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寒暑假是用来干什么的?

 zsnicel 2019-12-07

我一直提倡家长的学习要走到孩子的前面,这个学习不是知识点的学习,而是方向的引领,方法的积累,三观的不断修正。只有我们家长三观端正,思路清晰的时候,面对对教育过程中的各种想象,才能给出孩子具体而明确的指引。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我给家长上课,很重视一些重要节点的提前提醒,让家长的准备工作走到孩子前面去。

进入12月份,我们家长最重要的课程专题,就是如何复习和制定寒假学习计划。三军未动粮草先行,家长必须走在孩子前面去做好准备。

如何指导孩子复习,调控复习计划和节奏,如何帮助孩子制定一份科学的符合孩子个性需要的寒假计划,如何培养孩子的自主学习能力,落实到细节,怎么干,这些都是钱老师面对家长的具体授课内容。

今天我想跟大家分享一下,对我们的孩子而言,寒暑假,到底有什么意义?假期是用来干什么的?

这是一个非常非常重要的课题。对假期的定位,决定了我们大人对孩子的假期规划和孩子们对假期计划的重视和执行。如果对假期的定位没有一个清晰的认知,假期计划很大程度上就会流于形式,孩子就会陷入好吃懒睡,视打游戏看电视为理所应当,学一点点都好像是备受委屈,不断跟家长在学习上讨价还价讲条件的局面。

而拎不清的家长也会被孩子无理取闹的情绪牵着鼻子走,生怕对娃提多了要求没让娃玩舒服,出于内疚而去讨好孩子,哄着娃学习,让孩子误以为自己学习是帮了父母的忙,是在成全父母的心愿,从而更加理直气壮地声讨父母,不知所谓提各种无理条件。

所以搞清楚寒暑假的意义和定位,就显得异常重要。

其实一句话就可以涵盖假期的定位:寒暑假个性化学习时段,是体现个性化学习特色的最好时机。

一个人,活到老学到老,学习是本分。生而不学习,还没有对社会有任何贡献的时候就强调享受,和行尸走肉有什么区别?

鸡关起来养肥了可以杀了吃,一个人好吃懒做身无长物,养肥了有什么用?

人和动物最大的区别,就是人有思想,人活着是有意义,有价值,有使命的。作为学生,他们在未成年前,未踏入社会自谋生路之前,最重要的任务和使命,就是学习。

学习,形式是多元化的。有集体学习,有个性化因材施教的学习。两相结合,才是完美的学习。

孩子终究会成为大人,走向社会,立足于社会谋求发展,服务社会,成就自我,这是我们教育的目的,也是他们成长的方向。

孩子既是属于家庭的,也是属于社会和国家的。国家和社会对他们实施的教育,就是我们享受的“九年制义务教育”。上学季,孩子们去学校,享受集体学习的乐趣,有老师专门带着他们一起上课,布置一样的作业,让大家整齐有序地按计划学习规定范围内的内容。这是学校教育,共性化教育。

家庭持之以恒对他们实施的教育,是针对性的个性化教育。

集体化的共性教育会放假,但家庭教育不打烊。

放假,是集体学习这个形式告一段落,大家回家各取所需,以另外一种形式继续充电,并不是给大家的学习这件事放假

相反,集体学习的放假,正好就是个性化独立学习模式的开启。学习方式可以放假,但学习本身,对一个学生来说,永不打烊。

所以所谓的假期,是集体授课告一段落后,给辛辛苦苦好几个月的老师们充电休息的假期,但对学生来说,学习并没有假期这个词,只不过是换了一种方式来进行,回到家了,大家正好可以进行针对性的个性化的学习。

学习公式——

共性化的集体性学习 个性化的针对性学习=学习

所以我们要请孩子们记住,假期,不是用来吃喝玩乐看电视打游戏的,是用来查漏补缺,针对性个性化加强学习的最好时机。

如果在共性化的集体学习过程中尚有不足,竞争力还不强,那么可以通过个性化学习来实现弥补,弯道超车在此时,假期就是最好时机,也是最重要的逆袭机会。

如果共性化的学习过程中你已经胜券在握,那么通过假期个性化的学习,你可以继续积累更强的硬实力,有机会在持续的学习赛道上保持绝对优势,始终独占鳌头!

所以不管你现在是尖子生还是后进生,假期,都是你全力以赴投入学习的绝佳时机。放心,知道这一点的人,不多,做得到的人,更少。大多数家庭的娃,在假期不是傻乎乎地贪食贪睡打游戏浪费时间,就是在培训班的课堂上神游浪费金钱。

知道为什么同样的老师,同样的课程和作业,同样的共性化学习范围和进程,你和你同学成绩单上的差距越来越大吗?因为你输在个性化学习的落实执行上了。

家庭一听急了,赶紧给孩子报寒假培训班去。慢着,别着急,培训班可以教你孩子几个知识点,教不了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思维模式,更教不了你孩子以正面积极的三观面对学习和生活。这些工作,是家长不能推卸的责任,无法转移外包。否则,相信我,出来混,迟早要还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