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苓甘五味姜辛汤治疗久咳案

 踏遍青山的中医 2019-12-07

雷先生,商人,60.

2015.08.10初诊:

反复咳嗽20天

因下雨天受寒之后,出现咽喉肿痛,咳嗽。在其他中医处服用牛黄等清热解毒之药后,喉咙痛好转,咳嗽未安。

现症见:咳嗽,痰易咳出,黄白痰,量少,咽痒,服用二陈汤+木香,百合后,出现胸闷,大便稀溏。咳甚时胸痛,纳可,口中和。

体征。望之唇暗,舌:舌白苔白腻,两侧夹有黄苔。脉弦滑数大,寸脉不足,右寸重按滑数。

辨为寒饮上逆,夹有湿热,脾肺气虚体质。

处苓甘五味姜辛汤合止嗽散 三剂

荆芥10 桔梗10 陈皮10 百部10 炒薏仁30 茯苓15 干姜10 五味子10 细辛3 穿山龙10 红景天10 黄芪15 芦根15 桃仁3 甘草3 炒白芍15 

二诊:08.13

服三剂后觉胸中大舒,咽痒消失,咳嗽减轻,痰量反增多。舌苔白腻,脉不数。

处苓甘五味姜辛汤合三拗合六君 三剂 

茯苓15 干姜10 五味子10 细辛3 南沙参10 红景天10 生龙牡20 半夏10 甘草6 穿山龙10 杏仁6 炒薏仁15 太子参15 炒白术15 炙麻黄6 

按:

初诊由清稀痰,胸闷,咽痒,脉弦滑辨为寒饮,当以温药和之,又外寒不显,选用止嗽散相合,以其善治久咳,且有咽痒,易咳。桔梗治胸闷。时正值立秋,湿热弥漫天地,与人相感应,见其舌苔白腻而黄,寒湿郁而有化热之象,用炒薏仁、芦根除湿热,合上苇茎汤,见其唇暗,因便溏桃仁不敢重用(亦有止咳喘),恐耗气动血。虑其久咳耗气,肺气散,而气不足。生脉饮也可用,因有寒湿,而不用麦冬。加入黄芪(五爪龙根可用,咳嗽补气,有沙参更宜,太子参,红参亦可有定见。)以补肺气,五味敛肺肾之气。红景天、穿山龙为陈三才前辈用药,红景天温心阳,活血化瘀,祛痰止咳强壮药。穿山龙久咳有瘀,还可通络。故用之。后入芍药甘草,缓解咳嗽气急也。

当时寒饮为主、湿热为标,故寒热并用。而今纯用温阳之品,以散寒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