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此物唯古建筑独有——斗拱

 360QAQ 2019-12-07

在中国的古代建筑中,有一种特殊的结构,它上承屋顶,下接立柱,扮演着“顶天立地”的角色,同时它也是身份的象征,惊艳千年。那夺人心魄的装饰美和形式美,曾使梁思成和林徽因为之倾倒,它就是斗拱。

在中国古式建筑都很少见的今天,“斗拱”这样一个构成结构,可能大部分人都不了解。斗拱,是中国古代建筑所独有的一种结构构件。在立柱和横梁交接处,从柱顶上加的一层层探出成弓形的承重结构叫拱,拱与拱之间垫的方形木块叫斗,合称斗拱。因为斗拱的存在,屋顶得以出檐深远、呼之欲出。在斗拱的起承转合下,即使遇到地震,建筑体松而不散,如太极般以柔克刚,化解地震冲击。这也是一些古建筑,得以千年不倒的原因之一。

此物唯古建筑独有——斗拱

林徽因曾说:如果没有斗拱“尽错综之美,穷技巧之变”,就没有中国建筑的飞檐翘角,就没有中国建筑的飞动之美,就没有中国建筑“所谓增一分则太长、减一分则太短的玄妙”从某种意义上讲,斗拱之美造就了中国古典建筑之美。此外,斗拱的演变经历也经历了漫长的历史,在这个过程中,包含了许多的时代气息。

斗拱的应用性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早在战国时期,已经有斗拱的应用,经历秦汉,到了唐朝,斗拱的应用已经十分成熟。到了宋朝,斗拱的装饰作用加强,斗拱变得更加繁丽。不过,到明代之前,斗拱的结构性作用仍大于装饰性,明代以后,斗栱的承重作用逐渐向装饰性作用转变,清代时,基本只作为装饰件了。

梁思成曾经说:“中国各代建筑不同之特征,在斗拱之构造,大小,及权衡上最为显著”古时的建筑,可以从斗拱的构造、大小和精细程度,判断其主人的身份和地位。到了后来,斗拱更是演变为等级制度的象征,甚至对斗拱的结构和建造做了规定,以至于到了清代,只有宫殿、庙宇等建筑使用,以显示皇家与神佛的威严与尊贵。

此物唯古建筑独有——斗拱

斗拱的两千年的演变中,最常出现与汉式建筑之中,但也并非没有例外, 从元朝开始,西藏正式成为中国的一部分,与汉地的文化交流更加密切。在藏族文化逐步传入汉地的同时,藏式建筑也越来越多的受到汉式建筑风格的影响。特别是明清时期,西藏的很多重要建筑都采用了汉地建筑手法,并在构图上与藏式做法形成整体。这样,就形成了特殊的藏式斗拱。与汉式斗拱相比,藏式斗拱装饰性远大于功能性。因此藏式斗拱不再执着于复杂严谨的榫卯结构,而更注重于装饰性的审美情趣。繁复有序的斗拱,层层叠叠于精心描绘的栋梁之上,传送礼乐,寄托信仰,让建筑充满生机,富有人情味。

古代建筑以木结构为主,故斗拱也是木质的较多。但是木头存在易生虫腐蚀、易受风雨侵蚀、不耐水火、不易保存等缺点,故很多古代木结构的特色建筑都难以留存到现世。如今,不少寺庙、遗址建筑改用铜斗拱。铜的化学稳定性强、耐火耐热、不易腐蚀,在色彩和形状上铜斗拱可以做出更多造型与色彩,保存的时间也更久。

此物唯古建筑独有——斗拱

漳州七首岩铜斗拱

此物唯古建筑独有——斗拱

雷峰塔铜斗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