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画蕴含着以山为德、水为性的内在修为意识,蕴含着中国一些古代文人愿远离官场,纵情于山水之间的传统精神。中国山水画除了有美的追求外,更高层次是“天人合一”。 写意《闲情逸致》绘画教程第一步:从山脚开始画起,先勾勒皴擦山石大势,中国画讲究骨法用笔,一定要先立骨,后长肉,才能有气势。用略干的笔触,勾勒皴擦山石的结构,用笔不要拘谨。注意山石的转折,以及线条疏密的对比关系。心中想好各部分所占的比例,以控制整幅画的构图。 第二步:画面中的各部分彼此有所遮挡的时候,一般要先画前面的,再画其后遮挡的部分,现在先画出位置靠前的亭子。 第三步:画出亭子旁边的树木,树干用笔不要太光滑,要和画山石一样的略干的渴笔笔触质感,表现树皮的粗糙,符合自然物态。 第四步:依次画出亭子边的几棵树,注意树枝之间的相互关系。出枝要自然,尤其是树杈的地方,要把树节表现出来,才能生动 ,注意树根是从石缝中生长出来的。 第五步:注意前后遮挡关系,现在把树木后面的山石勾勒出来。 第六步:把画面左侧的一组山石画出,始终注意整体的构图比例,此刻要看好左侧山石相对来说所处的位置角度。 第七步:继续刻画左侧山石,和石板路衔接的地方要画的略微虚一些,以表现空间感,注意笔触一直保持这种略干的状态,线条呈现一种松松的毛毛的质感。 第八步:前景的山石基本画出以后,开始勾勒中景的山,皴擦出内部结构。在一组山石中,皴擦要依据皴下不皴上的原则。
第十步:用皴擦的笔触来表现山石的结构,以及每块山石之间的关系,注意笔触的质感,控制水分是关键。 第十一步:山石的皴擦要有疏密之分,一般山石转折的地方,和其他山石相邻的地方等,需要墨色浓一些,可以多皴擦几遍,让墨色更厚重。 第十二步:中景部分的山基本框架出来了,看这个构图,要让前景和中景的山石之间,空出一个虚的地带,就是说两部分的山石不要紧挨着,要有一个空隙,这样可以拉开两者的距离,更有层次感和空间感。
第十四步:现在开始进一步刻画,首先,山石需要层层积墨,皴擦点染一遍是不够的,尤其是图中这些重点的地方,需要累积几遍的墨色,使整幅画有浓淡的变化。 第十五步:刻画细节,添加山石的苔点以及树叶,杂树也要分出浓淡层次,用不同的墨色多画几遍,还有苔点,要用浓墨和淡墨分别点画,使其墨色更丰富。把水面擦出水波纹。
第十七步:山上杂树和苔点的地方用淡绿色来染,调色方法是:使用花青加藤黄加一点淡墨和大量水,调成淡草绿,再略加入一点点石绿,用调成的绿色薄染杂树和苔点。石板路用很淡的石绿薄染,夹叶用浓的石绿细致的染。水面可用画树的绿色略调入淡花青,成为偏蓝的绿色,横向的染。树干、房屋、小船染淡赭墨。 第十八步:把整幅画的色调统一调整一下。最后整理,完成。 本文编辑:小鱼 素材来源:网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