化,以及物体的形状。在5.4亿年前,眼睛已经拥有了角膜、晶状体等高级结构。

倒退回色盲

好不容易长出眼睛,可以看到形象还不够。不知道为什么,生物进化出视锥细胞。视锥细胞中的视锥蛋白,可以让眼睛分辨色彩。

地球上的生物甚至花费了约6000万年的时间,才从1种视锥细胞增加到了4种。

但是,到了恐龙时代,虽然都有着能看到丰富色彩的卡姿兰大眼睛,可哺乳动物还是成为了弱势群体——毕竟干不过身型庞大的恐龙。

哺乳动物们一合计,决定在恐龙行动迟缓的夜间出行。只要咱熬夜得够晚,恐龙就追不上我。为此,它们让自己突变出了一种全新的视杆细胞,可以对微弱的关系更敏感。

同时,哺乳动物们还忍痛舍弃了能看到丰富色彩的眼睛,丢掉了两种视蛋白。只剩下了两种视锥细胞的哺乳动物,也就成为了色盲。

至今,整个哺乳动物家族几乎全是红绿不分的色盲。

也是因为如此,老虎抓住了不少食草动物有“红色色盲”这一弱点,让自己进化出一身橙装。食草动物分不清老虎毛色与周围环境的颜色,就让老虎闷声发大财,也免除了头上“带绿”的风险。

红绿色盲视觉下的老虎

正常人都是“叛徒”

其实,绝大多数的哺乳动物,都看不见鲜艳的红橙色的,它们的眼里只有深浅不同的蓝色和绿色。而不色盲的人类,才是哺乳动物中的“叛徒”。

人类含有三种视锥细胞,正是在漫长时光中重新进化出来的。我们祖先的绿色视蛋白,发生了一些变异,感受光线的波长范围出现了偏移,拥有了全新的红色视蛋白。

不过,两种视蛋白基因位置太相近,容易出现误差。因此,色觉障碍人群的数量,占全人类的7%至10%。

一般认为,色盲是由X染色体遗传引起。男性仅有一条X染色体,因此只需一个色盲基因就表现出色盲。女性有两条X染色体,因此需有一对致病的等位基因才会表现出。

更特别的是,色盲会“交叉遗传”。

比如一名色盲男性与一名正常的女性婚配,他们的所生的男孩都是正常的,而女孩必定是色盲基因携带者。这“传女不传男”的祖传基因,有二分之一的可能性,会让女孩的儿子是色盲患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