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真爱家教掌舵孩子的未来

 沧海一粟1951 2019-12-07
教育分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过于担心孩子前途的家长容易模糊两者的区别,把孩子生命中需要的两种教育只虚化为学校教育,甚至范围更小变为仅有知识教育。很可悲,这个沉痛的悲哀在近期人人关注的热闻中很显著地体现。
        北大学子弑母案真凶落网,逃脱三年又惊现吸引大众目光。大家几乎遗忘了全部细节,大幅度多版面详细的报道还原三年前令人心碎的亲子关系,大家为此叹息反思。许多新闻爱好者把冷血杀手的人生轨迹翻了个底朝天,真实性无法考证。仅对此案我有一点思考,虽是个例,总也能反映一些现实实际存在的真实问题,知识教育用于挤兑人性教育,学校教育强攻家教近零空间。
       能考上北大,各学段都是学霸,凶手的知识教育从未缺席。新闻线索描述了凶手从小有的高度学习自觉性与自律。从小时间是自愿放进学习,还是被压迫进学习我们不能得知。孩子的高度自律是母亲训练出来的,目的为孩子前途着想。可凶手母亲不知道适当的压迫可以用放松的亲子活动与关系来调节,一旦缺乏亲昵的亲子关系与互动,所有压迫与塑造机器人无异。凶手母亲是一名教师,她很清楚人的可塑性,把训练当成训,一再强化和反复,好像没有到达不了的成绩,她错了。错在混淆了老师与母亲的角色切换上的失败,错在人性与机器的异同对待,错在真情实爱的双向缺失。
       严格是中国学校教育最大的标签。对待知识,严格显得便捷高效。对待人性,严格却抚慰不了爱与亲切。学校教育受限于知识考核,无法腾空过多关注人性的发展,学校老师更是无暇和没责任似的不过多涉及学生的人性教育。因此家教尤为重要。
        孩子的童年,多给予陪伴,多给予关爱,多互动双向的爱,提高对爱的理解和感知能力,是千金难换的家庭教育的组成部分。不论什么职业,家长都不能弱化混淆了家教与学校教育,不能把人性当成机械来锻炼,不能将冷酷,冷血和冷漠注入进孩子还不定性的内心世界。
       一个优秀的人,不仅表现在外表可见的优秀上,还必须具有热情、高尚、有爱的人性光芒。爱的教育或许给不了最耀眼的外在风光,却一定能给予人圆满的内心体验。
        对孩子好些,孩子必定会感激你。对孩子多些真情实感,孩子必定能感受与感化。对孩子多些陪伴,孩子必定心中有你有爱。大人的未来由孩子组成,孩子的未来由大人塑造。美好的未来从来不会缺失爱。培养有爱公民作为基础,再训练刚毅,自律,进取等积极品质,这才是教育的正确秩序。作为人人都会拥有的家庭教育,家长需要耐心多一分,取舍多一份,给予孩子真正需要的情感与教育。在有爱的世界里,孩子不会遗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