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是这样培养的苏东坡」大宋第一好父亲如是说

 风声之家 2019-12-07

这是「古史札记」系列的第12篇文章

苏轼这辈子看过的风景,显然异常强大。

开封的真走肖家人,把他一路都撵到天涯海角了!

不过,感谢父亲苏洵一路相伴的人生旅途,长大后的苏轼,成了无可救药的乐天派。

众所周知,唐宋八大家中,苏家占了三席:父亲苏洵和儿子苏轼、苏辙

唐宋八大家造象集,王弘力/绘

然而,这只是一段历史的剖面,如果放在整个两宋历史来看,苏家的文名、文脉,绵亘至少七代。其中最重要的奠基人,无疑是培养出苏轼、苏辙的苏洵了。

苏家最出名的,当属苏轼了,然而东坡翁小时候,却顽劣异常,不但自己不爱读书,还带着弟弟苏辙,调皮捣蛋。

用现在的话说,眼看就要输在起跑线上了

但苏洵却不着急,既没把孩子送到杨教授那儿电击治疗,也没把小哥俩发配各种辅导班。相反,他以自己的方式来调教儿子,从激励孩子的学习兴趣入手,积极引导,变害为利

小朋友不是最有好奇心,不是逆反心理强吗?

我就可着劲儿让你们玩,自己躲在书房看书,还装出鬼鬼祟祟的样子。孩子一进来找爸爸,就立刻把书藏起来,把孩子撵出去,还声色俱厉地告诉他们:

不许进来,不许偷看我的书,否则打断你们的狗腿!

如此这般,反而让苏轼、苏辙兄弟的“斗志”顿起,这是老爸跟我们玩“猫捉老鼠”的游戏吧?你不让我看,我偏要看,还偏要看出个名堂不可,这里面一定有猫腻。

苏洵 

于是想尽办法,溜到书房偷书看,看完还要在老爸面前炫耀:

“你是不是有一本什么样的书,里面讲了什么东西,谁和谁发生了什么样的事情?”

渐渐的,苏家兄弟把读书当成兴趣,当成习惯。变压力为动力,化挑战为机遇,苏洵教子犹如大禹治水,强调的是“他要学”,这与传统的“要他学”相比,显然要高明许多。

不强迫,不说教,挖渠引水,瓜熟蒂落,妥妥地把孩子们带进知识的殿堂,培养出终其一生的读书兴趣,造就了文化史上的双子奇迹。

千万不要小看了孩子的好奇心,好奇既可以害死猫,也可以让孩子终生受益,比同一条起跑线上的伴跑者,更有毅力和韧度。所以古希腊人认为,“好奇”是很高大上的玩意儿,并非人类与生俱来的品质,它是诸神对人类的诅咒,用以惩罚我们通过普罗米修斯,得到了本不属于人类的火种,使我们摆脱蒙昧与恐惧。

培养出学习兴趣,剩下要做的,则是持之以恒

如今,人们爱说“快乐教育”。

东坡笠屐图轴,张大千/绘

可我这学历史的,却认为学习这事儿,先入为主的第一感知,必定是“苦”。

苏轼自己不就说过:“人生忧患识字始,姓名粗记可以休。”

从小,我们便被灌输先苦后甜、良药苦口的观念。所谓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实际层面也是如此,在没有更好方式甄选人才的现有条件下,你除了考得比别人好,付出比别人更多的学习努力,还能有什么更好的减痛方式呢?所以,我一直认为:

任何回避应试问题,而只谈素质教育的专家和机构,都是耍流氓!

与耍流氓的花活儿相比,苏洵教子更显实诚。

学习就要考试,不时刻关照学习的考试,纯属胡闹

晚年苏轼被贬海南,曾做过一个梦:梦到自己正在玩耍,突然想起来父亲要考试温书进度,书才看了一半不到,这可如何是好?于是惊得一身大汗,像挂钩鱼一样直挺挺从床上弹起来,才想起来父亲都去世三十多年了。

上了父亲的“贼船”,苏家兄弟才发现学习并非乐事,晚年他们都曾多次回忆起年少时,父亲的严苛

苏轼有诗为证:“我昔居家断往还,著书不暇窥园葵。”

苏辙也说:“念昔各年少,松筠閟南轩。闭门书史丛,开口治乱根。”

兄弟俩闭门读书,功课太紧,和小伙伴们几乎断了来往;为了应付考试,连看一眼窗外风景的空儿都没有;历史书看得最多,以至张口闭口都是治乱兴亡。

学习这么紧张,生活方面总该轻松吧?

苏家虽非锦衣玉食的大户,倒也吃穿无忧,苏洵夫人程氏的娘家更是眉山(今属四川)首富,还是世代为官的显赫门第,但两夫妻对孩子,却绝不娇生惯养。学习之余,苏家兄弟还要参加生产,耕作放牧、搬柴运水,样样不落。

这可不是体验式教育蜻蜓点水,晚年的苏辙带着儿孙在颍川(今河南许昌)耕作,俨然是种地的行家里手,周围看热闹的农民都觉得不可思议。而晚年的苏轼印象最深的,则是妈妈做的“三白饭”了,复习迎考那么重要的时候,每日三餐也不过一撮盐、一碟生萝卜和一碗白米饭

 东坡肉

“刻薄”背后,实为大爱!

苏洵和程夫人希望儿子们,不做只会读书的书呆子,要在体会民生疾苦之余,珍惜当下别无杂念、全心全意的读书生活,将来成为兼济天下、心怀社稷的国之栋梁。同时粗茶淡饭和辛苦劳作,还培养了两个副产品:乐观豁达和健康长寿

半生蹭蹬,晚年屡遭贬斥,苏轼、苏辙都能坦然面对,活得比他们的政敌更久、更开心。

吃三白饭的苏轼,日后却成为名冠天下,声震古今的吃货,味觉较人灵敏,动手能力超强,在美食方面堪称食神。东坡肉、东坡鱼、东坡羹、东坡豆腐……见于史书和民间传说的东坡菜,约有60多种,总有一款让你食指大动。所以酷爱东坡肉的笔者,每次在江南吃到这道花雕煨炖出来的名菜,都会默默感念苏爸爸、程妈妈的伟大,方才赐予咱家这等美食!

那么是不是说,苏洵是标准的“坑爹”,把儿子骗入学习的课堂就管杀不管埋,一味刻苦以待呢?

东坡小像,(清)小荷女史/绘

可能诸位看官有所不知,苏洵还是个“赏识教育”的伟大先行者

苏轼晚年有诗笑称:“誉儿虽是两翁癖,积德已自三世种。”

说自己和弟弟苏辙,都喜欢发掘孩子的闪光点,逮住机会绝不放过,一定要毫无保留、毫不隐晦地夸个够!

苏轼曾经写诗夸大儿子苏过:

“传家诗律细,已自过宗武。”

写诗是咱家的家传手艺,你的水平早超过了杜甫的儿子杜宗武。

后者的写诗水平如何?

唐人有个段子,说杜宗武写了诗请朋友看,朋友没表示任何意见,却送了一把斧子。杜宗武叹了口气,看来这意思是还得请我那“诗圣”老爹斧正啊!

被誉为“天下第三行书”的《黄州寒食诗》

可人家却说:“小杜,你赶快把自己手砍了吧?不然这天下的诗名,都得被你们杜家占去了!”

实际上,“誉儿”是苏家的传统,儿子们不过萧规曹随而已

小时候,苏家兄弟写了好文章,苏洵不但要夸奖一番,还要找来最好的竹纸,让两兄弟重新誊写一遍,精心装裱之后挂在家里最显眼的地方展览。

苏轼12岁那年,玩尿泥的时候,不知从哪儿,挖出一块石头,他觉得非常漂亮,喜欢得不得了,忙不迭地拿到书房请老爹看。

这要是现在的很多家长,一定发脾气了,哪儿捡了块来路不明的破石头,脏兮兮的,还拿回家?还嫌家里你捡的破烂少啊?快扔快扔,扔完去洗手……

可苏洵偏偏不这么看,他认为苏轼这孩子有好奇心,有爱美之心,都是好事,而且这也是个鼓励孩子打开好奇心之门,好好学习的难得之机,所谓气可鼓而不可泄,势可造而不可衰。于是端详摩挲再三,认真而肯定地告诉苏轼:

“好东西啊,我看最适合雕成一方砚台了,这是老天爷赐给你的宝贝,预示着你将来文章一定写得好,所以要特别珍惜哟!”

 苏轼的从星砚

此事对苏轼影响很大,这方儿时得来的砚台,他命名为“天石砚”,珍藏一生,还专门写了文章追忆得砚经过。晚年更喜欢把使顺手的砚台赠送给自己和苏辙的儿孙,勉励他们刻苦读书,有所作为。

兴趣领进门,修行靠刻苦,口头表扬和物质奖励则是对正能量的强化,有助于好习惯的养成和持之以恒。

从教育心理学而言,个体做出的某种行为,得到奖励,则再次发生这种行为的概率会大为提升。孩子受到鼓励,得到一种积极的心理暗示和幸福体验,这是对孩子的尊重,也使孩子在学习中,满足了自我实现的心理预期。

马洛斯的人类需求五层说,你懂的!

培养孩子成长成才,与之共同欣赏一路走来的人生风景,不但对孩子是种幸福,对家长也是种磨砺。

北宋嘉祐二年(西历1057),苏家兄弟双双中举,主持这次科举的欧阳修说:

“一日父子隐然名动京师,而苏氏文章遂擅天下。”

不吭不哈,三苏就上了热搜头条,连带着个人文集都成了畅销书!

对于这位教子有方的父亲,欧阳修也有说法:

“君之文博辩宏伟,读者悚然想见其人。”

文章写得太好了,读完之后,吓了我一身冷汗,也就愈发迫切想见到其人了。

足见苏洵作为唐宋八大家之一,绝非浪得虚名,更不是靠了两个儿子才上位的。

这样教育出来的孩子,未来胸怀和发展,到底有多强大呢?

一贬黄州(今湖南黄冈),二贬惠州(今属广东),三贬儋州(今属海南),要搁别人早憋闷死了。更别说当时的海南,那可是“食无肉、病无药、居无室、出无友、冬无炭、夏无寒泉,然亦未易悉数,大率皆无尔!”

一句话:文明世界里的一切人类成果,此处概不提供!

何况苏轼,此时已年过六旬。

但这吓不倒苏轼,他既没有怨天尤人,更没有自暴自弃,不但自得其乐,还给海南,带来了先进的中原文化,传道授业,移风易俗,增进民族团结,推动社会进步

此外,苏轼还深深爱上了这里,他给朋友写信说:

“我在此处吃的太好了,你们是想不到黎胞有多么盛情,他们送我的生蚝、海蟹、海螺和八足鱼有多么新鲜肥美,所以最近我又发明了新菜谱。

可是想到某些人,我就告诫我儿子苏过,千万别把这里的事儿,乱跟人说。不然他们也求谪海南,跟我分一杯羹,可咋办?”

 《春游赋诗图》,(宋)马远/绘

好吧?

东坡翁,你的确是一个强大如神佛的存在!

另:这是篇老文章,写了好几年了。本来这周准备写王耀武,或者纪念杨根思烈士的文章,无奈家里事太多。特别是儿子学校,突然因为流感突发而临时放假,搞得全盘写作计划大乱。

所以用这篇文章救个急,不少朋友也知道,其实宋史才是我的本专业,而中国革命史,纯粹是近年来的爱好。此外,我也不想给自己,给朋友们,把弦儿绷得太紧,今后隔三差五,会多增加点古代史的文章,算是个调剂吧?

注:所有图片均来自网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