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生活随笔:西安旅游回民街、小雁塔、永兴坊

 云湛蓝 2019-12-06

01

西安市内游,既是游览也是一种休息。

以吃饭为目的的回民街步行游览也算是休闲慵懒的恰意之行了。

出了住处就是回民街的大学习巷,每天早餐和晚餐一般都在巷口匆匆忙忙地吃了,细细品味回民街还没有顾得上,正好利用吃午饭的时间,一边找吃的一边逛逛。

西安回民街说是街其实是一大片的回民聚集地,由多条街巷组成,要是用心逛的话没有一天时间真逛不完。其中有北广济街、北院门、西羊市、大皮院、化觉巷、洒金桥等,鼓楼也在附近。

回民街对外地游客来说算是西安的特色景点之一了,在这里有回民饮食有回民文化,街连巷,巷连街,店铺林立,吃的用的都有,其中当地人认可的老字号小店也不在少数。

走在街上当地居民也能见到不少,有来吃小吃的,有逛街休闲的,人来人往热闹非凡。

我和老伴从大学习巷东边的城隍庙逛起。

0265.jpg

西安城隍庙现在是市内仅存的两座道观之一,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入口处有一座高大的牌坊,牌坊的背面写着“你来了么”,正面写着“都城隍庙”,一句“你来了么”逗笑了我。始建于明洪武二十年的坊西安都城隍庙,多出来的一个“都”字说明了它在当时的地位,是当时天下三大城隍庙之一,统辖西北数省城隍。牌坊的两边有两个铁狮子,每次路过总想用手摸摸。

0271.jpg

0272.jpg

这里相较于回民街来说比较冷清,我们在外面大概看了一遍建筑的外观,给喜欢的几个牌匾拍照留念。

0267.jpg

0268.jpg

0269.jpg

城隍庙街上的店铺以批发小百货为主,走走停停还能淘些小玩意,别针,缝纫机线等。有一家染料铺子比较特别,拿不准颜色,看来看去没敢买,。

清真寺是回民街上的特色景点,路过一条巷子的时候,老伴拉住东张西望的我说,你看这儿有清真寺门牌,我扭头一看,可不是嘛。于是我们走进巷子里,边看民宅边去清真寺院转了一圈,感觉我们是从后门进去的,院子不大,干净整洁,头顶上有几排管道不停地喷洒着细雨一样的水柱,好像这是一种仪式的场合,我们没有再往里面走,担心冒犯了回民的习俗。

慵懒悠闲式的溜达是一种一饱眼福的情调,用不着费力费神地把所见都弄懂了。

继续溜达着进了一家专卖俄罗斯食品的超市,商品玲珑满目说明却一个字也不认识,没有买东西。

走大街溜小巷,店铺林立看得眼花缭乱,远远看到一个干净利落的小姑娘在招揽生意,走近一看是一家耳疗店,花了30元让小姑娘给我掏了掏耳朵。住在回民街每天吃的都是牛羊肉很容易上火,特别是耳朵有点嗡嗡作响,掏了耳朵后感觉挺舒服,继续溜达。

快两点钟的时候,总算是找到了一家称心的饭店,店面不大,但是店员热情,店内干净卫生,老公要了一大碗羊肉臊子面,我要了一小碗牛肉臊子面,再加一盘牛肉,午饭解决了。

吃饱饭继续溜达,左转右看,除了远处的洒金桥以外回民街基本上是都看了一遍,走到鼓楼后买票上楼看看。

0264.jpg

0270.jpg

西安鼓楼是现存国内最大的鼓楼,与钟楼相望,鼓楼和钟楼是一对孪生兄弟,相距仅半里,互相辉映,为古城增色不少。古时的晨鼓暮钟出自此处,鼓楼始建于明太祖朱元璋洪武十三年,原来有一面大鼓后来损坏了,1996年重新制作了一面大鼓。上了鼓楼后沿着围栏转了一圈,眺望西安城我来过了。在鼓楼观看了一场表演后结束行程。

走回大学习巷后,找到一家小店想尝尝羊肉泡馍,店家准备的很是周全,可我吃不出香味来,馍又滑又筋,汤是奶白色的里面有几片羊肉,一碗羊肉泡馍只吃了几口就不想吃了,老伴继续吃他的面条,付款后出来,赶紧去巷子口的一家水果店买了半个宁夏沙瓜下下火。

住了10几天的回民街总算是游览过了,如果你不是回民或者不习惯吃牛羊肉的话,来西安旅游我还是不建议你住在这儿。

02

说是看小雁塔其实也就是去荐福寺,小雁塔位于荐福寺内,又称“荐福寺塔”,小雁塔在西安旅游景点中算是一个地标性建筑,而荐福寺却有点陌生。

荐福寺是唐代著名的皇家寺院和重要的佛经翻译场所之一。小雁塔却是由唐中宗李显的后宫妃嫔们集资在荐福寺院内修建的方形密檐式砖塔,是唐代佛教建筑艺术遗产。在一千多年的历史岁月中,小雁塔有不倒的传说,“三离三合”的故事最为有名。

0260.jpg

现在看到的小雁塔满身的沧桑感,塔顶毁损,塔身有裂缝,从远处看,小雁塔就像是满身伤痕还能不屈不饶地屹立不倒的战士,观瞻中赞叹连连。

小雁塔建于唐景龙年间,是为了存放唐代高僧义净从天竺带回来的佛教经卷、佛图等而建,是唐长安城保留至今的重要标志性建筑物,也是当年帝王后宫们精神寄托的所在。唐末战乱年代,荐福寺屡遭破坏寺院被毁,只有小雁塔得以保存下来。我去的时候没有开放,只能在塔院内看看塔的外形。

荐福寺始建于唐睿宗文明元年,当时掌握政权的皇后武则天为去世的丈夫唐高宗李治追福,将其三子李显在开化坊的英王府旧宅改立为寺,名献福寺,武则天当上皇帝后又改名为荐福寺。

我们现在看到的荐福寺基本上是明英宗时代西域僧人勺思吉主持重新修建的。

荐福寺院的小雁塔和钟楼内的古钟合称为“关中八景”之一的“雁塔晨钟”,是西安博物院的组成部分,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0250.jpg

走进荐福寺游人不多,除了欣赏古建筑古文化以外还能看到古树、石雕、感受一下佛教文化,而1997年为了纪念香港回归复原铸造大钟可供游人敲击祈福。大钟重9000公斤高355公分,声音洪亮绵长,如果把敲击大钟当成一种祈福的仪式的话,你也可以交点钱认认真真地敲击一次。

0273.jpg

院内的主要建筑物不少,没有进去里面细看。在塔院走着看着,绕着几颗古槐树看了又看,摸摸苍老的树干,看着绿绿油油的枝叶,仿佛看到一个从1300年走来老者,用它那历经沧桑布满皱纹的外表述说着它的故事它的经历,如果它会说话,那它就是历史最好的见证物了。

0255.jpg

0254.jpg

沿路还有不少的石刻雕像,这些石像有骆驼,有人物,有石墩,最多的是栓马桩了。

0253.jpg

这么多的石墩是做什么的我没有细究,细看上面都有花纹,可能是博物院专门陈列在这儿的展品吧。

0252.jpg

你看这个石雕人像多有意思,高鼻子,大眼睛,络腮胡子一看就是个西域人,不知道他是做什么的,是牵着骆驼远道而来的生意人呢?还是生活在唐代外域人?

0257.jpg

还有骆驼,一只只形象生动的骆驼踏着有力的脚步走来,你看这只骆驼上还驼着一个人,这个人是睡着了吗?还是在干嘛呢?

0256.jpg

看看这些栓马桩,除了石柱上的花纹以外,石柱的顶上奇形怪状不知道刻的都是些什么?有的能看懂有的一点也看不懂,猴子能看懂,狮子也能看懂,上面是人下面刻一种动物是什么意思看不懂了。这些应该都有很专业的解释吧,我们没有请导游,只能是用自己的知识点和审美观去欣赏了。

0244.jpg

0248.jpg

0251.jpg

一路走一路看着,有竹林,有白玉兰,庭院深深,悠闲自在。走到人工湖边,呼吸着湿润凉爽清新的空气看着不远处的西安博物院拍照留念吧。

博物馆是老伴最不喜欢游览的地方,他说博物馆虽然展出的都是精华,但我们不是专业人士,更不是历史学家,不知道每件展品背后的故事,光是看个红火热闹,不去也罢。

我到是比较喜欢这些有着岁月记忆的古代精品,不管它是金器、银器、玉器、铁器、铜器还是石雕、绘画、陶瓷、书法、刺绣等,精品总归是精品,即使是你不懂它们的专业知识,不知道它们背后的故事,也能一眼看出它们的不凡。

夫妻出门旅游,有互相搀扶的温暖,也有欣赏点不能契合的矛盾,彼此的迁是旅途愉快的根本,迁就些吧。荐福寺游览结束了,下一站永兴坊吃陕西小吃去。

03

山西跟陕西离得特别近,同样的黄土高原,饮食习惯基本是相通的,比如面食,山西人喜欢吃的在陕西基本上都能找到,西安永兴坊是陕西民间小吃的聚集地,我能想到的这里都有。

刚刚走进永兴坊,第一第二个摊位都是油炸面食,油炸糕外皮酥脆,颜色油黄,看着特别想吃,正准备买一个尝尝呢,老伴说别急咱们往里面走走再说,说不清还会有更好的呢?我说行,那我们先去转转。

这一转就是一圈,时值中午用摩肩接踵来形容永兴坊真不为过。可惜一圈转下来我一口也没吃到。不是不好吃而是小吃太多,选择范围太大,我真不知道该吃什么好。光是油炸食品就有炸糕、麻花、麻叶、油饼、豆腐、鸡肉等等。面食的花样更多,有馍、面、饼、饺子、包子、盒子等。有汤、粥、杂嘎、凉粉等。有猪肉、牛肉、驴肉、羊肉、兔肉、鸡肉等。稍大一下的店面还能点菜,有黄河里产的鱼、虾,你看看真不知道吃什么好了。

老伴说,再走一圈选一选吧。一家陕西手工花馍馍店吸引了我,想着买个花馍再喝碗汤就行,过去一问花馍太贵了,一个要30块钱,把它当成饭吃有些可惜,当成艺术品吧大老远的也不合适带,看看这个花型看看那个花型,没舍得吃。

再转,一家店面的广告牌吸引了我,驴蹄子面,我说这个没吃过,心想是不是用驴蹄子做得臊子呢,哪来那么多驴蹄子呀。

老伴也说就在这儿吃一碗驴蹄子面吧,面食是老伴的最爱,我却不怎么爱吃。我笑着对他说,你先要一碗吧,我看看什么样的。

等了一会,老伴要的驴蹄子面端上桌子,我看了一眼才知道这是一种陕西面食的做法,跟山西的拉条面有点相似,面条厚实筋道特别有嚼头,臊子有肉有菜有辣椒,于是我没有吃,继续找我喜欢吃的。

白火石汆汤,这真是个奇怪的名字,看到这么一个店面,我走进去要了一份大锅。等着上锅的时候,老伴吃完面也过来了,和我坐在一起喝碗白火石汆汤。

服务员先上石锅做准备,一会儿又端着一块烧红的石头走了过来,把石头放入锅中,一锅汤在噼啪声中沸腾了起来,不一会功夫放在锅中的食材汤料都汆熟了,这时服务员拿走石头和纱布后我们开始喝汤。

转了一个上午,一口汤进肚子后感觉实在是好,太好喝了。我们一边喝汤一边议论,石头还能做出这么好喝的汤呀。

听到我和老伴的议论,坐在我们旁边的一位男士给我介绍起了这个汤的来历。

原来这是陕西汉阴县传承保留时间最长、最远久的一道陕菜,也是中国最古老的烹饪菜肴中的“活化石”。它名字叫汉阴白火石汆汤,汤里的食材有蘑菇、木耳、猪肉、青菜、等,汤是鸡骨熬制的高汤,把白石脂通过高温加热30到40分后,放入锅中,通过高温的石头烫汆使汤沸腾煮熟食材,顺带把石头中的矿物元素溶解到汤里,是一道养生又美味的营养汤。

听了这位男士的介绍后,我一打听才知道他就是西安当地人,也是西安地接高级导游。他经常带团来永兴坊吃饭,把团员们安顿好以后,他总会过来喝上一锅白火石汆汤补充体力,也享受一下独处的安静。

一锅汤一个故事,一个故事一个擦肩而过的偶遇,愉快的午饭时光很快过去了。

0259.jpg

吃饱喝足了沿着小吃街往外走,边走边看,一阵急雨漂来了,拉起老伴赶紧躲在一家店面的台阶上,老伴揪揪我说,你看,我抬头一看,房檐上居然挂的都面条,再看店名,原来这才是真正的手工挂面呢。

0258.jpg

再看,一面招牌旗上写着可以喝的油,我寻思食油能吃尽人皆知,食油能喝还真不知道,实在是离得太远了,要不真想打一壶回家尝尝呢。

0247.jpg

0246.jpg

一个角落里的永兴坊的12生肖石碑挺有意思,拍了几个属相,可惜太高摸不着,只能仰头看看。

走到门口我还是惦记着那家油炸糕,走过去买了两个准备路上吃,没想到打上车后,出租车司机不让在车上吃东西,担心把他车弄脏了。我只好把油炸糕包在塑料袋里,拿在手里回到住处,结果是时间放的太久,过了热乎劲后油炸糕不好吃了,真有些可惜呢。

永兴坊是美食之地,是文化之坊,是西安的旅游名片,坊内建筑以西安古城的坊、肆为主,形成古里坊式布局。坊里进驻着陕西各地的特色美食经营户,不仅能让你品尝到正宗的陕西民间小吃,还能找到老工艺加工的陕西特产。街区内展示的有世界最大的皮影“贵妃醉酒”有铁艺剪纸,有壁雕,有碑林等等。

转一圈看不够,再转一圈还看不完,如果你去西安旅游,我建议你住在永兴坊的附近最好,又能饱口福又能饱眼福,穿上一身汉服的话就跟穿越回了唐代。这儿还是唐代重臣魏征的府邸旧址呢。

用原创文字记录生活点滴,让温暖在字里行间自然流动。

生活随手记,温暖自然出。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