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罗马狂欢的科尔索大道 环球之旅(38)

 野山的呼唤 2019-12-07

"条条大道通罗马"。来到罗马,发现条条大道通古迹,有路就有历史及历史的痕迹。

科尔索大道又被称之为"狂欢的科尔索大道",是纵贯意大利罗马古城中心区的一条主要街道,笔直地穿过一大片以狭窄蜿蜒的小巷和小型广场为特点的区域。南端在威尼斯广场,北端是人民广场,长度为大约1.5 公里。在18、19世纪,这里有罗马的狂欢节,不论是贵族还是贫民,放弃一切禁忌,带着面具,互赠鲜花、糖果,其热烈的场面,使科尔索大道变得疯狂。可惜的是罗马成为首都后,这里开始沉闷,要参加狂欢节,只有到威尼斯去了。

图1、科尔索大道街头舞

我们的游览是从威尼斯广场进入科尔索大道,它虽然比罗马市中心的大部分街道要宽,但仍然只有两个车道和两边狭窄的人行道。街道上最吸引人的,当属街头舞。跳舞的都是小伙子,个个身手不凡。围观的人很多,你欣赏,就给钱,多少全看你的心情。女儿一看跳舞的都是帅哥,脚步就定住了。

图2、科尔索大街

该街道因两边建筑物高大,遮住了阳光,在酷热的夏天,走在这里要舒服的多。道路上,80%是游客,虽然来自世界各地,但有一点是相同的,就是拿着地图找景点,因为罗马人几乎都不懂英语,问路也是白问。这条路边并无多少重要的名胜古迹,但是两侧附近的地段名胜古迹极为丰富,许多景点距此路不过两三分钟路程。前面提到的西班牙台阶、特雷维许愿喷泉就在附近。在科尔索大街起点处。有一座米夏利大厦,原名波拿巴大厦(Palazzo Bonaparte)。拿破仑自滑铁卢战役失败后,他的母亲就一直住在这里 直至死去。

图3、哈德良大帝神庙的遗址

根据女儿的指引,我们来到了一座古怪的建筑面前。建筑前面是一排高大的石柱,显然是古罗马时期的。后面的建筑是后来建的,走进去,只展出一个现代的抽象雕塑。这里摆着一些椅子,后面还有卫生间,我们得以休息放松。女儿说,前面的柱子是古罗马哈德良(又称阿德利亚若)大帝神庙的遗址。

图4、哈德良大帝

哈德良(Hadrian)是图拉真大帝的养子,公元117至138年间古罗马帝国的皇帝,罗马帝国五贤帝之一。所谓的"罗马五贤帝",分别指的是:涅尔瓦 (Nerva 96年- 98年)、图拉真 (Trajan 98年-117年)、哈德良 (Hadrian 117年-138年) 、安东尼比约 (Antoninus Pius 138年-161年)、马尔库斯·奥里利乌斯 (Marcus Aurelius 161年-180年)。五位罗马皇帝在位期间是自奥古斯都之后罗马帝国最强盛的时期,法律、道路交通、度量衡、货币制度等都在这一时期得到统一。

哈德良在位期间以强权统治巩固了领土大于当今整个欧盟的古罗马帝国。如今位于英格兰和苏格兰交界处的长约73英里、被联合国列为世界遗产的"哈德良长城"即为哈德良在位时为标志疆土边界防线而建造。哈德良是一位博学多才的皇帝,在所有的罗马皇帝中他是最有文化修养的一位,在文学、艺术、数学和天文等领域都造诣颇深。他下令兴建或完成了至今依然闻名于世的罗马万神殿、雅典宙斯神庙和哈德良拱门等。另一方面,同性恋情也是这位皇帝个人生平和历史的一部分,并通过许多建筑和雕塑得以呈现。

图5、圆柱广场

距神庙一直不远,就是著名的圆柱广场。罗马城里广场特别多,古代的、现代的、大的、小的、著名的、非著名的广场,星罗棋布,且又各具特色。最著名的有八个,除了前几篇文章介绍的西班牙广场、威尼斯广场、共和国广场以及现在介绍的圆柱广场外,还有人民广场、纳沃纳广场、奎里纳勒宫广场、坎皮多利奥广场。以后将陆续介绍。

圆柱广场呈矩形。北侧是基吉宫,曾经是奥匈帝国的大使馆,现在是意大利总理内阁会议厅。背后巨大的蒙泰奇托里奥宫是意大利众议院大厅。

图6、圆柱上的雕塑

马尔库斯·奥列里乌斯是罗马帝国五贤帝时代最后一个皇帝,小的时候就被当时的罗马皇帝哈德良注意到,因而得到特殊的教育。六岁即升为骑士阶级,七岁入学于罗马的萨利圣学院,并在这里的到各种文化中精英的教育。他不但有非凡的军事领导才干,而且是一个很有智慧的君主,一个很有成就的思想家,有以希腊文写成的著作《沉思录》传世。在整个西方文明之中,奥列里乌斯也算是一个少见的贤君。

图7、圆柱上的雕塑

奥列里乌斯在161年3月7日继位成为罗马帝国皇帝,163年入侵亚美尼亚,成功的把日耳曼人游掠部族赶出罗马领土。值得一提的是马尔库斯.奥列里乌斯在罗马帝国掀起了中国热,非常喜欢中国的丝绸,166年,组建使团和船队遣使中国汉朝,这是当时世界最强的两个国家的正式来往。马尔库斯·奥列里乌斯的著名语录有:"不对的事不用做,不真实的话不必说。""宇宙虽千变万化,我们的一生却由自我策划。" "如果你对周遭的任何事物不舒服,那是你的感受所造成的,并非事物本身如此。借着感受的调整,你可在任何时刻都振奋起来。" "我死了以后,请在我的棺材上面开两个洞,将我的双手手心向上,让人都看到…我什么也没有带走 。"

图8、基吉宫

广场上的圆柱是古罗马皇帝马尔库斯·奥列里乌斯(Marcus Aurelius)的儿子为了纪念他父亲在亚美尼亚、波斯等地的战功而矗立的,曾作为罗马城中心的标志。该柱以图拉真大帝胜利纪念柱为范本,柱身拥有螺旋状的浮雕,记载着他的丰功伟绩,但质量显然比图拉真大帝胜利纪念柱差一些。顶上的人像,原本是马尔库斯·奥列里乌斯,1589年重修为天主教纪念物,教宗西克斯图斯五世下令将保罗的铜像安放在圆柱顶部。

图9、肖像画家在作画

广场绘画很多,有肖像画,也有风景画。肖像画的画法有漫画型,也有写真。画家把他们的作品摆在旁边,估计都是名人,我认出了奥巴马、赫本。你坐在椅子上,很快就能按你的要求最完美地把你画出来。

图10、圣依纳爵罗耀拉教堂

在科尔索大道的圣伊格纳齐奥洛可可广场(建筑师菲利波拉古齐尼设计的),我们看见和耶稣会教堂机乎一模一样的教堂,同样是巴洛克式的风格,最大的区别是耶稣会教堂有三座门,而这座教堂只有一座门,而且正立面没有人物雕塑。这就是以耶稣会教堂为范本而建的圣依纳爵罗耀拉教堂(Santa Ignazio di Loyola),干脆就以耶稣会创始人圣依纳爵罗耀拉的名字命名。10

图11、教堂内宽敞的大厅

走进教堂,感到虽然比不上耶稣会教堂,但仍称得上富丽堂皇。教堂里是十字架形设计,有一个后殿及众多小礼拜堂。庄严的科林斯壁柱、装饰华丽的祭台、彩色大理石、栩栩如生的人像、大量的镀金,制造出极为华丽的效果。引人入胜的是由耶稣会的艺术家安德里亚∙波佐( Andrea Pozzo)于1685年设计的屋顶绘画,教堂因经费问题没有像耶稣会教堂那样,在前厅建一个巨大的椭圆型拱顶,只好让波佐画一个。

图12、屋顶假象绘画特色的壁画

波佐充分运用数学的透视原理,将长36米,宽17米的弯曲穹顶变幻成通天的直线建筑,绘画中有柱有拱,有一种三维的效果,以扩阔人的透视和空间感,营造出一些幻觉上的远景。把人们带入无穷无尽的想象之中,成功完美地绘制出一幅极其壮观的景象。如不仔细观察,会误认为是画在椭圆拱顶上。主角圣依纳爵在众天使的簇拥下,飞上天界,受到耶稣和圣母的欢迎。四个角上还有天使与女神分别围绕着四个牌子,上面写着四大洲的名称,代表着耶稣会传教于全世界。波佐这种假象绘画特色的壁画则可以说是精湛之中的精湛,完美之中的完美。假象绘画又称幻象绘画,这种绘画技法最初由出生于公元23年的古罗马自然主义画家,同时通晓自然科学、天文学、诗歌文学、心理学和冶金学的普林吶(Pline)创造。

图13、华丽的祭坛

这座教堂最初是毗邻的罗马学院的教堂,1584年罗马学院搬进较大的新建筑,成为宗座额我略大学。古老的教堂不足以容纳17世纪初许多国家的2000多名学生。教皇格雷戈里十五向他的侄子卢多维科卢多维西主教建议,在学院建立一座献给耶稣会士创始人的新教堂。该教堂兴建于1626年到1650年。建筑师贺拉斯·格拉西(Orazio Grassi)。教堂内的彩色大理石、栩栩如生的人像浮雕、装饰华丽的祭坛、广泛的镀金和耳堂的"圆顶"上的油画,都产生了喜庆和奢华的效果。

图14、教皇格列高列十五世( Pope Gregory XV)和他的侄子华丽的墓碑。

坐在石棺上的是教皇格列高列十五世;石棺下两个小天使捧着的画像,则是侄子红衣主教卢多维科卢多维西。在教皇格列高列十五世逝世六十年后,皮埃尔·莱格罗斯和皮埃尔·艾蒂安·蒙诺特设计建造了教皇格列高列十五世的这座纪念碑。

图15、圣依纳爵的雕像

这里也有个圣依纳爵的雕像,是Camillo Rusconi的作品。和耶稣会教堂门口的雕像一模一样。

图16、圆形穹顶绘画

教堂的原穹顶比耶稣会教堂的原穹顶小,窗户也少,光线比较暗。但是每个小礼拜堂的顶部绘画及墙壁上的雕塑都很突出。左耳堂的圣依纳爵罗耀拉小礼堂满饰大理石、青铜及宝石工艺,是波佐于1695-99年间所完成、祭台下葬有圣依纳爵罗耀拉的遗体。

图17、《圣路易吉·贡扎加的荣耀》

在右侧的小教堂里,有法国雕塑家(Pierre Le Gros the Younger)1697年创建的大型大理石高浮雕《圣路易吉·贡扎加的荣耀》。圣路易吉·贡扎加是意大利贵族贡扎加家族出身的耶稣会会士,出生于神圣罗马帝国曼切华公国卡斯蒂廖内德莱斯蒂维耶雷,在罗马学院(该教堂前身)求学期间因照顾流行病患者而死。他于1605年列福,1726年列圣。

图18、小礼拜堂墙上菲利波德拉瓦莱的雕塑《天使报喜》

左边的小教堂有一座大理石祭坛,由菲利波德拉瓦莱(Filippo Della Valle)1649年的雕塑《天使报喜》。

图19、人民广场

穿过了科尔索大道,我们来到了人民广场(又称波波洛广场)。人民广场位于科尔索路北端人民门前,是一座由两个半圆形构成的椭圆形广场,是我们在罗马看到的最大广场。从古罗马时代起,人民广场就是进入罗马城的重要通道之一。该广场完工于1820年,是著名设计师瓦拉狄尔(Giuseppe Valadier)的作品,广场中央4座石狮喷泉间有一座高36公尺的埃及方尖碑,碑顶立有十字架。这是奥古斯都皇帝庆祝罗马征服埃及从埃及带回来的第一块方尖碑,其历史可追溯至公元前14世纪。从建筑学角度判断,这一广场应该是经历了文艺复兴、巴洛克和新古典主义三个时期而逐渐形成的。

图20、高大的方尖碑和"双子教堂"

广场南面有两座相似的巴洛克式教堂,拥有"双子教堂"的美称,是在17世纪时为了让人民广场更有特色而建立的,分别是"在蒙特桑托的圣玛丽亚教堂"(Santa Maria in Montesanto)和"圣玛丽亚神迹教堂 "(Santa Maria dei Miracoli)。蒙特桑托(Montesanto)是"圣山",这个名字是指以色列的卡梅尔山。这两座教堂虽然具有对称性,但有些区别,前者的穹顶为椭圆形的,而后者的穹顶则为圆形。

图21、"在蒙特桑托的圣玛丽亚教堂"内大厅

"在蒙特桑托的圣玛丽亚教堂"教堂建于1662年7月15日,由吉罗拉莫.加斯塔尔迪( Girolamo Gastaldi) 枢机主教赞助,1679年完工。最初由Carlo Rainaldi设计,最终由Carlo Fontana完成。18世纪增加了一座钟楼。教堂里圣人的雕像据说是贝尔尼尼的设计的。现在的祭坛由卢多维科吉米尼亚尼于1685年设计。左边的第一座小教堂是圣卢西亚清真寺(圣露西)。第二座教堂致力于圣玛丽亚马格达莱纳德帕齐(Santa Maria Magdalena de Pazzi),由Carlo Rainaldi设计。

图22、在蒙泰桑托圣玛丽亚教堂的园穹顶

在蒙泰桑托圣玛丽亚教堂有一个十二角形的圆屋顶。1904年8月10日,未来的教皇约翰二十三世安杰洛·朱塞佩·龙卡利,在这座教堂被牧师朱塞佩·克佩佩利任命为祭司。1953年,Ennio Francia主教确立了艺术家群体的传统。在十月的最后一个星期天到六月二十九日,每周日都会举行一场大众聚会,由一位艺术家读书,并以音乐为动画。在群众结束时,为艺术家们祈祷。由于这些原因,该教堂也被称为艺术家教堂。

图23、人民门外侧

人民广场北面的人民门,白色大理石雕成,是昔日古代罗马帝国相当重要的出入关口,建成于三世纪,比广场形成要早得多。出了人民门,便是弗拉米尼奥广场,能看到围绕着罗马老城的城墙。我们曾在广场外某餐厅吃过一顿美味的意大利饭。

图24、人民门内侧

人民门外侧有雕塑,内侧也很漂亮。1653年,瑞典女王克里斯蒂娜皈依天主教。据说当年为了迎接瑞典女王前来罗马访问,特聘请建筑师贝尼尼负责重新装饰。门内侧雕刻着"祝你旅途如意"的字样。在人民门内两侧,也有两座教堂,北端教堂别看貌似平常,却拥有罗马其它教堂无法相比的艺术珍藏,这就是人民圣母堂(Santa Maria del Popolo)。这是罗马文艺复兴时期的第一座教堂,由教皇保罗四世于1472年修建,有平图里基奥、多布拉马特、拉斐尔、贝尼尼、卡拉巴乔等的作品。该教堂关门早,我们没赶上,很遗憾。以后有朋友去,千万别错过。

图25、海神波赛东雕塑

广场的东西两面各有一组雕像,下面流出泉水。西边是海神波赛东。因正赶上太阳西下,为躲阳光,我照了一张侧面仰视的相片,不太理想。在酷热的天气(估计在三十四五度)里行走两个小时,我们都有些疲劳,夫人脚不太好,走路有些困难,我们坐在海神波赛东塑像下阴凉处休息,哗哗外冒的泉水从出水口溢出流进一个扇形水池里,增加了丝丝凉意。罗马市共有3000座喷泉,每一个广场几乎都设有喷水池。这些原本只是蓄水用途的喷泉,随着国力鼎盛愈来愈讲究美观,而出现瀑布、涌泉、滑泉、喷泉等不同的给水形式,再配合充满神话色彩的雕塑与水池造型,逐渐成为市民休憩聚会的场所,更进而成为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图26、罗马城守护神雕塑(下面是"母狼乳婴"的雕塑)

东面一组雕像是母狼乳双婴和罗马城的守护神。著名的"母狼乳婴"故事记载了有关创建罗马古城的传说。公元前7、8世纪,罗马国王努米托雷被其胞弟阿姆利奥篡位驱逐,其女儿西尔维娅与战神马尔斯的孪生儿子罗慕洛和雷莫被阿姆利奥抛入台伯河,幸遇一只母狼用奶汁哺喂成活,后被一猎人养育成人。两兄弟长大后杀死了阿姆利奥,并迎回外祖父努米托雷重登王位。努米托雷把台伯河畔的7座山丘赠给他们建新都。罗慕洛以自己名字命名新城为罗马。这一天是公元前753年4月21日,后定为罗马建城日,并将"母狼乳婴"图案定为罗马市徽。

图27、真人秀雕塑

广场柱子边,有一尊雕像,一动不动。走近一看,是真人秀。酷热的天气下,穿着厚厚的衣服,戴着手套、帽子,长时间的一动不动,其热及苦,旁人很难体会。吃这碗饭真是不容易。谁给钱,他就和谁合影,摆出各种姿态。

图28、街头工匠

在科尔索大道,出了古迹、商店外,引人入胜的就是各式各样的街头艺人、工匠及鲜活的艺术。罗马的所有街道里,科尔索的街头艺人及工匠算比较多的。我们看到一个手工艺制作者,是用铁丝制作各种挂链。他还有一种本事,你把你的英文名字写给他,他能用铁丝做出漂亮的手写体名字挂链。

图29、街头画《最后的晚餐》

在一座建筑前的较宽人行道地面上,出现了一幅巨大的画作《最后的晚餐》。耶稣身边的四个圣徒围着耶稣,表情丰富,如同刚刚从某个教堂的壁画上降落地面……有一个人正跪在地上用彩笔在绘图。我开始以为是直接画在地面上,心想费了这么大工夫画的画,完了再擦掉,太可惜了。走近仔细看,原来是画在一张很大的纸上。要把如此大的纸上涂满颜色,不知要耗费多长时间。我在那儿静静地看了一会儿,很希望看到有人买他的画。可是只有看的人,没有买的人。估计这样大的一幅画,价格不会太低。

图30、喷涂画

还有一种作画,看起来简单快捷,但需要细致及很高的操作水平。这种作画的过程很特别,一手用一些刻有图案的模板遮挡,一手用喷罐里的颜料喷绘,随画面构图不断地更换模板和颜料。工匠身手敏捷,技法娴熟,与其说在作画,不如说在表演。各种颜色的喷罐交替拿起,晃动,喷色,放下,令人眼花缭乱,目不睱接。感觉就像是在观看杂技里的抛接,或是酒吧中的花色调酒……

图31、喷涂画家在作画

很快,美丽精致的画面出现了,有罗马古迹,也有山水雪松,还有鲸鱼跃水。观看的人报以掌声,有人掏钱购买。这是我第一次目睹喷涂绘画,极有特色。意大利人的手工技巧享誉全世界,凡是手工技术含量高的如皮鞋、家具、服装等,在世界上都是最好的。

无论是街头艺人,还是画家、工匠,都没有什么执照,也不见什么城管干涉,相反,使罗马增添了魅力。一个国家,既然不能把人民的就业包下来,就应该宽松一些。中国原来有各种各样的街头艺人、工匠,创造了中国独特的文化,现在许多都绝迹了。有些只能在电影里看到。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