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遊刃流剛

 芈人xsxl6yoe3i 2019-12-06

YOU  REN  LIU  GANG

崔明贵

遊刃流剛

       参加安徽省第五届篆刻展时,刘钢兄带给我一本自拓印稿。晚上,在旅馆和北京的张新宝兄就细细的品读起来。对刘钢的印稿,见仁见智,各有侧重。这文章的名字,就是新宝兄起的。


缘起

       认识刘钢兄,是在前年徽锦楼一次书友聚会时。刘钢思维敏捷、口才好、话语直,是一个标准的淮北汉子。那次刘兄就与红星兄就书法“技”与“道”的问题,展开了热烈而深层次的探讨,让我一个乡下书人大饱了一次耳福。以至我后来在《云林旧侣》一文中说:其口才一点也不比电视台的那个主持人刘刚逊色。刘钢是结庐印社的中坚,说起结庐印社,这名字真好,结庐在人境。社里的人物:王亚洲、方有新、陈兵、陈道林,个个是我敬重的艺术家。我每次去合肥,书友的相聚,几乎都有刘钢兄。

     “相见亦无事,不来常忆君”。细读印稿,确实能感到刘钢兄嗖嗖的刀风以及内心涌动的激情。

       元人提出“印宗秦汉”,这一思想延至今日,已成定式。刘兄的印章取汉风、路数古、气格高、刀法凝重,有一种沉静古穆,空旷大气之感。如“唯谦书印”、“牧民”、“王维中印”、“胡海印信”,结篆稳重、用刀干净、转角适度、古朴醇厚、典雅大方。

      “涂冬平印”、“陶氏”、“子谋”、“贤海”,在用刀上加以“涩”字,结体上加以“动”势,使印章发生了流变,使我看到了“思想”的变通。

      “闲云万里”、“随缘”、“抱素轩”、“田唯谦印”、“此心安处是吾乡”又透露出吴昌硕“苍”的理解,能纵能收,虚实相生。

        王亚洲和戴武对刘钢这本印稿,评论有嘉。当问其印路的发展时,戴武言其印大气,当向吴昌硕靠一下。看来刘钢兄的印取法乎上,有大、苍、厚的韵致。

     黄牧甫是流派印大家,于皖浙之间另辟蹊径,别出新裁。在取得汉法的基础上,刘钢兄看中了这一富矿。学而代之,是一个精明的艺术家。细读刘钢的《中国传统节日》印谱,使我认识到了他的精明。无论是运刀的徐疾,章法的虚实,还是字法的选择运用,与黄家有合有离,似与不似,既有先贤的遗风,又有时代的精神。他能努力追求一种平淡无华的致高境界。在本质上较好地把握了篆刻“度”的分寸,既不犯古,也不违古,游刃之间,心手双畅。印中求印,印外求印。一个好的作品,不仅章法有独到之处,对线条的处理亦要别具匠心、劲挺光洁自不待说,线条中所涌动着的丰富情感才是印章的灵魂所在。“静气”、“心游万仞”、“敏学”、“雅趣”、“康福”诸印,儒雅中透露着性情,是为佳品。

       我曾就“静气”一印问过刘钢:这线条是咋刻的。刘兄回答:凭感觉。好一个凭感觉。是的,没有感觉的印人,怎么能刻出有感觉的作品呢?这感觉后面又有着作者多少年艰辛的技法锤炼。

       刘钢兄印章面貌是独立的。这种独立是其清静、清醒的表现,这种清静、清醒保证了其篆刻沿着自己审美理念的轨道去发展、去完善。刘钢字砺之,意取“宝剑锋从磨砺出”。他有着十五年的戎军经历,当然有着军人的毅力。更有着军人的果敢,加之,他诗、文、书、画多方面的修养。日久砺之,必有锋出。

       游刃流刚,祝刘钢兄更上层楼。

              蠹父于淝上吟坛

              2013年3月10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