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习拳路上的师与徒:正心诚意

 tjboyue 2019-12-07

童旭东 一极课堂

学拳自然包括太极拳,首要者乃正心诚意,但是不同的人讲这几个字,则有不同的含义。

习拳路上的师与徒:正心诚意

常闻当今一些门派的“掌门人”抱怨其门人对他们不够正心诚意,闻其所谈内容无非三者:

第一,对他们这些“掌门人”孝敬的不够大方、不那么痛快,总之,不能满足这些“掌门人”的心意。

第二,学拳时问题太多,总要问这个问那个的道理,还没有把他们这些“掌门人”奉为道理的化身,信仰不够坚定。

第三,有时眼角还要瞥向其他门派的功夫,似乎还没有把自己固化在本门中。

因此,惹得这些“掌门人”对这部分门徒颇为不满,斥之为学拳不能诚心诚意。

听这些掌门人抱怨,确让人增长了知识,心想大概这正心诚意就是专门引导信徒们拿出钱财甘心情愿来供奉自己的咒语。如同庙里那些刷了金粉的泥胎,灵不灵,信则灵,你信,就先把钞票丢进那宝箱里。所以在某些太极拳的门里竟弄出了那么多的“金刚”……但“金刚”这物在北京人的眼里似不那么干净...

看看当今蓬勃发展的一些武林门派,大多走的就是这样一条路,有的还把传销的那套机制包括洗脑的机制全部克隆过来。

有人诘曰:这是当今武林中普遍的社会现象,你改变得了吗?你讲这些没有用的干嘛?

答:讲这些是要引出我所体悟的正心诚意,在我这里正心诚意虽然也是这几个字,但其内涵与做派则是大大不同。

习拳路上的师与徒:正心诚意

练拳要不要正心诚意?

当然要。但是在研修拳术时正心正的是理,诚意诚的是道。而不是对某个人、某个门派的信仰与愚忠。

那么此心如何才能正理?如何去笃诚于道呢?

一靠悟性,二靠恒久的践行,由践行中体悟。当然在入门阶段还需要有老师告以规矩。

每个人对拳术的悟性不同,自然先天就有轩轾之分。但只要研修拳术能笃诚以恒,无私心、无偏见,心中自能深悟其理,功夫自能不断进步。所谓悟其理而道心生。我所谓正心诚意者即此。

具体就太极拳而言,今日练习者虽众,但多不得法要。主要问题有三:

其一,不明基本规矩,尤不懂身势。

其二,不明行拳中的劲路及其劲路中的劲意与劲势。

其三,不明调息。

拳中身势的形成既由外而内,又由内而外,要求十分精密,其中尤以孙氏三体式对身势规范的最为精妙而宏阔,其规矩有“三害”、“九要”,将此孙氏三体式引入太极拳后,使得太极拳的基本规矩细化为56字诀和16句要言等。习太极拳者若能在练拳中深究其意,潜心笃恒,道理何愁不明,道心何愁不生。

无论太极拳还是形意拳、八卦拳,行拳之意义有二,其一是蓄神养气,培育中和之气。其二是通劲路、丰富劲意及其劲势。各派太极拳劲路不同,但作为教师教授学生走架时这是必须要讲明白的。否则,练太极拳就成了盲人骑瞎马,也许有人自我感觉良好,但实际上身上并没有体会到多少太极拳的效用。

至若调息,乃是行拳时产生养气效果的门径。调息要合于拳中劲路。由调息渐臻息调,乃至息无,则臻感而遂通、意动形随之境。

当代健在的习太极拳者中懂调息者不多,能练至息调者甚少,达到息无者未见也。也许是这个原因,当今拳师教学生太极拳时,多不讲调息。偶见讲者,多南辕北辙。

习拳路上的师与徒:正心诚意

调息,第一步如何调?

有人来问调息,常常是问:“你们调息是‘逆腹式呼吸’还是‘顺腹式呼吸’?”此话一出,就外道了,明者即知问者不明拳中调息之理。

拳中调息之法是使呼吸合于拳式中的劲路及其劲意与劲势,如顶抽沉提、起落裹翻、 劲藏身后、缠拿冷弹等,其要诀是“吸若寒噤皮贴骨,呼若散暑毛发张”,调息时意要淡,似有若无,尤要与行拳时的劲路相合,通过调息打开身体内外的所有通道。调息就不是从顺腹式呼吸还是逆腹呼吸这里入门。具体如何进行调息,需要结合具体拳式来讲。

总之,行拳要懂加减法,做加法,从劲意上加,呈现为劲势,而形式平易。做减法,从心意上减,意虚无则气势浑厚,而动作淡然。太极拳走架行功的加减之法大概若此。

就今日而言,对于普通习太极拳者,难在无人引领如何做加法,即拳中劲路的劲意、劲势无人能给予讲解。对于当下“名家”而言,难在端正心态,减法做不下去。

因此说到正心诚意,首先是教拳者自己对于拳术正心诚意否?至于学拳者是否正心诚意,身教胜于言教,不是谁能要求出来的,而是一种自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