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外忽传收蓟北, 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 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 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 便下襄阳向洛阳。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唐 杜甫 【简评】 这首诗采取层层递进的手法,抒发了诗人无限的喜悦之情。 首联以“忽传”写喜讯瞬间传遍万水千山,“初闻”写自己乍听之下惊喜交集、涕泪交流之情状;后三联则一气直下,写自己喜情喷放,一发而不可收:“却看”一联,先由己及人,回头见家人往日之愁云一扫而光,下句再由人及己,写自己更是手舞足蹈、欢喜如狂;“白日”一联则由狂喜而放歌,递进出种种美好的打算,既拟纵酒欢饮,又欲春日还乡;尾联则在驰骋想像之中,似已飞回故乡,实现了昔日的梦想,使喜悦之情达到了高潮。 此诗被称为杜甫的“生平第一首快诗”(浦起龙《读杜心解》),作者虽下笔如飞,却处处表现出炉火纯青的功力:论气势,则如黄周星所云:“写出意外惊喜之况,有如长江放溜,骏马注坡,直是一往奔腾,不可收拾。”(《唐诗快》)论章法,各联间衔接紧密,浑然天成,正如孙洙所云:“一气旋折,八句如一句,而开合动荡,元气浑然,自是神来之作。”(《唐诗三百首》)论字法,则如顾宸所云“此诗之‘忽传’‘初闻’‘却看’‘即从’‘便下’,于仓卒间写出欲歌欲笑之状,使人千载如见。”(《杜诗详注》引)论对法,又如萧涤非所云:“全诗八句,后六句都是对偶,但却明白自然像说话一般,使人忘其为‘回忌声病’的律诗,有水到渠成之妙。”(《杜甫诗选注》)因此,李因笃说崔颢的《黄鹤楼》是“以散为古”,而杜诗则是“以整为古”,“较崔作更难”,推此首为“七律绝顶之篇”,(《杜诗集评》)并非虚美之言。 【诵读指导】 诗歌押平声阳韵,朗读时要声音洪亮,按格律抑扬顿挫,层层递进地表达喜悦之情。 诗中的入声字有“忽”“白”“峡”字,古属仄声,全诗格律严谨。 注意第三句“却看”的“看”(kān)字要读平声。 此诗的后三联皆为对仗句,这在唐诗中极为罕见,特别是尾联采取流水对兼掉字对,尤为奇妙。这一联两句间各说一半路程,如流水连续不断,合在一起就回到了故乡;同时,上句用两带“峡”字的地名,下句用两带“阳”字的地名,又组成巧妙的“掉字对”,更是体现了杜甫在语言艺术上的非凡功力,读时亦应认真体会。 出自王新霞《唐宋律诗诵读》(语文出版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