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通草

 青青草somjmsyx 2019-12-06

《本草纲目》通草

《本草纲目》

「释名」木通、附支、丁翁、万年藤,子名燕覆。

「气味」辛、平、无毒。

「主治」上能通心清肌、治头痛利九窍,下能泄湿热、利小便、通大肠,治遍身拘痛。

通草:可治项下瘿瘤

草子厚肠胃令人能食,止渴,利小便

引用:《本草纲目》通草

《本草备要》通草

《本草备要》

古名通脱木

轻、通、利水退热

色白气寒,体轻味淡。气寒则降,故入肺经,引热下行而利小便;味淡则升,故入胃经,通气上达而下乳汁。治五淋水肿目昏耳聋鼻塞失音(淡通窍,寒降火,利肺气),退热催生

引用:《本草备要》通草

《本草便读》通草

《本草便读》

图片

色白性寒.体轻味淡.清肃降.通肺胃而导心主之热邪.利湿分消.达膀胱可无闭癃之阻滞.(通草.此系草类.一名通脱.木高丈许.中心所结白瓤.以其为心也.故可入心.其色白.故入肺.味淡性寒.与灯心功用相似.能清心肺上焦之热.淡渗下行.通利水道.其通利之性.又能旁及阳明而下乳汁.)

引用:《本草便读》通草

下载:《本草便读》chm电子书

《本草乘雅半偈》通草

《本草乘雅半偈》

(本经中品)

【气味】辛平,无毒。

【主治】主除脾胃寒热,通利九窍血脉关节,令人不忘,去恶

】曰∶通草,即木通。泽、潞、汉中、江淮、湖南州郡皆有之。绕树蔓藤,大者经三五寸,每节二三枝,枝头五叶。夏末开紫色,亦有白色者。实如木瓜而小,长三四寸,瓤白核黑,食之甘美。枝即通草,通理细孔,两头皆通,含取一头吹之,气出彼头,色黄白者良。黑褐色者,此商贾因其质轻易得,多置舡篷上,为雨 所侵,以致形色腐黑,用之无力也。

【 】曰∶黄中通理,故名通。草类藤蔓,仍名草。枝头五叶,长夏作花,味辛气平。

脾之用药通剂也。故除脾胃寒热,塞而不通,并九窍血脉关节,悉为脾土所摄故也。去恶虫,令(具此神通,则八万四千毛窍。有所闭塞。莫不令之开通。举九窍者,九窍为窍穴之总持耳

引用:《本草乘雅半偈》通草

《本草从新》通草

《本草从新》

古名通脱木.轻、通、利水退热.

色白气寒.体轻味淡.气寒则降.故入肺经.引热下行而利小便.味淡则升.故入胃经.

通气上达而下乳汁.治五淋水肿.目昏耳聋.鼻塞失音.(淡通窍、寒降火、利肺气.)退热催生.中寒者勿服.(百一选方、治洗头风痛、新通草瓦上烧存性、研末二钱、热下、牙关紧者、挖口灌之.)

引用:《本草从新》通草

《本草撮要》通草

《本草撮要》

味淡色白.入手太阴足阳明经.功专引热下行.下乳汁.治五淋水肿.目昏耳聋.鼻塞失音.退热催生.新通草瓦上烧存性研末.用二钱热酒冲服.治头痛牙关已闭者神效.

引用:《本草撮要》通草

本草害利》通草

《本草害利》

〔害〕其气寒降,中寒者勿服,虚脱人及孕妇均忌。

〔利〕色白气寒,体轻味淡,故入肺经,引热下行,味淡而升,故入胃经,通气上达,而下乳汁。凡利小便,必先上清心火,而后能下行也。阴窍涩而不利,水肿闭而不行,用之立通,故名之。

〔修治〕采茎肥大围数寸者,取茎中瓤正白用。

《本草经集注》通草

《本草经集注》

味辛、甘,平,无毒。主去恶虫,除脾胃寒热,通利九窍、血脉、关节,令人不忘,治脾疸,常欲眠,心烦,哕出音声,治耳聋,散痈肿诸结不消,及金疮恶疮 ,折, 鼻,息堕胎去三虫。一名附支,一名丁翁。生石城山及山阳。正月采枝,阴干。

今出近道。绕树藤生,汁白。茎有细孔,两头皆通。含一头吹之,则气出彼头者良。或云?

引用:《本草经集注》通草

《本经逢原》通草

《本经逢原》

原名通脱木

平淡,无毒。

明 通草轻虚色白,专入太阴肺经。引热下降而利小便,入阳明胃经,通气上达而下乳汁。东垣言,泻肺利小便,治五淋水肿癃闭,取气寒降味淡而升。仲景当归四逆汤,用以通在里之湿热也。妊妇勿服,以其通窍也。

引用:《本经逢原》通草

《长沙药解》通草

《长沙药解》

【本经】味辛平。主去恶虫,除脾胃寒热,通利九窍,血脉关节,今人不忘。一名附支。生山谷。

味辛,入足厥阴肝、手少阴心、足太阳膀胱经。行血脉之瘀涩,利水道之淋癃。

《伤寒》当归四逆汤方在当归。用之,治厥阴病,手足厥冷,脉细欲绝。以其通经络而开结涩也。

通草疏利壅塞,开通隧道,善下乳汁,而通月水。故能治经络结涩,性尤长于泻水。其诸主治,通经闭,下乳汁,疗黄疸消水肿,开淋涩,消痈疽,利鼻痈,除心烦。

引用:《长沙药解》通草

《得配本草》通草

《得配本草》

古名通脱木

甘、淡、微寒。入手太阴、足阳明经气分。泻肺气,利阴窍,下五淋,通乳汁。能使经络流行,营卫通畅。(以能开厥阴之关也。)佐琥珀、茯苓泻火利水。

中寒者勿用。

引用:《得配本草》通草

《雷公炮制药性解》通草

《雷公炮制药性解》

味淡,性寒无毒,入肺大小肠三经。与木通同功,特泻肺明目,退热行经,下乳通结,力尤胜之。

按∶通草色白,宜其泻肺,味淡,故入小肠,性主通行,故又入大肠,即本草续注所谓通脱木,今女工用以作花。

引用:《雷公炮制药性解》通草

《雷公炮制药性解》通草

《雷公炮制药性解》

味淡,性寒无毒,入肺大小肠三经。与木通同功,特泻肺明目,退热行经,下乳通结,力尤胜之。

按∶通草色白,宜其泻肺,味淡,故入小肠,性主通行,故又入大肠,即本草续注所谓通脱木,今女工用以作花。

引用:《雷公炮制药性解》通草

《神农本草经》通草

《神农本草经》

(《御览》作蓪草)

味辛平。

主去恶虫,除脾胃寒热,通利九窍,血脉关节,今人不忘。一名附支。生山谷。

《吴普》曰:蓪草,一名丁翁,一名附支,神农黄帝辛,雷公苦,生石城山谷,叶菁蔓延,止汗,自正月采(《御览》)。

《名医》曰:一名丁翁,生石城及山阳,正月采枝,阴干。

案《广雅》云:附支,蓪草也。《中山经》云:升山其草多寇脱。郭璞云:寇脱草,生南方,高丈许,似荷叶,而茎中有瓤,正白,零陵人植而日灌之,以为树也。《尔雅》云:离南活莌.郭璞注同,又倚商,活脱。郭璞云:即离南也。《范子计然》云:蓪草,出三辅。

引用:《神农本草经》通草

《食疗本草》通草

《食疗本草》

(一)上主利肠胃,令人能食。下三焦,除恶气。和子食更良。江北人多不识此物,即南方人食之。〔卷·嘉〕

(二)又,主续五脏音声及气,使人足气力。〔卷·嘉〕

(三)又,取枝叶煮饮服之,治卒气奔绝。亦通十二经脉。其茎为(通)草,利关节拥塞不通之气。今北人只识 草,而不委子功。(其皮不堪食)。〔卷·嘉〕

(四)煮饮之,通妇人血气。浓煎三、五盏,即便通。〔证〕

(五)又,除寒热不通之气,消鼠 、金疮、 折。煮汁酿酒妙。〔证〕

引用:《食疗本草》燕子(通草)〈平〉

下载:《食疗本草》chm电子书

《中药学》通草

《中药学》

【药用】五加科灌木通脱木Tetrapanaxpapyriferus(Hook.)K.Koch的茎

【性味与归经】甘、淡,寒。归肺、胃经。

【功效】清热利水,通乳。

【临床功效】1.用于小便短赤,湿温等症

通草淡渗利水,性寒清热,功能清热利水渗湿,可用于湿热内蕴,小便短赤或淋沥涩痛之症,但气味俱薄,作用缓弱,可配木通、滑石等同用;用治湿温病症,可配薏苡仁、蔻仁;竹叶等同用。

2.用于乳汁稀少

本品通乳汁的功效与木通相似,为治乳汁不通火乳汁稀少常用之品,可与猪蹄穿山甲川芎、甘草等煎汤服。

【处方用名】通草、方通草、丝通草、穿方通(去皮,晒干,切碎用)

【一般用量与用法】一钱至钱半,煎服。本品质轻,不宜用大量,孕妇禁用。

【附用】梗通草:即科植物合盟的茎髓。性味苦、平。归肺、胃经。功效、用量、用法与通草相同。

【方剂举例】通草汤(《沉氏尊生》):通草、木通、瞿麦柴胡桔梗天花粉青皮白芷连翘赤芍、甘草。治诸淋。

引用:《中药学》通草(附:梗通草)

《医学入门》通草

《医学入门》

通草辛甘泻小肠,利便故除脾疸黄,止烦哕疏九孔窍,散痈破血下乳房。

即木通,心空有瓣,轻白可爱,女工取以饰物。无毒。阳也。赋云∶泻小肠火积不散,无他药可比;利小便热闭不通,与琥珀同功。惟其利便开关格,故疗脾疸及浮肿多睡,胃热反胃呕哕,一切脾胃寒热不通,小腹虚满,耳聋鼻塞声音不出,及妇人血闭血块,月水准匀,难产胞衣不下,乳汁不通。

珍云∶甘平以缓阴血是也。惟其泻火,故治心烦躁闷,止肺热渴,散痈肿恶疮,金疮鼠 折,一切疮疖瘿瘤,排脓止痛俱效,兼杀恶虫三虫。要之,泻火则便溺自利,利便则火升自降。通行一十二经,故因名为通草。其花上粉,主恶疮痔 ,取粉掺疮中。去皮节生用。

引用:《医学入门》通草

下载:《医学入门》chm电子书

《中国药典》:通草

【别名】通花根、大通草白通草、方通、泡通

【来源】本品为五加科植物通脱木的干燥茎髓。秋季割取茎,截成段,趁鲜取出髓部,理直,晒干。

【炮制】除去杂质,切厚片。

【性味】甘、淡,微寒。

【归经】归肺、经。

【功能主治】清热利尿,通气下乳。用于湿温尿赤,淋病涩痛,水肿尿少乳汁不下

【用法用量】3~5g。

【注意】孕妇慎用。

【贮藏】置干燥处。

【备注】(1)用于湿热内蕴,小便短赤或淋沥涩痛之症,但气味俱薄,作用缓弱,可配木通滑石等同用;用治湿温病症,可配薏苡仁、蔻仁;竹叶等同用。用于乳汁稀少,可与猪蹄穿山甲川芎甘草等煎汤服。

【摘录】《中国药典》

《中药大辞典》:通草

《中药大辞典》在线阅读

【出处】《本草拾遗》

【别名】寇脱(《山海经》),离南、活菟、倚商(《尔雅》),葱草(《本草汇言》),白通草(《药性切用》),通花(《草木便方》),花草(《中国树木分类学》),大通草(《四川中药志》),通大海、泡通(《贵州民间方药集》),五加、宽肠、大通塔、大木通、五角加皮、通花五加、大叶五加皮(《湖南药物志》)。

【来源】为五加科植物通脱木的茎髓。秋季采收,选择生长2~3年的植株,割取地上茎,截成段,趁鲜时取出茎髓,理直,晒干。放置干燥处。将茎髓加工制成的方形薄片,称为"方通草";加工时修切下来的边条,称为"丝通草"。

【原形态】通脱木(《本草拾遗》)

灌木,高可达6米。茎木质而不坚,中有白色的髓,花期8月。果期9月。

本植物的根(通花根)、花蕾(通花花)、花粉通脱木花上粉)亦供药用,各详专条。

【炮制】通草:拣去杂质,切片。朱通草:取通草片,置盆内喷水少许,微润,加朱砂细粉,撒布均匀,并随时翻动,至外面挂匀朱砂为度,取出,晾干。(每通草片10斤,用朱砂10两)

【性味】甘淡,凉。

①《本草拾遗》:"无毒。"

②《医学启源》:"气平,味甘。"

③《本草蒙筌》:"味甘淡,气平。"

④《纲目》:"甘淡,寒,无毒。"

【归经】入肺、胃经。

①《纲目》:"入太阴肺、阳明胃经。"

②《雷公炮制药性解》:"入肺,大、小肠三经。"

③《本草经疏》:"入足少阴、太阳,手少阴、太阳。"

【功能主治】泻肺,利小便下乳汁。治小便不利淋病水肿,产妇乳汁不通目昏鼻塞

①《日华子本草》:"明目退热催生,下胞,下乳。"

②《本草图经》:"利小便,兼解诸药毒。"

③《医学启源》:"除水肿癃闭,治五淋。《主治秘诀》云,泻肺。"

④《本草缶要》:"治目昏耳聋鼻塞失音。"

⑤《长沙药解》:"通经闭,疗黄疸,消痈疽,利鼻,除心烦。"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0.5~1.5钱;或入丸、散。外用:研末绵裹塞鼻。

【注意】气阴两虚,内无湿热及孕妇慎服。

①《本草经疏》:"虚脱人禁用,孕妇人勿服。"

②《本草汇言》:"阴阳两虚者禁用。"

③《本草从新》:"中寒者勿服。"

【附方】①治热气淋涩,小便亦如红花汁者:通草三两,葵子一升,滑石四两(碎),石苇二两。上切,以水六升,煎取二升,去滓,分温三服;如人行八、九里,又进一服。忌食五腥、热面、炙煿等物。(《普济方》通草饮子)

②治一身黄肿透明。亦治肾肿:通草(蜜涂炙干)、木猪苓(去里皮)各等分。上为细末,并入研细去土地龙、麝香少许。每服半钱或一钱,米饮调下。(《小儿卫生总微论方通草散

③治伤寒后呕哕:通草三两,生芦根(切)一升,橘皮一两,粳米三合。上四味,以水五升煮,取二升随便稍饮;不差,更作,取差止。(《千金方》)

④治鼻,气息不通,不闻香臭,并有息肉:木通细辛附子(炮,去皮、脐)各等分。上为末,蜜和。绵裹少许,纳鼻中。(《三因方》通草散

催乳:通脱木、小人参,炖猪脚食。(《湖南药物志》)

【各家论述】①李杲:"通草泻肺利小便,甘平以缓阴血电,与灯草同功,宜生用之。"

②《纲目》:"通草,色白而气寒,味淡而体轻,故入太阴肺经,引热下降而利小便;入阳明胃经,通气上达而下乳汁;其气寒,降也,其味淡,升也。"

③《本草正义》:"通草,其气味则李东垣《用药法象》谓甘淡无毒。案此甘字,非大甜之谓,实即淡字,如泉水、食米皆谓味甘之例。此物无气无味,以淡用事,故能通行经络,清热利水,性与木通相似,但无其苦,则泄降之力缓而无峻厉之弊,虽能通利,不甚伤阴,湿热之不甚者宜之。若热甚闭结之症,必不能及木通之捷效,东垣谓利阴窍,治五淋,除水肿癃,亦惟轻症乃能有功耳。又谓泻肺利小便,与灯草同功,盖皆色白而气味轻清,所以亦能上行,泄肺之热闭,宣其上窍,则下窍自利,说亦可取。"

【备注】药材小通草为旌节花科植物喜马拉雅旌节花等的茎髓,亦作通草使用,参见"小通草"条。

【摘录】《中药大辞典》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