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高考语文总复习(三十五)——开放式阅读延伸

 老刘tdrhg 2019-12-06

考点透视

考点明确

《考试大纲》要求“能阅读浅易的文言文”。包含“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用法”、“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和“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B级;“筛选文中的信息”、“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和“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C级。

北京考试说明对阅读延伸的要求是: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对文本内容或形式的体察、阐发与评价;基于知识积累和生活经验对文本意蕴的思考、领悟与阐释。

命题趋势

阅读延伸是北京市2010年开始尝试创新的一类新题型。

多年以前,古文的阅读,从试卷命制以及阅卷操作的层面考虑,一直使用客观题(选择题)的方式。这样做的好处是省去了不少繁琐的程序;不足在于,(1)抹杀了文学鉴赏的空间;(2)选择错误项实际是迁就了鉴赏水平中的低层次,失去了区分功效。

因此,近些年来一部分古文阅读题在客观题(选择题)向主观题(笔答题)迈进,对学生的阅读状态有了更加细腻、更加深入、更加高端的考查。但从全国范围来看,主观题的考查还仅仅限于“翻译”层面,即文意理解。而“阅读延伸题”是这种考查方式的更加大胆的迈进,学生基于作品的个性化分析文字必然能更全面地呈现其阅读水平,有利于选拔。

知识讲解

具有文本意识,以文本为立足点

阅读延伸题,考查的重点之一是读懂作者,了解作者的深层意图;重点之二是读出自己,阐发自己的感受。这道题看重考生独立探究的能力,所以需要考生以“读懂作者”为前提“读出自己”。有质量的阅读总是要求读者应该自己不断“发现”,这种发现既要有读者的个性,又要与文本、与作者高度契合。在阅读中,考生要具备对问题的敏感性,能产生阅读的新体验,有自己独立的审美见解,同时具备一定的表达能力,能够合理建构、言必有据。

答题要求

要高度关注题干中的具体要求, 观点明确,持之有据;恰切分析,言之成理;层次清晰,语言流畅。

“阅读延伸题”做题小结

一个中心:不可以脱离文本中心

两个板块:解读古文要点,结合自身经验

三个支撑点:阅读准、延伸畅、语言雅

四个操作步骤:明、引、析、联。

题型解读

阅读《高克恭列传》,回答问题。

高克恭列传

高克恭,字彦敬。父亨,字嘉甫,有时名。世祖时,台、省交章论荐。召对便殿,称旨,世祖欲官之。固辞,归老房山卒。

克恭传家学,于群经奥义,靡不研究。江南平,选授行台掾。从御史大夫相威入觐,世祖顾问再三,曰:“是高嘉甫儿耶?”赐钞二千五百贯。二十五年,入为监察御史。是时,桑哥秉政,擢克恭右司都事,克恭刚直不阿。明年,随使江淮行省,考核簿书文法,吏多媚上,务求严苛,克恭独持以平恕。

出为江淮行省左右司郎中。浙西公田七十五万顷,克恭视民所输,较私田增二十倍,奏言:“今吏民交困,宜讲求良法,保固邦本,不当重为烦扰,复循旧弊。”疏入,不报。有以朝命至杭增湖东夏税者,自执政以下皆取认状,独克恭不肯。比去,克恭徐语之曰:“吾才不逮子远甚,子昔官于此不能增,而谓吾能耶?子毋重瘠吾民。”事卒寝。

元贞二年,迁山南河北道廉访副使。时畅师文为佥事,克恭奏言:“师文历中外几二十年,臣资历尚浅,师文学行远出伦辈,非臣所能及。况臣素兄事师文,一旦躐居其上,情实不安。”明年,乃擢克恭江南行台治书侍御史,师文亦改山东道,入为国子司业,人皆多克恭之让。克恭抵任,条上兴学校、选真才、汰冗官、增吏俸,慎刑狱五事。又言:“朝廷累放诏旨,议行贡举法,而权臣扳引朋类,沮格不行。今所至乏才,宜设科取士,以副上意。”

五年,敕克恭与直学士王约赈京师水灾,惠利周浃,民德之。克恭在刑部,与同官议事,不肯曲意附和。及去,凡克恭所定者,胥吏皆准为程式。

克恭诗自得天趣。画学米芾父子,后用李成、董元法,造诣精绝,尤工墨竹,与宋文与可齐名。

(选自《新元史·高克恭列传》,有删改)

(1)文中第四段写道:“况臣素兄事师文,一旦躐居其上,情实不安。”意思是“况且我一向把师文看成是自己的兄长,现在出任他的上级,实在于心不安”。结合文本,联系实际,谈谈你对克恭不肯位居师文之上这一做法的看法。(200字左右)

【示例1】我赞同这一做法。克恭视师文为兄,对其尊敬谦恭,谨守长幼之序,同时他直言师文才能资历远超于自己,所以不敢位居师文之上,体现他为人谦虚礼让,有君子之风。民国时期北大校长每月必会亲往各教授家中发放工资。他并不提钱,只由助手悄悄交给家人,以免用钱降低教授的身份。这体现他对那些有才能学识的前辈的尊重,更是放低自己的姿态。莫言谢绝“大师”称号,是一种谦虚,也是一种对前辈大师的尊敬。这三人的礼让之行,不仅是对前辈的尊重,更是分寸与担当。

【示例2】我不赞同克恭不肯居师文之上的做法。人才不应论年龄、资历,而应注重能力。没有年轻人不能做更高官位的道理。文中师文是有多年经验,但是谁能保证资历浅的克恭就没有师文厉害呢?克恭虽然经验少但体恤民情、赈济灾民等行为不也获得了百姓的爱戴吗?由此,我想到韩国的前后辈制度。在那里,新人见到资历深的人就要恭恭敬敬、不敢冒犯,要小心地请教。人们潜意识轻视新人,敬重前辈,使一些年轻人被耽误、埋没。所以,不管资历多少,只要是有能力的人才,就应该大胆地展示能力,而不畏于长幼有别。

阅读《训蒙大意示教读》,回答问题

训蒙大意示教读注

明·王守仁

古之教者,教以人伦。后世记诵词章之习起,而先王之教亡。今教童子,惟当以孝弟忠信礼义廉耻为专务。其栽培涵养之方,则宜诱之歌诗以发其志意,导之习礼以肃其威仪,讽之读书以开其知觉。今人往往以歌诗、习礼为不切时务,此皆末俗庸鄙之见,乌足以知古人立教之意哉!

大抵童子之情,乐嬉游而惮拘检,如草木之始萌芽,舒畅之则条达,摧挠之则衰痿。今教童子,必使其趋向鼓舞,中心喜悦,则其进自不能已。譬之时雨春风,沾被卉木,莫不萌动发越,自然日长月化;若冰霜剥落,则生意萧索,日就枯槁矣。故凡诱之歌诗者,非但发其志意而已,亦所以泄其跳号呼啸于咏歌,宣其幽抑结滞于音节也。导之习礼者,非但肃其威仪而已,亦所以周旋揖让而动荡其血脉,拜起屈伸而固束其筋骸也。讽之读书者,非但开其知觉而已,亦所以沉潜反复而存其心,抑扬讽诵以宣其志也。凡此皆所以顺导其志意,调理其性情,潜消其鄙吝,默化其粗顽,日使之渐于礼义而不苦其难,入于中和而不知其故。是盖先王立教之微意也。

若近世之训蒙稚者,日惟督以句读课仿,责其检束而不知导之以礼,求其聪明而不知养之以善,鞭挞绳缚,若待拘囚。彼视学舍如囹狱而不肯入,视师长如寇仇而不欲见,窥避掩覆以遂其嬉游,设诈饰诡以肆其顽鄙。偷薄庸劣,日趋下流。是盖驱之于恶而求其为善也,何可得乎?

凡吾所以教,其意实在于此。恐时俗不察,视以为迂,且吾亦将去,故特叮咛以告。尔诸教读,其务体吾意,永以为训,毋辄因时俗之言,改废其绳墨,庶成“蒙以养正”之功矣。念之念之!

注:教读,社学的教师。

(2)作者认为“今人往往以歌诗、习礼为不切时务,此皆末俗庸鄙之见”, 你对此有怎样的看法?请联系现实谈一谈。(不少于200字)

【示例】我同意此观点。词句的意思是:现在,人们常常认为吟唱诗歌、学习礼仪不合时宜,这是庸俗鄙薄的见识。学习诗歌能够宣泄人的不愉快的感情,启发人的智慧,坚定人的志向,提高人的品德修养,学习诗歌并不是鄙俗的见识。现代人都熙熙攘攘皆为利往,急功近利,过于浮躁,修养不足,素质肤浅,如能学习诗歌定能净化心灵,提高情操,社会也会趋于和谐。

(2016年金丽衢十二校高三模拟)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子贡曰: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论语·子张》

子夏曰:小人之过也,必文。《论语·子张》

子曰:丘也幸,苟有过,人必知之。《论语·述而》

(3)以上语段表达了怎样的思想?它对我们当前的社会生活有何指导意义?

【示例】表达了君子和小人对待过错的不同态度:君子能直面过错并勇于改过,小人掩饰错误而不能改过。君子知错能改,瑕不掩瑜,我们对待错误也应该持这种态度,这样才能不断提升自我。

【解析】读后可知,材料分别叙述了君子和小人对待过错的不同态度,例如,君子的“更也,人皆仰之”,小人的“必文”。在评价时,可联系现实,从自身角度出发来阐述自己对知错不改的理解与看法,只要符合材料大意及积极态度,言之有理即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