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评麦家《解密》

 齐家平国 2019-12-07

最近两周,利用上下班路上,以及在火车站等等可以打发的时间,看完了半年前就已经买回来了的《解密》。拖延至此,已是很不像话了。

一. 看豆瓣中,非议超级多

当中有一位,连发两篇来黑解密。声称得奖年代有漏洞;用乘法口诀和等差数列求和来带过日后解密时的逻辑推理思维的来源等,不严谨,不符合数学和密码学的逻辑;把历史手法和文学手法综合用起来,不伦不类。

不仅想法过于理性,而且很固执。下面留言中,有很多豆友劝他:

“艺术的东西不需要完全落到实处”
“这本书是传奇小说,不是数学教科书;小说的目的是刻画人物、营造气氛、铺展情节,而不是科普。这本书是传奇小说,也不是历史教科书;按照你的观点,那些‘把历史当作悬挂情节的钉子’的大仲马、金庸的小说,就都成了屁话”
“不懂文学为何物,就在这里武断偏执,根本不适合评价小说”
……
“在数学领域,凭一人之力而成就了个人英雄的不可胜举”
“尊重严谨,用文字是极难表达的;但换用公式,就变成了数学论文了。所以从小说艺术上,解密在当代还是难以逾越的”
“以严谨的姿态站在密码学角度看,不能够以这本书作为入门来了解密码术,倒像是文艺青年的YY;但用作小时候看看来提升对世界的兴趣还是不错的,而且麦家的笔下功夫也有一定可取之处,有一定的读者群就足够了,何必这么较真呢”
“解密的特别之处,在于它跳出了大众题材,但它毕竟是一部小说,麦家作为作者写破解密码的情节,难道一定要本人也精通?”“作者如果也精通破译密码,就不在这儿写小说了”
“数学的表现是一种数学思维,并非数学知识,否则写深了读者也看不明白。麦家的聪明在于它动脑写,虽他描写人物不是最优秀,但把人物放在特殊的环境下,可以清楚地看出人物的位置和性格”

以上,我也是觉得自己很久没有撕逼,智商都要降低了一样。所以看看这些争论,反而觉得过瘾。

看着各位看官争论着,也让我回忆起麦家写在书前头的一段话:

“……我很荣幸做了文学的孩子,这是最接近上帝的一个职业
“……上帝在我身边,我敢对魔鬼发话。听着,如果没有文学、艺术、宗教、哲学等人文精神的代代传承,科技这头怪兽也许早把我们灭了……只会改天换地,不会感天动地;只有脚步声,没有心跳声;只有流血,不会流泪;只会恨,不会爱;只会战,不会和;只会变,不会守……
“以文学为母体的人文艺术,像春天之于花一样,让我们内心日日夜夜、逐渐又逐渐地变得柔软、饱满、宽广、细腻、温良,使科技这头怪兽至今还在我们驯养中。”

最初读到这段话,就觉得深受触动;如今面对一个对《解密》较真的人,这段话再合适不过了。麦老师早早就铺垫好了自圆其说。

既已跳出那段偏执的争论,忽又觉得,那两篇反面评述的作者,搞不好也是他自己瞧不上眼的“水军”,只不过是故意为之:故意用诸多读者的嘴,说出《解密》的闪光所在。

无论是与不是,我都已然为自己想到这儿而呵呵了:看过《解密》真是不自主地对人性的参悟,更敏感了一层。

二. 呆(天)子(才)世界的人性

天才只有在天才眼里才能显出珍贵,天才在一个庸人或者常人眼里很可能只是一个怪物,一个笨蛋。

天才必然是与生俱来的。拉近天才和凡人的差距,只有通过天才的自甘堕落和“天才易折”的自身属性才可以,而不可能靠凡人的后天努力。

个人的命运中,容许做出主观选择的,或许并不多,而大多都由你所在的环境和从祖辈中传承下来的思想中有了冥冥的注定;是天才的,则更加被剥夺了选择的权利。

“辛亥革命后,表妹眼看祖国振兴在即,甚至隔断一段长达数年的姻缘为代价,毅然回国,……”小黎黎豪言壮语“亡国之事,我们容家人宁死不从”“……当小黎黎以著名爱国民主人士的身份应邀出席……”看这种种迹象,容金珍也会将这一脉相承的爱国精神付诸行动,这是一定的,因为容家的大人物都背负着爱国使命。

然而这里面,实有不可逆转的宿命:一个人这辈子要做什么,也许出生时就注定了。不是国家要你干什么,而是你的存在决定了你将干什么。荣算盘是如此地存在着,小黎黎也是,容金珍更是。

这一切基调,一直延伸到文末小翟的回答:“后悔?我爱的是我的祖国,你能说后悔吗?不,永远不——!”他们有着相似的价值观念才会走到一起,而不能说这句话是为了表现的爱国才喊出的口号。

执着之人,不可欺。

虽然事情发展到结尾,容金珍这位天才的脑力,发展地深入并细长,如游丝般同时经不起磕碰;有了这样的铺垫,笔记本的丢失给了他精神重创也就看似顺利成章了。

但其实,男主的如此执着的性格,也早有铺垫。一是,容金珍在小黎黎家,被告知自己算错洋老爹的活着日子的总数时,如天雷动,平时不闷声的人居然大哭了,那在容金珍看来简直是不可饶恕的错误。另一是,容金珍外表冷漠且不善言表,但在表达深

在心底的爱时,竟选择了血书的方式,不得不说是沉默中的极端。

所以,可能面对一个善意的谎言,或者一句简单的玩笑,多数人会一笑置之;但如果碰到一个执着的人,他们要付出的代价,或者结局,则可能是生命。

天才是如此的脆弱。他们在擅长的领域表现出无比强大和执着坚强,让后人望其项背,但在其它所有方面几乎都是强大和坚强的反义词,尤其在精神层面,仿佛失去了头盖骨的裸露的大脑皮层,如果不能收到全面的呵护与保护,随时面临一触即毁的危险。

天才要面对的,除了被爱,注定还有残忍。

洋先生与小黎黎一家对容金珍的爱,自不必说。但在无形中给他残忍的,一是隐藏了真实身份的老师,另一则是系统里的郑局长。

“希伊斯”是伟纳科的化身,这从根本上就被赋予了敌方阵营的政治色彩,即便伟纳科本人是个在政治上很幼稚的科学家。所以,容金珍一方面感念“希伊斯”老师对他在数学、棋艺、人工智能等诸多方面提携的恩德;另一方面却要接受,他所看到科学家“希伊斯”,自始至终就是编造出来的身份,而期间他受到的教导和提携,虽说有很大程度上的惺惺相惜,但也难辨当中是否藏有政治动机,这当中还不包括破解紫密时期被拦截下的通信。这些对他而言,都是残忍的现实。

从容金珍受不得半点欺瞒的性格来看,倘若他没有为笔记本的丢失而精神失常,而在未来的一天,得知敌方阵营中紫密与黑密的制造者或参与者,就是敬爱的“希伊斯”老师,而且期间还故意向他布下破解紫密的迷魂阵,更甚至在之后布下一个愚弄他的黑密,怕也是要遭到心灵的重击,也同样难逃悲剧的结尾。

而郑局长,选中容金珍作为破译者新人,不仅对容金珍本人是残忍的,同时对整个人类科学的发展进步,也是残忍的。

“校长,您可能把我送去了我不该去的地方”“就是非去不可了”“他们只要认准你,谁都无权利拒绝的”。至此,像虾一样在容家大宅被精心宠养的、可以肆意在N大学徜徉的容金珍,就也成了秘密人物中的一个,也再没有选择的权利。

而放大到整个人类社会,天才之珍稀,实该肩负起为人类科技和思想的进步而冲锋的使命。但现实中,战争和时势已经封死了容金珍去美国读书并做人脑结构研究的路;小黎黎也不希望为一个赌博性质的课题,断送掉有才识的年轻人的应有前程。于是一位天才的珍贵思维能力,被禁锢在了狭隘的国家主义里,为了人类内耗的歧路奉献了所有,远离了寻求真理的大道。

三. 对书的评

《解密》从文学价值上,乍一看也就那么回事儿,但选用的题材讨巧;小说就是讲故事,作者虽然讲故事的手段不是一流,不算耐看,但能把故事讲好,又用了神秘主义+戏说,也确实做到了吸引人。

故事结局落入俗套,而开始却充满了神秘主义和演绎色彩,并不乏力。

作者把读者不熟悉的领域,用贴切巧妙又容易理解的比喻,解释明白,同时又讲清楚了故事,就是好作家。

看过回想,容金珍一生经历的数个院子,与他思维的进展,在深度与坚固程度上,都是相匹配的。

容金珍的一生,最初在容家大院接到容家大宅,又到训练基地的南院,再到机密的北院,最终到了医院。最初的容家大院虽然在政局动荡中慢慢由辉煌逐渐家道中落,但深宅大院的家底无法一日间清肃,所见的,只是随着N大学的发展而保存住了实力。而小黎黎所在的容家大宅,虽然因容先生被扣帽子而被卫兵闯入过,有一丝飘缈的风险,也最终因为得了尚方宝剑的特令而免被抄查。这些据身之所,都是开阔并且安全的。而到了机要所在的南北院之后,容金珍的居所与交际范围,都变的狭窄和局限了很多;而身旁有固定保密员、外出有安保护卫,也正是时刻隐伏危险的信号标志。这一切,直到他把自己困在“笔记本”里。

同样的发展阶段里,容金珍的,或者密码破译天才的思维,经过了长期的刻苦钻研,思想的双足在一条窄道上深入极致,脑筋朝一个方向拧成一线,甚至已拔不出来;他们的脑力,只能如针尖般直刺,直挺挺地深入。同时,他的智力越来越局限在破译这一范围,也就在破译领域越发接近无限;将自己无限拉长,拉的细长细长,游丝一般呈透明之装,同时经不起磕碰。娇气,如珍宝。末了便是,容金珍自己遗忘了所用,却让旁人铭记了一切。

在居所和脑力两方面,有形与无形的吻合,无论在范围上,还是在脆弱程度上,也堪称合二为一的线索。

作者要讲故事,却不用平实的叙述,而是掺杂起访谈实录与自己的逻辑推理,并且把自己放置在一个和读者差不多的窥视者的位置,吊着胃口,让读者一口气跑到头。

就这一特性而言,又与容金珍,无论是解数学还是下棋,不遵循套路却招招显出奇效十分相似。

到这又想到,麦家在解释自己曾经的语文成绩不高,与现在的写作成果没有因果关系时,说到,语文好就必然要读的多,而读的多就容易陷入用词、语法等技巧中。所以麦家自己也好,容金珍也好,都可以归为“乱圈打死老师傅”一行。

此书名为“解密”,解的不仅是密码的密,也是整个传奇故事的密,亦或还不止。

容金珍的故事不全由作者描述,而是穿插进了访谈实录,以借助容先生和郑局长等人之口把男主的经历层层剥开来分析,逐渐形成一串越来越完整的情景,同时也调动起读者一连串的主观思考。

这样写有妙处:

1)借他人之口言之凿凿,让读者对传奇更信服;

2)可说与不可说,可示人与难言之隐,有些关键就可以通过他人之口来展现,令读者总觉得,离真相越来越近了,却又永远无法触及;

3)不同人的口述有不同的性格和语气特点,能在阅读时感受不同人叙事的方式,保持新鲜感。

密锁的概念,在对严实的访谈实录中,被形象地打了个比方:

要想进入黑密这间遥远且隐匿着的房子,要从无数个一模一样的锁着的门中,挑对一个能真正通向房子内部的真门。解密过程要做的,首先是要找到这幢房子,再辨别出假门找到真门,最后再用一把一把的钥匙试着捅锁眼。

容金珍与严实,解黑密是这样的过程,麦家解这个故事的密也很相似。

先铺垫好系统以外人员能够看到的故事情节,也就是站在容先生的视角上,看不到也无法得知的,就是这个秘密故事的“房子”。

而寻找真门和配合开锁的过程,就是作者用第一人称的口吻写的第五篇“合”:无论是容金珍本人、和郑局长,还是“希伊斯”的妻子、和严实,亦甚至作者的父亲、和郑局长的司机,他们和他们提供给作者虚实混杂的信息,就在完成着寻找真门和开门锁的过程。也正如在第五篇的开篇,作者自己的叙述:

“……我要对荣金正已有的人生故事做点故事外的补充说明和追踪报道。
“……本篇就像是长在前四章身体上的两只手,一只手往故事的过去时间里摸去,另一只手往故事的未来时间里探来。
“……与前四篇相比较,本篇不论是内容或是叙述的语言、情绪,都没有故意追求统一,甚至有意做了某些倾斜和变化……其实我只是在向容金珍和他的故事投降……当读完全文时,你们就会知道,这是黑密制造者给我的启示……”

通过了开门锁,到了最后,进入眼里的,就是容金珍灵魂——笔记本——中可公开的一部分了。至此,也完成了对男主故事的解密。

解密到此,公布的密级内容却不及二十五分之一,大抵是因为作者只解了容金珍的密,而其他是密中之密。

在第三章“转”中的08,在描述破译紫密的原委中有:

“……混迹于密码界的人,无论是造密者还是破译着,都是人之精英,魅力无穷,心灵深邃如黑洞。他们中任何一人对别人都有强大的影响力……
“密码的史林中不允许出现两颗相似的心灵,以免破一反三;相似的心灵,在密码界是一堆垃圾……”

在“合”一章,记录过郑局长感叹之后,又呈现出这样一条密码界的铁律——一个人只能制造或破译一种密码。

换句话说,每一个造密者,或者破译者本身,就是一部深邃的密码。容金珍在701工作的几年时间里,用工作与情感的路径编制了自己的心灵密码;在破译上,从密码史到紫密,还有九十九步的黑密,把这些密都解了个遍。所以,看起来容金珍的功劳是破译了紫密和为破译黑密做了准备工作,实则还有为整部密码史做了评注,以使后人敢于靠近魔鬼一般的密码史。

所以,这二十五分之一,是容金珍对自己的破译,或者说探寻到的自己的心灵;而其他,是他同期间探寻到的其他人的心。

每一个个体,在被创造过程中,都加入了无可复制的心灵密码,因而每个人的思想与行为都成了与众不同的轨迹。这些心灵密码,只在执着、坚强、责任等纬度上,被赋予了不同的初始值。

相似的心灵,在密码界是垃圾,在身边同样会变得低价值。

想来,每个人都会有一片刻,因不被他人理解而感到苦恼。但其实,这恰是你真正的价值所在。

原以为花费上午半天的时间就可以写出这本书的评论内容,因为略准备了腹稿。

可是到真正动笔写起来,才发现越写越深,停不下来。以至于到了晚饭时间还觉得再来一个小时才能飞速写完;可又不想吃过晚饭还回来这个主题上。

矫情之余,不禁感慨:能让我如此深挖到,觉得将要承受不住的,无论是文学作品还是影视作品,真的是凤毛麟角了。

搁笔,抬眼望去,窗外的梨花又开了。

文 | 蝉知雪 (写于2016-04-10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