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9.3分低了,这部让刘慈欣奉为神作的经典,值得更多人知道!

 山海一笑风云过 2019-12-06

来源|kindle电子书库

(ID:kindle10000)

慈欣这个名字第一次为人熟知,是在2015年8月23日。

他凭借《三体》荣获了第73届世界科幻大会颁发的雨果奖最佳长篇小说奖,这也是亚洲作家首次获此殊荣! 

2015年10月,他获得第六届全球华语科幻文学最高成就奖,并被授予特技华语科幻星云勋章。

作为中国输出到美国的第一部长篇科幻小说,《三体》英文版的发行让刘慈欣在全世界声名鹊起,很多科幻迷、评论家更为他奉上了“中国科幻第一人”的美誉。

2019年神作《流浪地球》的出现,再一次把刘慈欣的名字、作品以及背后蕴含的世界观、宇宙观和价值观推向了世界的视野。

然而,刘慈欣大神却在多个场合说:

“克拉克是我科幻创作的原点,我的所有作品都是对克拉克《2001太空漫游》的拙劣模仿。”

很多人都开始好奇,《2001太空漫游》到底是怎么样的一部神作?让刘慈欣都赞不绝口?!

Part 1

不可超越的最高神作

《2001:太空漫游》是英国科幻小说家亚瑟·查理斯·克拉克为库布里克1968年的电影剧本所作的小说。

50年前的这本《2001太空漫游》,不但构思巧妙,脑洞大开,而且完全遵循科学的发展脉络,现在看来,依然有着妙不可言的科学引领作用,令人叹为观止!

这个故事是根据克拉克不同的短篇故事所拼凑的,其中短篇作品“前哨”(The Sentinel)可看做是这本书的基础架构 。

库管这就给大家列举其中故事,一起探秘科幻神作!

Chapter 1

未知的远古时代,在非洲大陆上,两群猿人因为持续千万年的干旱,正经历着生死考验。

望月者是其中一群猿人的首领。为了躲避危险,他们居住在山洞中,以文明人的眼光看来,这里是黑暗一片,文明的曙光也许还在黑洞里旅行。

一日,一块黑色的方碑神秘地降临非洲。

仰视黑石,太阳从上方升起,曙光破开黎明前的黑暗,驱赶走夜月微弱的光;猿人举起手中的骨头,如天光破开黑暗一样,强健的臂加上坚固的骨头,劈开了蒙蔽在猿人眼前懵懂无知的黑暗混沌,文明的曙光第一次降临地球。

新石发出了有节奏的旋律,把猿人都催眠了,开始对猿人进行一系列的检测——体态、反应、潜能等,然后用编草结的方法测试猿人的灵活性。

轮到望月者的时候,新石对他进行了投掷石子的测试,既是测试,也变相的教会了望月者使用武器,让望月者意识到石子的另一个用途。

不仅如此,新石以奇幻的声光效果教导了他们使用工具和猎食,并成功度过种种危机。

 

Chapter 2

时间来到2001年(注意:小说写于1968年),此时人类的科技水平突飞猛进,在月球和火星上都建有基地,人类在月球上发现了第二块石碑。

此时的人类发现,这个石碑的三条边比例是完美的1:4:9!这是一个确定的数字语言,而且无论人类用何种技术去放大解析,石碑完美的比例不会变化。

石碑结构异常坚固,完全光滑漆黑,且出土于三百万年老的地层,当时人类还没办法做出这种东西。这是第一个地球之外存在智能生物的证据。

Chapter 3

接着跳到2001年的太空任务:“发现号”的土星任务。不过原先计划是去木星,因不明原因而改去土星。

船上五人包括大卫·鲍曼、法兰克·普尔和处于人工冬眠的其他三人,这三人准备在接近土星时才唤醒。另外,船上有一台叫HAL-9000(哈)的人工智能电脑,它负责维持太空船的所有活动。

NASA并没有向宇航员透露此次航行的真正目的,而只有哈尔9000才知道实情:为了揭开石碑的秘密。

“发现号”进入木卫八轨道,鲍曼马上观察到了第三块石碑,于是驾驶一艘附在“发现号”上的小飞船接近石碑,并向地球方面全程语音直播。

在飞到石碑正上方的时候,被其吸了进去。最后只听到他向地球方面说:“我的天,这全是星星!”自此便杳无音讯。


鲍曼进入了什么样的空间?三个篇章中石碑是什么样的存在,有什么样的寓意,又代表了什么样的文明?

作为人类,我们一直都在探索这三大问题: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将去哪里?

这本书与其说是一部展望未来的作品,不如说是作者对这三个问题的思考,因此这本书到处充满着哲理,和作者丰富的想象力一起交织了一幅惊艳的抽象画,引人深思。

Part 2

科幻的奠基与对后人科幻的启发

1968年,“阿波罗8号“航天员在全体看过《2001:太空漫游》后,才出发前往月球。

1971年,美国宇航局送给克拉克一个登月舱着陆地点模型,并铭文写道:“阿波罗15号全体成员,感谢您对太空的想象力。”

1977年,“旅行者号”探测器应用了本书中所预言的技术,并于2013年9月13日代表全人类首次成功飞出太阳系。

1981年,“旅行者号”探测器传回第一批土卫八图片,其景象与本书中所描述的竟然完全一致。

《2001:天空漫游》是没有那么硬科幻的硬科幻小说,早在上世纪60年代就大开脑洞,惊人地预言人工智能,凭借深厚的前沿科技专业,加以逻辑推论和大胆猜测。

人类对于宇宙的探索,本身就是对于自身认识、自身思维的一种探索。

宏观的顶端会不会就是微观?宇宙的边界会不会就是人类的思维边界?

这些问题我们都不得而知,但是想想,虽得不到答案,总是让人有种奇妙感。

这部60年前的科幻如今读来并不违和,甚至非常熟悉,可谓真正神作

难怪中国科幻教父刘慈欣会毫不讳言:“我所有的作品都是对《2001:太空漫游》的拙劣模仿”。

对了,你心目中的科幻神作是哪部?欢迎到留言区和库管聊聊呀!

作者:库管,来源:Kindle电子书库。全国最大的Kindle电子书爱好者聚集地,提供正版书籍推送服务,微信公众号“Kindle电子书库”(ID:Kindle10000)。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