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画之四君子,品中君子范

 偷得浮生半曰闲 2019-12-06

在之前的文章《文人画中的“岁寒三友”》中以历代名家的画作介绍了梅的高洁,松的坚贞,竹的气节。今天再来说一说古人在作诗绘画中常用了另一种物象的集合体——四君子,即梅兰竹菊。古之四君子,以梅兰竹菊为比喻,常常借此表达出创作者的高洁、孤傲、绝俗的思想情感。虽然四君子的象征意义各不相同,但是文人借此借物感怀,以物喻人,在诗中歌咏,在画里抒情,历经千百年形成了具有中国文人气质和传统文化精神的四君子。

画之四君子,品中君子范

梅,傲霜斗雪

梅以“凌寒独自开”的孤傲气节,表达出了文人士大夫的清高的品质。文人画梅,以其清绝高雅之气,施以水墨作画,而创为“墨梅”。古代的画梅之风兴于宋代,而墨梅的创作自北宋衡州华光寺的僧人释仲仁开始。释仲仁以浓淡墨色晕染画梅,梅枝的虬曲苍劲与疏影横斜的神韵表现得淋漓尽致。不仅如此,他还将墨梅的悠远意境表达的更为写意。而后南宋画家扬无咎承其衣钵,水墨作梅以表现出梅花的简淡清雅之风。之后元代的王冕是也擅长画墨梅。王冕的墨梅有一股恃才傲物之感,是以将愤世嫉俗的情感注入到梅花中。其梅花风姿卓绝而气韵孤傲。

画之四君子,品中君子范

梅之君子风范当和中国文人的傲骨之气相吻合,是以清高孤傲为气节表现出不被世俗之物困扰。而墨梅的疏叶冷枝和简淡清逸之气,是为与文人清高简拙的气场尤为相似。梅之君子风,以清傲为气韵。

兰,空谷幽之

“兰之猗猗,扬扬其香。不采而佩,于兰何伤。”这首韩愈的《幽兰操》根据孔子之曲改编而成,是以清新古朴的高洁之气表达自己的气节。 兰花的绘画创作大约从唐宋时期开始,但历来画兰花不以称为画,而说为写,是以画兰以书法功底见长。相传宋代苏东坡善画兰花,但未有作品流传。后最早以画兰成名的是宋代宗亲赵孟坚所作的《墨兰图》,以水墨入画,线条流畅自然,笔势柔中带刚,写出的兰花清丽飘逸,带着浓厚画者自身孤芳自赏的气质。

画之四君子,品中君子范

兰之君子风范当和中国文人的高洁之气相吻合,是以古朴端正之姿表达出画者的情感和节操。兰花的纯净与坦荡,高昂的风骨,在画纸上以寥寥数笔来展示出高洁雅士的遗世独立之风貌,不失为一种精神品性。

竹,高风亮节

苏轼曾说:“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俗,对于文人是一种侮辱,而苏轼以这样直白质朴的语言表达了文人雅士的清新绝俗的思想。苏轼喜竹,生活的居所没有竹子,郑板桥爱竹,创作很多以竹子为题材的名作,其中既有诗篇也有绘画作品。郑板桥创作的这首《竹石》,“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在咏颂竹子的刚毅与坚韧之中也表达出了自己绝不随波逐流的高尚的思想情操。而他晚年所绘画的《竹石图》以湿墨的方式表现出竹子的生机,浓淡之间更富层次。郑板桥所画的竹子笔势苍劲有力,竹叶简劲而无弯折之态。以书法融入画法,表现出竹子坚固不移的气节。

画之四君子,品中君子范

竹之君子风范当和中国文人的坚韧之气相吻合,是以刚劲飒爽之形表达出文人高士的坚贞不渝。竹子的秉直不屈与高风亮节,在其水墨简笔中而抒情写意创作出竹子的神韵,其格调清雅,姿态挺拔,是以翠色长青表其高洁,百折不挠表其品质,虚怀若谷表其胸怀,是为拥有君子的超物脱俗之风。

菊,凌霜绽放

在“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这句诗取自唐末农民起义领袖黄巢所作的《不第后赋菊》,黄巢在创作这首诗以借物喻人的手法,赋予了菊花英雄般的高洁品质。而明代著名画家唐寅创作的《菊花图》没骨写意绘画菊花,以特写的镜头近距离的创作出菊花的形态,水墨纯色晕染,浓墨勾勒出枝干叶脉,淡墨晕染叶片花瓣,在干湿浓淡之间变幻莫测,是以显现出菊花的清逸高雅。画有题诗,自作七言:“彭泽先生懒折腰,葛巾归去意萧萧。东篱多少南山影,挹取荷花入酒瓢。”用比兴的手法,言志抒情,将意趣点在画境之外。

画之四君子,品中君子范

菊之君子风范当和中国文人的绝俗之气相吻合,是以不畏严寒的精神表达出文人雅士的不屈不挠。菊花的淡而有味,雅而别致,在以菊花为题材的绘画创作中显其凌寒傲霜的品格。

古之君子风范,是梅花傲霜斗雪的傲骨之气,是兰花空谷幽香的高洁之气,是竹子高风亮节的坚韧之气,是菊花凌霜绽放的绝俗之气。古之君子有不屈不挠的人格,有遗世独立的情怀,有虚怀若谷的胸襟,有淡雅别致的风采,是君子如花,气度非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