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时尚心理学——你的着装都说了什么?

 心定气顺 2019-12-07

在这21世纪中,众所周知,不管你是否是一个时尚的狂热者,着装的品味都会感染你的个人声誉。我们所穿的服饰总是向外发出一个强烈的信号,一个想要展示自我的讯息。然而,我们中有多少人真正能理解在街上或办公室里选衣的心理渴求呢?还有给他人的印象与我们相信传达的印象又有何不同?

时尚心理学——你的着装都说了什么?

服饰心理学的深度理论性

最早有关服饰心理方面的研究,可能要属一位来自英国的心理学家约翰·卡尔·弗吕格尔(John Carl Flügel)。他是20世纪服装革新派之一,以心理学家“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论对时尚着装进行剖析,并于1930年编写了第一本《服饰心理学》。

对于弗洛伊德本人,他主张将人的精神分为“本我”、“超我”与“自我”三个部分。“本我”是原生的本能,完全潜意识—欲望,具有激发性的推动力;“超我”仅部分意识,在“本我”欲望中留有良知或是正确的道德观;“自我”是在“本我”、“超我”与现实世界的需求之间建立艰难的妥协,以便才能作为一个正常人生存。

服饰心理学家“弗吕格尔”将一个大致的政治重要性赋予在这三部分的精神体上。他把他革新的计划与少有傲慢的“超我”联系在一起,他认为这是独断保守派的驱动力。就像他《服饰心理学》所说

“我们所经历的麻烦改变了自我,促进了文明的社会生活。不仅仅是早期假设的道德驱使了我们”本我“的力量,在很大程度上,原始道德的权威因素在”超我”中已具体化。“

服饰是为了协调这些对立点对人体和心灵需求而诞生。故此,着装是政治自由主义者和保守派之间争论的对象,辩论着哪种服装多少适合于当代的文明社会。

人为什么要穿衣?大多常规的答案都是围绕三个基本动机—人体的保护、端庄、装饰,而弗吕格尔只专注于人格魅力。他借着弗洛伊德从孩童长大成人的精神模式,倡言我们出生时就处在自恋自爱的状态,这种状态是一种倾向于欣赏自己的身体并展示给他人,让他们也能感受到“自我”的审美。随着成长的过程,人体的原生态不可避免地顺应了文明的进步,或多或少将审美转移到外在的服装上,服装替代人的本体成为吸引他人注意的新对象。

而且,随着时间与地点的不同,着装的方式也会发生很大的变化,最引人注目的是男女之间性别的变化。弗吕格尔的服饰心理学这样描述“不同类型的衣服改变了我们的着装方式,也改变了我们对整体的姿势,我们必须了解展现身体与审慎隐体之间冲突的变化表现”。

在弗吕格尔那个世代(即19世纪末至20世纪中),他觉得欧洲巴洛克风的繁琐性似乎与自然生态中的”正常“状态或者”原始人类“的形象背道而驰,那时的男人要比女人更“具装饰性”,几乎彰显了他“敢于冒险”、“张皇铺饰”的“大我”外观。这种反常的现象是在18世纪至19世纪末政治和经济变革期间,男性的阳刚之气发生了强大的整顿,男人们开始倾向于过度装饰性的戏剧变化,弗吕格尔称之为“大男子气概的摈弃The Great Masculine Renunciation”。但在女装上,他倒是极为认同装饰性的发展,女性在服装上混合的表现要比男性更为适宜。

21世纪,驱动我们选衣扮装最大的影响还是心理因素

步入新时代的我们,服装的选择性加大了,不管是一种服装的剪裁、颜色,还是合身,其中不变的因素是联接了我们成长的方式。我们小时候所接触的事物产生了关键性的影响,这些都隐约地烙印在脑海里。比如说,小时候的你看到妈妈穿了一件独特造型的外套时,当时的你对它的倾向尤为激烈。只是长大的你在不知不觉中朝着与之相似的款式发起了购买欲望。于是,这潜意识中的“烙印”也就促成了我们后来选衣的品味之一。所以,不管是我们父母,还是成长过程中的身边人,他们都会影响我们对服装的选择、习惯、行为及个性。

时尚心理学——你的着装都说了什么?

此外,我们也会被最初让我们感觉良好、被肯定且安心的衣服所吸引。我们倾向于坚持那些让我们想起快乐时光的东西,这些往往是在孩提时或青春期愿意去接受的。长大后,我们又会把舒适的情绪与安全感依附在这些曾经令你舒心的东西上。

时尚心理学——你的着装都说了什么?

有时,一个老调“阴谋”性的商业广告侵入到我们“漏洞百出”且“亦步亦趋”的小脑袋里,这时的我们便会冲动地丧失了“自我”。就比如说,当时尚媒体们都在宣称某种低腰的牛仔裤将是未来的新潮流时,许多无意识的人会认为这是正常的牛仔裤,于是这些冲动的人便拼命地改变自己,来满足这条被称为“潮流”的牛仔裤。有些人尝试后,还是无法改变“自我”。或许是不合宜,更或是它在街上随处可见,这股所谓的“潮流”便会从人们潜意识的冲动转向理智的“自我”,然后将其放弃,折回最初熟悉且合身的经典实用。除非知名的品牌又出了某种新颖的风格,才会激起那些时尚痴迷者或是喜爱前卫的欲望,然后再次循环地发起“潮流”的声明。

时尚心理学——你的着装都说了什么?

人在危机的情境与重大变化的生活中,整体风貌也会呈现出不同风格与变化。曾经有经济学家在数据分析时发现,当一个国家进入经济衰退并采取紧缩的消费时,女性们往往会偏爱较长的连衣裙;与此相反,经济繁荣时裙子往往会变短。这是我们的“自我”心理反映在我们所穿的衣服上。长款的连衣裙代表了古典传统,传统总有一种熟悉感;而短款的裙子象征了前卫,前卫需要冒险。按照心理学理论,人一旦处于不安定时,便会寻找熟悉感抚慰。

时尚心理学——你的着装都说了什么?

换个说法,如果某个人不断地在改变外观,在整个改观过程中又没有共同的看点,这可能意味着他正在试图找“自我”,并且有点迷失。青少年时期的我们一会儿一个样就是最好的体现,那时的我们正在弄明白哪种才是“自我”。随着年龄的增长,渐渐你会发现你的风格映射出你的生活。当你陷入刻板乏味时,你的风格也会遥相呼应。

服装也是心理发出来的视觉语言

衣服具有神秘的视觉语言,它的语言源于它们的设计元素,即颜色、线条、造型、材质及图案,或是这些元素巧妙地融合在一起。每个元素都有自己固有的信息,它们组合在一起后,这种混合效应或许更好,又或许很不协调。

时尚心理学——你的着装都说了什么?

如果某些装扮适合于你身型,你更有可能被它吸引。比方说,沙漏式身型的人可能比较倾向于裙子,因为裙子要比裤子更能彰显它的“S”形性感。但如果你不自信,你会发现你的身心也在感应这种压力,你可能更愿意随心所欲地追逐潮流。反之,当你对你的身体感到舒心,并且想作为“自我”时,你也就不会去扮演“他人”。

时尚心理学——你的着装都说了什么?

当你的”自我“从来没有在现实世界得到适当的反应时,人们很难察觉到你真正的个性,只是因为你的服饰视觉语言可能传达了一个与”自我“不同的信息。这种情况下,他们会以一种截然不同于你所寻求的方式来回应。换个简单地说法,如果你是一个外向、有奉献精神、雄心的人,还梦想着成为一名领导者,但你却穿着鲜艳且不成形的衣服,你将可能被淹没在人群中。即使你在某个人面前,在某种意义上你也变成了”隐形人“。

时尚心理学——你的着装都说了什么?

总而言之,你越是从内心承认与阐述“你是谁”,就越要将着装作为一种无声的视觉语言,进一步帮助你实现你的目标与梦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