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过去那科学技术并不发达的年代,生活在农村的人们除了依靠生活经验及故老相传的农谚俗语来预判天气外也别无他法,而二十四节气作为我国历史文化重要组成部分,其中的农谚俗语更是古人对于天气观察的智慧结晶,对人们的生活起居,农业生产都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 今天所说的俗语“大雪不冻,惊蛰不开”就涉及到两个节气,分别是“大雪”和“惊蛰”,在解释这句农谚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这两个气节的含义。每年公历12月7号就是大雪节气,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二十一个节气,预示着仲冬正式开始。而惊蛰则是在每年公历的3月5号至7号之间,是整个气节中的第三个气节,意味着春天的到来,万物的复苏,惊蛰惊蛰惊的就是那些因过冬而蛰居起来的事物! 了解了俗语中的两个气节后,这句农谚就好理解了,大体的意思是:“在大雪这一天,如果天气不够寒冷,意味着接下来的天气也将不会太过寒冷,等到开春时间,凛冽的寒风将会再次降临,而初春时节气温并不高,即便是到了惊蛰,大地依然受到寒冷天气的影响而未能解冻”,换言之就是大雪不冷,惊蛰冷,也俗称倒春寒。 也许对于生活在城市的而言,大雪不冻,冬天不冷是好事,但对于开春时需要种植庄稼的农户而言就不见的是好事了。因为对于庄稼户来说,一年收成的好坏与冬春时节的天气有着紧密的关系,如果初春时节天气过冷,凝结的土地还未解冻,使得农民们春耕无法开展,严重的话将会造成庄稼的绝收,而如果整个冬季都不够寒冷的话,那些土壤中蛰居潜伏起来的害虫,也无法被冻死,当天气转暖时又会出来祸害庄稼物,同时由于气温的原因,雨雪天气的减少,这使得庄稼地里土壤水分的减少,因此对于需要种植庄稼的农民们来说,他们更期待能有一个寒冷的冬天,即便冻得瑟瑟发抖,也好过来年的收成惨淡! 当然,农谚俗语只是源于广大劳动人民日常生活的经验总结,只能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具体还是要以天气预报为准,同时由于我国的地大物博,俗语也有着它明显的地域性和局限性,比如文章所说的农谚“大雪不冻,惊蛰不开”主要适用于苏、皖、赣、鄂、湘、贵、京、冀、晋等地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