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郭侃:蒙古西征军中的“东天神将”

 qingse1976 2019-12-07

郭侃,字仲和,唐朝名将郭子仪后裔,元初名将郭宝玉之孙。年幼时为蒙古名将木华黎麾下将领史天泽所器重,留于自家教养。成年后被封百户。

1253年,郭侃跟从宗王旭烈兀西征,其足迹越过喀什米尔。1256年渡过阿姆河。侵入波斯领土的第一个关口为鸾城阿拉莫德,此地乃是在一百六十年间席卷全西亚的回教伊斯玛伊教派暗杀教团的根据地。至木剌夷,郭侃破其兵五万,下128城。兵至乞都卜,其城在担寒山上,用悬梯上下,以精兵把守。旭烈兀筑夹城围之,不能下。郭侃架炮攻之,守将火者纳失儿开门投降。

旭烈兀又派郭侃前往游说兀鲁兀乃算滩来降,其父阿力据西城,被郭侃攻破,逃走占据东城,郭侃又攻破此城并杀之。兵至兀里儿城,郭侃埋下伏兵,下令听到钲声就出动,敌兵果然前来,伏兵起,全歼敌军,海牙算滩降。又西至阿剌汀,破其游兵三万,祃拶答而算滩降。兵至乞石迷部,忽里算滩降。此后,当其转往东南准备征服喀什米尔时,竟然不战而连下数十城,被称为不费一兵一卒即可陷城的常胜将军。

1257年十二月,郭侃随旭烈兀进攻黑衣大食国首都巴格达,破其兵七万,屠西城,又破其东城,东城的宫殿都以沉香檀木建造,他放火焚烧,香气传出百里,得到七十二弦琵琶、五尺珊瑚灯檠等珍宝。

攻陷巴格达后,蒙古大军继续西行3000里,到天房,其将住石请降,手下都相信而不做准备,郭侃说:“轻视敌人者灭亡,行军用兵多欺诈,如果中他的计,是莫大的耻辱。”于是严加防范。住石果然来偷袭,郭侃大败之,巴儿苏丹降,下185城。又西行四十里,在军队已歇息时,郭侃突然召集他们出发,只留几个病卒,西行十余里再扎寨。敌军不知道,来袭时只杀了病卒,可乃算滩大惊说:“东方的天将军,真是神人啊。”于是归降。

1260年,旭烈兀命郭侃渡海,收富浪,此时的西方世界正是处于十字军东征时代。面对强大的“十字军”,郭侃一共攻陷一百二十余座城池。而后,郭侃又北上侵入小亚细亚半岛。郭侃劝降富浪的首长兀都算滩、加叶算滩、阿必定算滩等人,兀都算滩说:“我昨天所梦到的神人,就是将军啊。”随即归降。

元史详载此后郭侃之功业:

世祖即位,侃上疏陈建国号、筑都城、立省台、兴学校等二十五事,及平宋之策,其略曰:“宋据东南,以吴越为家,其要地则荆襄而已。今日之计,当先取襄阳。既克襄阳,彼扬、庐诸城,弹丸地耳,置之勿顾,而直趋临安,疾雷不及掩耳,江淮、巴蜀不攻自平。”后皆如其策。

二月中统二年,擢江汉大都督府理问官。三年二月,益都李璮及徐州总管李杲哥俱反,宋夏贵复来犯边。史天泽荐侃,召入见,世祖问计所出,曰:“群盗窃发,犹柙中虎。内无资粮,外无救援,筑城环之,坐待其困,计日可擒也。”帝然之,赐尚衣弓矢。驰至徐,斩杲哥。夏贵焚庐舍,徙军民南去,侃追贵,过宿迁县,夺军民万余人而还。赐金符,为徐、邳二州总管。杲哥之弟驴马,复与夏贵以兵三万来扰边境,侃出战,斩首千余级,夺战舰二百。至元二年,有言当解史天泽兵权者,天泽遂迁他官,侃亦调同知滕州。三年,侃上言:“宋人羁留我使,宜兴师问罪。淮北可立屯田三百六十所,每屯置牛三百六十具,计一屯所也,足供军旅一日之需。”四年,徙高唐令,兼治夏津、武城等五县。五年,邑人吴乞兒、济南道士胡王反,讨平之。七年,改白马令,僧臧罗汉与彰德赵当驴反,又平之。帝以侃习于军务,擢为万户,从军下襄阳,由阳罗上流渡江。江南平,迁知宁海州,居一年,卒。侃行军有纪律,野爨露宿,虽风雨不入民舍,所至兴学课农,吏民畏服。

传统史学认为,蒙古大军之所以能够所向披靡,纵横欧亚,皆因为蒙古将士勇猛善战。而细读元史,始知蒙古军功,更在于其开国之历代君主如成吉思汗、窝阔台、忽必烈诸人,能够以宽阔的胸怀,有效的手段,将如郭宝玉、郭侃、史天泽、张柔这样的汉族中的优秀分子纳入其军事指挥和政治治理体系,一方面弥补其兵力的不足,一方面弥补其在军事谋略上的固有缺陷,实现其“以汉制汉”的目的。如果不是蒙古开国之君能够有效发挥中原士族的作用,并能够接受他们的建策,则单凭其鲁莽武功,实不能完成其建立大元帝国之梦想。而且,蒙古将领用兵,多以勇猛善战、残忍好杀著名,而汉人将领则以有勇有谋、不战而降敌为上。郭侃、郭宝玉以及史天泽、张柔、张弘范等汉人将领,之所以能够在蒙古大军中脱颖而出,正是因为他们不但能征善战,而且弥补了蒙古人在军事谋略和国家治理上的缺陷。后世之史家,既将元史列入我中华正史,便不应忘却上述汉人将领的文治武功。以是记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