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星的环境主要有其起源和所处的坐标决定,冥王星的环境放在宇宙中或者太阳系都并不算多么可怕,它被踢出九大行星也与这无关。冥王星于1930年被发现,是离太阳第二近的矮行星,曾一度被列为第九颗行星。冥王星是太阳系最大的矮行星,但只有第二大的质量,厄里斯的质量是最大的。冥王星也是已知的柯伊伯带中最大的星体之一,柯伊伯带是海王星轨道之外的一个阴影地带,被认为是由成千上万颗直径超过100公里的岩石和冰体组成,还有1万亿颗或更多的彗星。 1905年,美国天文学家珀西瓦尔·洛厄尔(Percival Lowell)通过观察海王星和天王星轨道上的一些奇怪偏差,首次发现了冥王星存在的迹象,这表明有一个引力正从外部拉着这两颗行星。洛厄尔在1915年预测了这颗神秘行星的位置,但没有找到它就去世了。冥王星最终是1930年由克莱德·汤博(Clyde Tombaugh)在洛厄尔天文台根据洛厄尔和其他天文学家的预测发现的。冥王星的名字来自英格兰牛津11岁的威尼西亚伯尼,她向祖父建议新行星的名字来自罗马的冥界之神,她的祖父把这个名字转发给了洛厄尔天文台并被选中。冥王星(Pluto)这个名字也是为了纪念珀西瓦尔·洛厄尔,他姓名的两个首字母是冥王星的前两个字母。 ![]() 由于冥王星离地球如此之远,直到2015年美国宇航局的新视野号太空探测器近距离飞越冥王星之前,人们对这颗矮行星的大小和表面状况知之甚少,新视野号探测器甚至携带着冥王星发现者克莱德·汤博的一些骨灰。新视野号探测显示冥王星的直径为2370公里,不到地球直径的五分之一,只有月球的三分之二宽。新视野号宇宙飞船对冥王星表面的观察揭示了冥王星的多种表面特征,包括高达3500米的山脉。虽然甲烷冰和固态氮冰覆盖了冥王星的大部分表面,但这些物质的强度不足以支撑如此巨大的山峰,所以科学家们怀疑这些山脉是在水冰的基岩上形成的。冥王星的表面是太阳系中最冷的地方之一,温度约为零下225摄氏度。 ![]() 冥王星绕太阳一圈需要248年,自转周期为153小时,相当于地球上的6天。冥王星高度椭圆的轨道距离太阳的距离是地球的49倍以上,由于冥王星轨道非常偏离圆形,因此冥王星离太阳的距离可能会发生很大的变化。当冥王星离太阳较近时,其表面的冰融化,暂时形成一层薄薄的大气层,主要由氮气和一些甲烷组成。冥王星重力较小,只有地球的二十分之一多一点,这导致大气层的高度比地球高得多,高达1600多公里;当远离太阳时,冥王星的大部分大气被认为是冻结的,几乎全部消失。目前科学家还不清楚冥王星是否有磁场,但冥王星体积小,自转缓慢,表明它几乎没有磁场。冥王星有5颗卫星。最大的行星是冥卫一,它的体积如此之大,以至于冥王星和冥卫一相互围绕对方运行,就像一颗双星。 ![]() 2006年,冥王星被重新归类为矮行星,这一变化被广泛认为是降级。国际天文学联合会(IAU)在2006年制定了行星的定义——行星是一种绕恒星运行的天体;它的体积足够大,以至于自身的引力将其塑造成一个球体,但又不会大到像恒星那样引发聚变反应;能够清除临近的大部分天体。冥王星没有达到最后一个标准,因为它与海王星轨道之外的巨大柯伊伯带相邻,那里充满了小而冰冷的天体。 ![]() 因此,冥王星被剥夺了自1930年发现以来一直享有的行星地位,并被重新归类为矮行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