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山帮 香山帮的工艺与起源 香山帮传统建筑营造技艺是以木工领衔,集漆工、雕工等建筑工种于一体的中国古典建筑营造工艺。香山帮历史悠久,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形成于汉晋,发展于唐宋,繁盛于明清。北京故宫、天安门、苏州园林等建筑均是以蒯祥、姚承祖等为杰出代表的苏州香山帮匠人完成的。香山帮建筑的特点是色调和谐、结构紧凑、制造精细、布局机巧。2500多年的传承发展,形成一个技艺全面、水平精湛、特色鲜明、风格统一的古建筑流派。 ▲图为故宫博物院。 ▲图为蒯祥(1398-1481),明代著名建筑匠师,吴县香山人(今属江苏苏州),字庭瑞,主持北京宫殿建设,被尊为苏州香山帮匠人之鼻祖,著有《蒯祥营造图册》 。 ▲图为姚承祖(1866-1938),清末营造专家,江苏苏州人,字汉亭,号补云、养性居士。曾主持建设苏州怡园、香雪海梅花亭、灵岩寺大雄宝殿等建筑,著有《补云小筑图》。 香山帮走出国门 1978年,美国博物馆代表团来访中国提出希望能移建中国园林,苏州园林设计所提出以苏州网师园殿春簃为蓝本的中国明式古典庭院“明轩”的设计方案,1979年,苏州古典园林建筑公司承接了明轩的建筑工程。经国务院特批,工程所用楠木全部从四川采伐,并专为此工程恢复了苏州陆墓御窑烧制砖瓦。5个月后,整整193箱庭院构件飘洋过海。1980年3月,苏州园林终于成功地落户于纽约大都会博物馆。 20世纪80年代后,采取一些保护措施,香山工匠不仅把传统的建筑工艺带到全国各地,还跨出国门,先后在加拿大、新加坡、澳大利亚、日本、美国、西班牙、俄罗斯、南非等国家和地区,以苏州古典园林为蓝本,建造仿古园林、各种单体建筑、小品陈设和园林微缩模型。2005年,香山帮传统建筑营造技艺进入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推荐项目。 ▲图为1980年1月2日,苏州园林管理处“明轩”工程组赴美国纽约大都会艺术馆建造中国庭院“明轩”,这是苏州园林第一次走向世界。工程组成员、园林古建专家邹宫伍受到美国总统尼克松接见。 ▲图为纽约大都会博物馆中展陈的“明轩”苏式园林建筑。 ▲图为苏州网师园殿春簃后花园。 香山帮的保护与发展 2006年,香山帮传统建筑营造技艺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9月28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四次会议上,苏州香山帮传统建筑营造技艺作为传统木结构建筑营造技艺入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