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王肖:上海的阳光

 老鄧子 2019-12-06

上海于我,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一直是文学和影视作品里常见的一个名词,是电视里20世纪二三十年代帮派老大和交际花惯常出没的十里洋场,是张爱玲笔下的一个锦簇繁华的旧梦。

时至今日,细细想来,纵使国内那么多各具特色魅力的城市,上海依然是自己情有独钟的向往之地。遗憾的是,多年前我错过了一次去沪工作的机会,此生只能以过客的身份感受与想念上海了。

记得第一次去上海距今恰恰二十年了,当时无论如何没有想到,居然那么轻易就去了那个寄寓了人们太多梦想的城市。朋友的一个电话,我一个人登上了开往上海的列车,二十多个小时的硬座旅途,竟丝毫不觉劳累,或许是因为年轻,亦或是因为满心欢喜与期待。一路上没有睡意,很快我便行走在上海的阳光下。看着我平静中夹杂些许失望的神情,前来接站的朋友忙不迭地解释说上海西站是郊区,根本不沾边上海的繁华,那样子像极了一个殷勤而倨傲的主人。

坦率地讲,当时的我只是借助朋友的热情和诚心来满足自己对新鲜刺激的追寻,并非有非来不可的理由。不想生活过得太有规律,倦怠了身边的一切,就希望能去一个全新的环境里换换感觉,而上海无疑是很好的选择。

来到朋友就读的大学,被朋友安顿好并叮嘱要好好休息的我,趁着他们离去的当儿,悄悄爬起来,一路打听来到一家美发店,我要洗去旅途的疲惫,然后换一身干净的衣服,换一份洁净的心情。我喜欢在熟悉面孔不多的陌生环境里尽情释放自己,我相信我有最快和周围融为一体的能力。

走在上海的阳光下,你会发现上海城是如此广大,又是如此琐碎。如果北京城仿佛一声古老的叹息,散发着幽幽古城的魅力,那么上海便是一个热闹沸腾的戏场,充满着为人的喜悦和烦恼。

是的,这个城市所拥有的繁华热闹的昼和金碧辉煌的夜,是别的城市所无法比拟的。谁不喜欢淮海路上美轮美奂的街灯和精致奢华的店堂橱窗呢?衡山路上西式风格的建筑散发着幽雅和沧桑的气息,南京路上的张灯结彩感觉总在过年似的;女孩子脸上化着世界潮流的妆容,不经意的回眸,会看到电视上才有的风景。尽管方言难懂,可是置身于喧闹沸腾的人气之中,看着霓虹灯制造出的一个童话世界,心中仍觉得愉快——只因仿佛看到一种安全、奢侈丰富的生活,像未知的笑脸。

林语堂曾在若干年前将上海的西化称作是“一股又苦又涩的味道,就像中国人用猪油做的西式奶油糕点那样。”其实,现在中国人做的西点已经颇得真味,更何况大家彼此也相互捧场,所以上海日益繁华,难怪上海人心高气傲,上海话说得愈发响亮难懂。

其实,上海人的高傲总有那么点心虚和不平衡在作怪。他们排外,说明他们面临更优秀的外地人的挑战。事实也如此,涌入上海的外地人是一个高层次高素质的群体,他们惯常出入大大小小的繁华场所;而正宗的土生土长的上海人,很多还居住在旧式阁楼和弄堂里。今后,来沪寻梦的外地人还将继续从四面八方奔来,蚕食上海人的点点领地。

作为一座城市,上海真的是现代和历史最好的载体。大多国内的和国外的、经济的或政治的风云变幻最先在上海的大街小巷体现。外滩那里临江耸立的那些巍峨高大的西式建筑散发着历史的美丽的气息,你还可以看到临街的一面的床上有着经年的灰尘甚至油烟,淡色的石基上有着岁月划过的痕迹,便恍惚觉得迎面而来的女子仍着一袭素色旗袍,烫出的头发风情万种,而隔壁那店铺一推门,出来的还是对襟褂大裤腿盖帽头的小伙计。我很喜欢那些雕花的漆铁门,笨重木讷的外表深藏着一点历史的灵气,微掩着,人便更不敢进去,生怕一进去便跌入时光隧道,又回到八九十年前。

从外滩摆渡到浦东,东方明珠和金茂大厦是必去的闻名世界的景点。然而,那里拥挤不堪的人流让我急于逃离,真的,还不如远远地欣赏它们高耸入云的风姿呢!

我更愿意去、也最喜欢的是在沪的高校。百年老校华政充溢着古典的浪漫的情调,一座古朴的校园桥静立在苏州河上,美中不足之处是校园太小;复旦园则拥有着名校的大气和文化底蕴,可惜缺了点现代和情调;华师大和同济大学则是集二者的优点于一身,在沪读书的学生整日生活在美丽的校园中,同时置身于大都市的上海,真的是让人羡慕至极。

走在那些著名高校的校园内,我来不及细细品味当时的心境。我急切地想找出上海这个大的载体投射到它们身上的影子。我想发现坐落在别地的大学和它们相比,究竟有哪些不同。在沪读书的学生有时候爱倾诉在上海的诸多烦恼,好像上海的国际化都市化带来了太多压力,但言谈之间却抑制不住发自内心的优越,他们和土著的上海人越来越像,不知道他们是喜欢这一点还是抗拒。

每次去上海,朋友们都惊异于我和上海的投缘。当地的水和饮食,作为北方人的我享用起来却津津有味;走在繁华的大街和美丽的大学校园里,我看起来很有一副主人翁的样子。这座城市深阔包容的大气给予我平和的心态,那拂面而来的吹动长发的黄浦江边的风伴我自由的灵魂共舞。我不拒绝任何变化带给我的冲击,我愿意上海的先进和新潮来荡涤我日渐闭塞和懒惰的头脑。

当你满怀期待地沉浸在新环境时,你觉察不到时间的飞快逝去,你只关注你的收获,接收着应接不暇的各种新奇。每次临近归期,清醒过来的我告诉自己:收起你放飞的心吧,自哪里来回哪里去,你不能继续在这里游走。上海,就让它成为心中一个永远的美梦和情人吧!

唯一遗憾的是一直没去成小桥流水的朱家角,多年前我就特意为它准备了一条既古典又淑女的袅袅长裙呢。

每次离开上课,踏上返程的归途,我发觉我在心里用的都是“再见”这个词。

如此,虽然没能生活在上海,今后还是要多多去几趟呢,如此,心中的遗憾才能少一些、更少一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