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历史留影丨《播火录》科学的远征:丈量天地

 cugzxj 2019-12-06
编者注:
《播火录》是一本独特的科普著作,书中不仅描述了人类科学发展的客观史实,还挖掘了这些史实中深邃的人文思想和精神内涵,更为难得的是该书采用了文字、图像、影像三合一的著述方式,展现了生动的历史痕迹。
三思派将在三思荐书栏目中陆续整理文中内容与大家分享,本文整理了书中第3章(共14章)中的珍贵图像以及记录视频。

从亚里士多德、阿基米德到伽利略、牛顿,都被他们的时代称为“自然哲学家”。直到19世纪晚期,人类社会的三百六十行中才正式有了“科学家”的头衔。这是个传统深厚、备受尊崇的智力群体。他们以探索自然奥秘、构建知识体系为宗旨,以忠于客观事实、遵从逻辑自治为操守,平日在书斋中凝神静思,在讲坛上放言高论,在实验室寻踪觅迹,而一旦真理召唤的时候,又能以特有的胆略和勇气冒险犯难,甚至甘以身殉,不惜献出宝贵的生命。

丈量天地



01

地球像橘子还是像西瓜

1671年法国天文学家里谢尔在圭亚那首府卡宴发现时钟每天慢了2分28秒
关于地球形状问题的两种认识
拉普兰考察队在北极雪原搭起帐篷安身
拉普兰科考队在测定基线
科考队用三角法进行测量
1615年荷兰天文学家、数学物理学家维利伯德斯涅耳发明三角测量法
斯涅耳三角测量法原理
拉普兰科考队用三角法测绘的地图
拉普兰考察队领军人物莫佩尔蒂画像——压扁了地球
1986年芬兰发行邮票纪念莫佩尔蒂北极科考250周年
秘鲁科考队布格进行山地测量
秘鲁科考队领军人物拉康达明在秘鲁
秘鲁利考队在山地测量
秘鲁科考队用天顶仪观察星座确定纬度,门外可见活火山喷发
秘鲁科考队用木杆测量12公里基线
秘鲁科考队使用的铸铁象限仪
秘鲁科考队医生桑尼尔古斯在冲突中被刺伤,7天后去世
秘鲁科考队用三角测里法绘制的地图
拉康达明秘鲁科学考察路线
1986年厄瓜多尔发行邮票纪念秘鲁科考测量250周年
法国为拉普兰和秘鲁科考250周年发行的邮票
厄瓜多尔首都基多附近的赤道纪念碑



02

金星凌日的馈赠

金星凌日示意图
金星凌日发生机制示意
金星凌日几个关键点
英国天文学家哈雷在1617年论文中预测1761年6月6日发生金星凌日
英国业余天文学家霍罗克斯根据自己的观察和计算超越开普勒的局限预见1639年12月4日金星凌日
霍洛克斯观察1639年金星凌日
霍罗克斯观察1639年12月4日金星凌日,是世上最早看到金星凌日的人
英国曼彻斯特市政厅壁画描述了霍洛克斯的好友威廉克罗布崔推测并观察到1639年金星凌日
1761年苏格兰天文学家詹姆斯弗格森观察金星凌日的绘图
1769年伦敦观察到的金星凌日轨迹图
1769年英国皇室观察报告误差少于1秒
1761年1月英国天文学家梅森和迪克逊乘坐海马号军舰前往苏门答腊观测金星凌日
梅森和迪克森
1761年梅森和迪克逊在“七年战争”战火中留下的金星凌日观察记录首页
1768年库克船长率领奋进号离开惠特比前往塔基提岛观察金星凌日
1769年英国赴塔基提观测金星凌日最重要的人物库克、班克斯、三文治、索兰德、豪克斯沃斯
1769年库克在塔基提岛观察金星凌日的简易天文台
1769年库克手绘金星凌日观察记录
班克斯向塔基提岛土著居民讲解金星凌日
库克船长随行画家布虔1769年4月17日病逝前的作品奋进号在火地群岛胜利湾和土著居民交往
库克第一次环球航行路线图
1869年塔基提金星点建立的灯塔
塔基提岛1769年库克观察金星凌日旧址
1760年3月26日,法国巴黎天文台让蒂尔赴印度观察金星凌日
让蒂尔在本地治里的观测台

让蒂尔观察金星凌日的航行路线

法国天文学家让·巴蒂斯特·沙普是世界上唯一全程观察了1761年和1769年金星凌日的科学家
1761年沙普在西伯利亚首府托博尔斯克建立金星凌日观察站
沙普前往西伯利亚首府托博尔斯克观察1761年金星凌日旅程
1761年沙普在托博尔斯克观察金星凌日,当地居民把恶劣的天气灾害归罪于外来科学家触犯天威
1769年沙普探险队远涉重洋来到拉美下加州,随团画家让诺埃尔作品怒海扁舟表现航程艰险
沙普观测1769年金星凌日的宿营地圣何塞-德尔卡波
1769年8月1日沙普病逝并就地埋葬
1974年圣何塞德尔卡波文化馆制作铜牌,纪念1769年沙普团队观测金星凌日和以身殉职的事迹
1761年6月6日金星凌日在地球上的观察区
1769年6月3日6月4日金星凌日在地球上的观察区
根据地球上不同地区同时刻观察金星凌日的视差推算出地球到太阳的距离,即个天文单位AU

文章内容来源于《播火录:科学发现的人文启示》,经作者授权发布。文章观点不代表主办机构立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