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妈妈,我不想练琴”:请告诉孩子,学琴上吃的苦,一辈子受补

 昵称34155294 2019-12-06

前两天与一位琴童家长聊天,她说她家孩子经常隔三差五就跟她抱怨,学钢琴有多苦、多不容易。但每当问孩子“当初为什么要学钢琴”的时候,孩子总是沉闷半晌说“想要像周杰伦一样,随手弹一曲自己喜欢的曲子。”

在这个世上,有一个大家都知道,但却总是会忘记的道理:想要让自己变成梦想中的样子,就要保持进步,而这件事离不开学习。但在学习的过程中,最离不开的就是吃苦。

“妈妈,我不想练琴”:请告诉孩子,学琴上吃的苦,一辈子受补

生活的苦与学习的苦,虽然都会让自己感受到痛苦,但生活的苦,是一种停留在身体表层的疲累,它能够被一些娱乐所带走,而学习中的苦不同,它是一种全身心的投入,与人体的一切感官都息息相关。既需要你有清醒的大脑,也需要你保持有敏锐的感知能力和充足的热情。

与生活的苦相比,学习的苦更容易让人感到深刻的难受,所以才会有很多人宁愿选择承受生活所带来的疲累。

“妈妈,我不想练琴”:请告诉孩子,学琴上吃的苦,一辈子受补

没有人愿意吃苦,但若是你吃过的苦,都能像播下的种子一样,在你的人生中生根发芽,沿着未来之路绽放出绝美的花朵,那么,你还会拒绝吃苦吗?

优秀是一种习惯,它早就扎根在孩子们的童年,我不敢说小时候不优秀的人,长大后也一定不优秀。但至少在绝大部分优秀的人里,他们都是从小就开始培养有益于变得优秀的习惯。

黄磊的闺女黄多多,是一位多才多艺的小姑娘,她不仅会弹钢琴、会演话剧、会画画,还能讲出一口流利的英语。在大多数父母的眼里,她绝对是一位完美的“别人家孩子”,在她的妹妹眼里,她也是一个值得被作为榜样的好姐姐。

“妈妈,我不想练琴”:请告诉孩子,学琴上吃的苦,一辈子受补

要学会那么多技能,并不是一两天、或者一两个月就能完成的,在她努力的过程里,也曾经有想要偷懒和放弃的时候。但在那时,她的爸爸妈妈都站在她身边,认真的引导她,让她意识到能够努力学习并坚持下去的重要性,这才让她能收获到满身的技能。

与多多相反的一个例子,是《家有儿女》中的刘星。如果你现在重新看一遍《家有儿女》的话,你会发现,里面包含了父母需要了解的教育点。

在其中的一集里,刘星语带不满和责怪的意味,对他的母亲刘梅说:“如果从小培养我,我也会弹琴,或者拉小提琴,或者吹小号……”

刘梅顿时蒙圈,接话道:“小时候给你报这班那班,想让你学,你自己不学啊!”

“妈妈,我不想练琴”:请告诉孩子,学琴上吃的苦,一辈子受补

刘星反驳:“我不愿意学,你就不让我学啦?那时候我还小,我还不懂事,难道您就不懂事吗?您就应该从小教育我。”

听完刘星的说法,一向能言善辩的刘梅,竟然闷的一句话都没说出来。在孩子的世界里,没有什么事比玩更重要,如果可以选择,他们才不愿意抛弃眼前的快乐,去“享受”学习的痛苦。

但是等孩子长大了以后呢?他们真的不会后悔吗?前段时间回老家,遇到大伯家的堂姐,当初考入一本院校的她,在步入社会十年后,坦言后悔没在高中时候更努力一点。每一位给我们传授过知识的老师,也都曾在我们耳边碎碎念过这样的话“好好的为自己念书,不要让以后的自己后悔”。那时候的自己不懂,以为老师只是想让我们变乖一点、听话一点,但殊不知那些都是他们作为过来人的肺腑之言。

“妈妈,我不想练琴”:请告诉孩子,学琴上吃的苦,一辈子受补

哈佛大学前校长德里克博克说:“

if you think education is expensive,try ignorance”(如果你认为教育是昂贵的,那你试试无知的代价。)这句话用在学钢琴的过程中同样适用。如果你认为学钢琴太麻烦、太苦了,那你试试放弃的代价。

如果孩子跟你说“妈妈,我不想再学钢琴了”。你不妨告诉他:成长,是一条让自己变成想象中样子的道路。每一次抵挡住内心放弃钢琴的念头,都会在长大后变成你的庆幸。而在学琴路上所克服过的痛苦,以后都会成为你的底气和骄傲的资本。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