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醋话集|17年前为《科幻世界》的辩护

 由狭渐广 2019-12-07

2002年初,《科幻世界》开了BBS,我是当时的版主,期间针对读者质疑《科幻世界》成人化写了这篇文章。一晃17年,中国科幻已经从文学走进电影,从小众走进大众,《流浪地球》引发的热潮,不光让中国科幻实现了成人化,还实现了全民化,中国科幻不再尴尬。


尴尬的科幻——答ministe女士   

minister女士认真写的帖子,本应认真的回复,无奈最近为毕业寻找工作之事疲于奔命,再加上要命的课程设计和因为考研而欠下的缓考,上网对我来说已是一种奢望,好不容易捱过难关,希望这篇回帖来得不算太晚。当然我的言论不代表《科幻世界》杂志社的观点。

其实我很高兴看到这种并非为扬名拍砖而是出自肺腑的批评,这样的批评,无论小到一个论坛,大到一本杂志都犹为珍贵,哀莫大于心死,没有关注,也就无所谓爱与恨,也就无所谓表扬与批评,而对于另一方来说,也就失却了前进的动力与知耻而后勇的决心,尤其是一个论坛,没有截然相反的两个声音存在,也就不成其为论,充其量只是一个闲聊的坛。

当然,网络众生百相,版骂的确是网络论坛中最大也最难消除的隐患,很多不习惯网络的人最担心也最不习惯的就是这个,在此我向你保证我会尽最大努力杜绝这种现象出现在科幻论坛,其实科幻论坛本就是一个干净而有克制的地方,在所有回帖中基本上没有过激的语言,相反还有很多赞成的声音就是一个明证,当然你不能强求所有对话的人都是学富五车,掷地有声,毕竟这里的人和你的女儿一样大多还未成年,也许他们的话狂妄而失于浅薄,但年少就应意气风发,相信你也能够理解。

我之所以这样说,就是希望你不要把这里当成旮旯之地,固然这里小弟小妹横行天下,但此中藏龙卧虎也大有人在,绝对不是什么“没头没脑的地方”,而且网络交互性之强速度之快为其他所有传统媒介望尘莫及,不过就中国目前视科幻为小菜的国情,有成年且文学的同道“屈尊”前来布道,也就难能可贵,虽然这样说有些令人心酸,但科幻的确需要社会各界的关注是一个不得不承认的事实。我希望你的关于《公开信》的释贴不要就此终结,当然也欢迎你来发表其他言论,无论是出自对你女儿成长的责任还是对《科幻世界》本身的关注,科幻论坛都是你以及所有关心科幻事业的人畅所欲言之地。 

——以上权当为这个论坛作的广告。 

下面进入正题,首先我想ministe女士所言并非空穴来风,的确,不仅是科幻界,就整个中国文学界来说都是遍布阴霾之风,另类诸如《别让阳光照到我》已成为主流,而80年代蓬勃向上之风已是落花流水春去也,但就好比魔鬼也有激情,天使也常忧郁,乐观积极固然使人活跃,悲观消极却能让人沉重,也许习惯了在热带地区生活的人来到寒带一时难以适应,但却不能因此肯定地说热就是比冷好。

正如冷酷不能否定寒冷,同样也不能以颓废否定阴霾,每一种文学风格都有它的优点与不足,而思想的腐朽存在于任何文学风格。中国有史以来最乐观的年代莫过于文革,但如今却是一个反思的年代,所以讽刺小说日益盛行不足为奇,文学是社会的一个窗口,科幻也是文学,在这种大环境之下科幻不能够免俗,所以我想科幻世界形成今天这种局面不能全部归咎于编辑的责任,读者的口味以及客观环境的影响不能够被排除。 

但我依然能够理解ministe女士的心情,在中国,贾平凹可以继续写着《废都》之类的小说名震文坛,张艺谋还可以再出几部诸如《大红灯笼高高挂》的电影海外拿奖,披头士的摇滚地下音乐也可以响彻云天美其名曰艺术先锋,惟独科幻只能永远留恋于温和单纯的春天,而不能步如火热放纵的夏天,阴冷沉重的秋天,严酷悸心的冬天,这些都被视为中国科幻的雷池而不能越其一步,尽管在世界其他地方,成人文学或成人影视的科幻题材俯拾皆是。

然而在中国科幻长篇只能被少儿出版社出版,科幻影视叫得出名字的只有一部《霹雳贝贝》,广大家长更是希望科幻遍地都是《小灵通漫游未来》,说到底,就是科幻在中国始终被定位于未成年人的专利,家长不愿在科幻中看到太多的成人化,我窃以为ministe女士就是冲着这个来向科幻世界发难的,而不是表面上所说的思想内涵的每况愈下。

科幻没有拯救人类灵魂影响人的一生的打算也做不到,当然你也可以说成人也能够单纯自然,或者说单纯自然在任何年龄都需要,我也承认并且在动漫界一直鼓吹这种观念,但对于科幻要想成为成人文学为主,儿童文学为补的格局,就不得不一步一步地在选材中多一些无情事实,少一些天真烂漫,然而,在这个过程中,一些无病呻吟似是而非之作混入其中也在所难免,但科幻的整体走向不会因此而改变,尤其是在中国这个重成人轻儿童的国度,文学非得成人化才能占有一席之地,别说科幻在世界属于成人,在中国是个准少年,就是在世界只有日本比较成人化,在中国则完全属于未成年人的动漫不也在作这种努力吗?

我本不屑于针对未成年人的艺术肤浅,针对成人的艺术高深这种说法,但事实是我们这个社会就是在有意无意地歧视前者,尽管这个世界可能就中国的父母最疼爱孩子,但也可能就中国的孩子最没有实际地位和权利,最得不到发自内心的尊重,中国的歧视妇女现象早已被人痛批,歧视儿童的现象却无人问津,而作为从事儿童艺术的人们也往往自惭形秽,在其他同行面前抬不起头,你想如果得不到大众的认可,即使你自比天高,也不能不怀疑自己的价值所在,我们一来没有美国那种视儿童为社会重中之重的传统,硬是把一个迪斯尼搞得老少皆宜,风靡全球,成为美国的土产的招牌艺术,以至你可以骂好莱坞粗俗,却不能说迪斯尼浅薄,二来科幻本就不是纯粹的儿童艺术,所以《科幻世界》的日益成人化走向以及要融入主流文学的决心也就可先想而知了,问题是如何在木已成舟的儿童市场向成人市场做到平稳的过渡,使之既不会遭到太多的压力又不会失去已有的市场确实是《科幻世界》的一个进退维谷尴尬的境地。 

要抱歉的是我可能有些地方随意发挥过多,脱离了答复ministe女士的初衷,此为我行文言所欲言,通常离题万里的一个弊病,但针对众多来自主流对科幻的诘难,我也希望此文起到一个抛砖引玉的的作用,如果也能因此引出诸多释帖则幸甚莫哉。 

醋留香 

2002.3.10 



下附ministe女士原贴: 



尊敬的《科幻世界》的编辑同志:你们好! 



讲实话,我不曾涉足过科幻方面的写作,但对其发展却常常是甚表关心的。今次有诸多原因,主要是因为贵刊在国内科幻界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故我想提出几个个人观点,以供小思。 

大凡头脑清醒的人都有感觉,近年来,文学商业化程度不断加深,竞争意识俯拾皆是,我们也不能指望很多所谓“作家”都具有高尚的情操。于是有不少人本来就站不稳的脚跟开始蠢蠢欲动,打着“个性”的幌子,招摇深沉,玩弄“幽默”,结果弄巧成拙,而众人却趋之若鹜。 

我能说什么呢?与其看着这种现状,不如你们把我恸打一顿算了! 

市场经济?买方市场?都是扯淡!责任全在作家和中间群体(媒体、杂志、出版社),就仿佛众所周知的时装界,一群乌合的专家开圆桌会议讨论翌年时装流行色,上述对象直接引导了科幻文学的发展方向。文风的腐朽,恐怕难辞其咎。 

我的女儿今年十五岁,几年前我就为她订了一份《科幻世界》杂志,自己也不时取读。光阴如白驹过隙,几年来我看到的是文字质量的蒸蒸日上和思想内涵的每况愈下(别告诉我“发牢骚”、“戳冷枪”也是思想的火花)。看到这儿如果您觉我极端,那么这个人其实是您自己,为什么呢? 

“用正确的舆论引导人,用高尚的精神塑造人。”我想作为一个内行,您对这句话应当略有所闻。什么是高尚的精神呢?先且不论,而是统观一下贵刊的主旨思想。 

科幻是什么?此为老生常谈,尽管经济在发展,它“未来世界语言者”的身份是不应动摇的。我自打年轻时起,就开始拜读叶永烈先生的作品,每每不能释卷,这个时期成为我走上写作道路的一枚重要基石。他的作品清新自然,文笔简练不作;展现未来,让人充满希望,心中澎湃起无尽的热情。我以为科幻的发展应有其独立性,但近来却在贵刊编辑的引导(我没有抬举你们)下,在讽刺小说上堆砌起来了,整本杂志笼盖在阴霾的气息之下。原来这是无可非议的,毕竟全球科幻界早有此趋势。但这不是理由也不是参考,我国的文化底蕴和知识结构都不适合发展这类题材。此一点相信可以理解,我不细谈。“更胜一筹”的是作者的文字功底,与国内为优秀作品相比,仍不能望其项背,为表现而穿凿也是屡见不鲜的! 

但就文学来讲,以上所述是不值一的。文学,是人们传达情感和思想的方式之一。高尔基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一部好的文学作品可以影响人的一生,可以推动社会的进步。早些年的《Gone with the wind》、《麦田里的守望者》就是例证。所以,思想始终是文学的灵魂! 

作家承载的责任重于泰山,非三言两语可以说清道明。而勇于面对这种责任是作家的基本素质。换言之,不论赞美褒奖,或是批判揭露,都必须传递准确而正确的思想。真诚、勇气和爱,是我作为一名人民作家矢志不渝的追求。 

我没有唱高调,摆架子!而是多年所受的教育要求我承担社会义务,为社会付出。我们是生活在社会中的,人之所以为人是因为其具备的社会性。社会是个人生存和发展的土壤,千里沃野是丰收的保证。 

生活是艰辛的,压力是巨大的,竞争是激烈的,在这样的环境中,几乎每个人都会浮躁与消极。臭味相投者把它叫做“个性”,并大肆宣扬。可是要知道,在中国并不是每个人都有心理医生,如此作品对人们心灵的蚕食是可怕的。 

《科幻世界》应当勇于起表率作用。可年复一年,贵刊的编辑难见旧影,灵气尽失。如今,商业化和极端化弥漫了这本杂志,我不禁拍案:你们在做什么?培养文坯吗?!我女儿倒是还挺喜欢,我是越来越不敢碰了! 

别再让你们的读者看到“让我们紧密团结在SFW周围,完成中国复兴大业……”(援引自某编辑语录)这种话了! 

不要罐头笑声!不要冷嘲热讽!不要哗众取宠!社会需要的永远是真诚、勇气和爱!——这是永远的高尚,社会的脊梁! 



小青 

2002年2月初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