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溥仪与“仇人”一笑泯恩仇

 公元2012 2019-12-06

从左至右:鹿钟麟、溥仪、熊秉坤

会见的空气,显得十分轻松愉快。他们谈笑风生,像多年不见的老朋友。溥仪紧紧地抱着鹿钟麟和武昌起义打第一枪的熊秉坤一起照了相。溥仪以自豪的口吻说:“现在我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个公民了。”

与“仇人”举杯谈笑

1961年10月13日,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的几位老人——熊秉坤、温楚珩、李白贞、邱文彬和鹿钟麟,在北京和溥仪会见。

会见的地点在政协礼堂的第四会议室。

上午11时,溥仪走进会议室,首先与鹿钟麟紧紧地握手,鹿钟麟一见溥仪,第一句话就是“奇遇,奇遇”!溥仪对他说:“今天你看到的,不是从前的溥仪,而是新生的溥仪啊!”

这个曾经三度做皇帝的溥仪,1924年被当时身为西北军将领的鹿钟麟从北京故宫里赶出来。

事隔37年,这两个曾经的敌对者,这日又在北京见了面,怪不得鹿钟麟要连连说“奇遇”。

会见的空气,显得十分轻松愉快。他们谈笑风生,像多年不见的老朋友。溥仪紧紧地抱着鹿钟麟和武昌起义打第一枪的熊秉坤一起照了相。溥仪以自豪的口吻说:“现在我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个公民了。”

鹿钟麟笑着问溥仪:“你还记得吗?当时我把你押出王宫送到'醇亲王府’,临下车时我问你,你愿意做老百姓呢,还是做皇帝?”

溥仪说:“我记得很清楚。当时我说要做老百姓,可是,老实说,那时心里想的完全不是那么回事。”说得大家都笑了。

溥仪说到1924年被逐出宫和1945年被苏军俘获后送回中国时的心情。他说,同样是害怕,心情却不同。1924年被押解出宫时虽然他吓得不得了,但是还想到能够保全性命。二次大战后被苏军送回中国,他想到共产党手里是必死无疑了。谁知经过将近10年的改造,不但没有死,反而得到了新生。他说:“我真正是亲身体会到毛主席的伟大!”

熊秉坤对溥仪说:“今天你已改造成为新人,我们都很高兴。在我们祖国大家庭里,各族同胞都是平等的。我大你20岁,你还年轻,希望你为祖国社会主义建设多做一些事,我也要争取多做事。”

溥仪说:“我虽然已经55岁了,但正像一个初生婴儿,还要发育长大。”溥仪这天穿了一套天蓝色的中山装,胸前别着一颗毛主席像和一枚辛亥革命50周年纪念章。

午餐时,大家一起碰了杯。过去,武昌首义的老人们是捏着枪杆子的;鹿钟麟进宫逐溥仪时手里还捏着一颗空心炸弹。如今,大家端起了酒杯,在祖国的大家庭里干了温暖幸福的一杯。

“谢谢您打了第一枪”

50年是一个不短的历程,老人们又经历了多少坎坷。武昌首义的几位老人这天还是和溥仪第一次正式会见。

宴会上,溥仪高举酒杯对熊秉坤说:“辛亥革命,你打响了第一枪,可称盖世英雄,了不起,……为表达谢意,容我敬你一杯。”“谢谢您打了第一枪,让我这个皇帝当不成了,才有了今天的新生活。”

熊秉坤大笑,与溥仪合影留念。

熊秉坤(1885-1969),字载乾,原名祥元,又名忠炳。湖北江夏人,早年经商。后投鄂军第八镇第八营当兵,加入“共进会”,任该营总代表,秘密发展会员200余人。

史料显示,1911年10月10日晚,在反清起义机密泄露的危急关头,驻扎武昌城内的湖北新军第八镇工程八营,在革命党代表熊秉坤的率领下,冲出营房抢夺军械库。枪响后各营响应,大开库门,将大批的枪弹交给起义前来的革命军。熊秉坤以总代表的身份下令,本军称“湖北革命军”。今晚作战以破坏行政机关,完成武昌独立为原则,清朝督署为作战目标,口号为“同心协力”。

经过一夜激战,夺取了武昌市。工八营的起义全然是熊秉坤策划和组织的,在革命的最关键时刻,职卑位低的熊秉坤主动地挑起了大梁,工八营的革命党人在他的指挥下起义行事,并将这场起义的胜利变成了全国性的胜利。1911年10月12日中午,身在美国的孙中山买了份报纸,报上的一则消息让他大喜:“武昌为革命党占领。”

两个月后,他乘船回国,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1914年,孙中山在日本接见了熊秉坤,他很高兴地向旁人介绍:“这就是武昌首义放第一枪的熊秉坤同志啊!”

熊秉坤从此得名“熊一枪”。后来很多人说,熊秉坤是武昌起义的实际领导者,孙中山对他的评价具有宏观意义,言之成理。也有很多人说,真正的第一枪,是程正瀛打响的呀。熊秉坤对此回应:“我不是为自己争,而是为孙先生争。”

8个小时让溥仪变为“平民”

鹿钟麟(1884-1966),字瑞伯,定州北鹿庄人,西北军著名将领,国民党二级上将。自北洋新军学兵营与冯玉祥相识后,随冯戎马生活近四十年,成为冯的主要助手。

早年参加滦州起义,北京政变推倒曹锟,驱逐清逊帝溥仪出宫,迎接孙中山北上,访苏会见斯大林,著名的中原大战……

一件件被载入史册的重大事件中,都写有鹿钟麟的名字。而在他戎马一生中,最被人津津乐道的并不是那些战争的场面,而是他在紫禁城里仅用不到8个小时,就让末代皇帝从“天子”转变为“平民”。

1924年11月5日上午9时,鹿钟麟与摄政总理黄郛、北京警察总监张璧、社会名流李石曾一行4人,由北京警卫司令部乘汽车出发,带40军警,直趋神武门。

守卫故宫的清皇室警察,见到突如其来的国民军,惊慌失措,还没回过神即被全部缴械,听候改编。自神武门一路前行,进入故宫后直入隆宗门原军机处旧址。不久,内务府大臣绍英和荣源来见,鹿钟麟出示大总统指令和修正清室优待条件,限绍英两小时内促使溥仪接受指令,废去帝号,迁出故宫,移交各项公私物品。两小时后,绍英依然拖延,鹿钟麟以炮轰紫禁城相威胁。绍英请求宽限20分钟,作最后决定。

这一次,溥仪接受了修正清室优待条件,决定即日迁出故宫。在他决定出宫的同时,绍英传知大内各官太监、宫女等,发资遣散,各自尽速收拾细软,准备出宫。当时宫内共有太监480余人,宫女百余人。绍英令尚未资遣的各宫太监,仍旧执行职务,宫内悬挂的“宣统十六年十月初八日”的牌示,立即摘掉。溥仪决定移居什刹海甘石桥醇王府。

1924年11月5日16时10分,溥仪及其后、妃和亲属等离开了故宫。鹿钟麟在回忆录中写道:汽车共5辆,我乘第一辆,溥仪、绍英第二辆,溥仪后、妃和亲属及随侍人员分乘第三、第四辆;张璧等乘第五辆,由故宫直驶醇王府(清室称北府)。

溥仪在醇王府门前下了车,这时我和他第一次见面,握手接谈。

我说:“溥仪,今后你还称皇帝吗?还是以平民自居呢?”溥仪回答说:“我既已接受修正清室优待条件,当然废去帝号,愿意作一个中华民国平民。”我说:“好,你既然愿当平民,我身为军人,自有保护责任,一定要通知所属,对你加以保护。”

张璧在旁凑趣地说:“你既是一个中华民国平民,就有当选为大总统的资格。”到此,我们握手道别。

在1961年10月13日的宴会上,与溥仪会面的还有温楚珩、邱文彬和李白贞。温楚珩在当年和詹大悲等几人带两连兵一起光复汉口。邱文彬率领炮队在汉阳龟山开炮,一炮炸翻了湖广总督瑞澄的签押房,吓得瑞澄从后院墙挖洞逃走了。

李白贞则是一个艺术家,开了个照相馆做掩护工作,革命军的印信就是他手刻的,现在陈列在革命博物馆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