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再谈“阴阳印”的篆刻

 聽雨軒sjh 2019-12-07

           ——“天夺之鉴”印

       在上周二下午的篆刻班课上,篆刻老师李羊民让我向其他同学介绍了所写《谈“阴阳印”的篆刻》一文(已发博文)。在互相沟通、交谈过程中,李老师明确指出在“阴阳印”的篆刻中,“对称性”是应重点考虑的一个问题。

甚是!在上文(指《谈“阴阳印”的篆刻》一文,下同)论述篆刻阴阳印的一般要求中,主要说明了两点:“留红”与“线条”的“统一、协调”。这两点侧重于“字”,即篆刻阴阳印中选择、篆刻印文中文字应注意的问题。应该说这是基础,这是篆刻好一枚阴阳印的前提条件。

在此基础之上,一枚阴阳印篆刻的是否成功,最重要的方面就是“对称性”的考虑了。在上文中,在阴阳印“举例一”中,说明是一枚“完美”的“统一、协调”的阴阳印,指出了“心”字位居上排中央,故而提到了“对称”、“呼应”。但全文未作一般性的重点论述,确是上文的重大遗漏。今天在此补上。

“对称性”是指对印面布局的设计、总体把握,在篆刻艺术上给人的最终视觉效果。五字及五字以上的印文,其对称性考虑数量较多,这里不做具体分析。以下重点对最经常出现、使用最多的四字印有关的对称性做如下说明。

对四字印,对称性主要用到的有三种:

 1、上下对称:上白文、下朱文;或上朱文、下白文。

2、左右对称:右白文、左朱文;或右朱文、左白文。

3、对角对称:对角的位置使用白文、或朱文。

 鉴于“朱文”和“白文”本身所具有的不同特质,前两种对称性很难达到高度的“统一、协调”。

上文例3“正火藏书”一印,在布局上属“左右对称”。右边“正火”两字笔画很少,使用“细朱文”;左边“藏书”两字笔画较多,使用“满白文”。就“字”而言,已满足“留红”、“线条”的两项基本要求。但由于使用左右对称,“朱文”、“白文”本身的特质决定了该方印很难达到高度的“统一、协调”,中间的那堵“防火墙”还是较为明显,不可避免地给人以“左阴”、“右阳”的视觉效果。

如果该印采用“回文”的设计,那便成为“上下对称”的布局。由于上面是“正”、“火”的两个“细朱文”,下面是“藏”、“书”的两个“满白文”,在“统一、协调”的程度上,与“左右对称”布局差异不大。就视觉效果而言,可能还不如“左右对称”更好。

 在四字印中,最高程度的对称性是对角的对称、呼应。

 在李羊民老师指出对称性问题时,我正策划篆刻一方“天夺之鉴”(《左传》语)的印章。受李老师提出对称性问题的启发,我想到对“天夺之鉴”印,如采用“回文”的文字设计,此方印恰好可刻制一方“对角对称、呼应”的阴阳印,遂行之,见下图。

                                                                   再谈“阴阳印”的篆刻——“天夺之鉴”印
 

 在采用“回文” 设计以后,“天”字与“之”字处于对角,且笔画很少。“夺”字(繁体小篆)与“鉴”字(繁体小篆)处于对角,且笔画很多。这不仅满足了“留红”、“线条”两个基本要求,还满足了整个印面“对角对称、呼应”的要求。应该说,这方阴阳印在很高程度上实现了阴阳印所要求的“统一、协调”。

“天”与“之”处于对角位置,笔画很少,除去文字线条本身的“细朱文”,没有任何“留红”。“天”字有一较开阔的向下“凹”的弧线,“之”字有一较开阔向上“凸”的弧线,难得的“对角呼应”。(这是在选择小篆的字型时,有意而为。)

“夺”与“鉴”处于对角位置,笔画很多,两个“满白文”对角呼应。白线条之间所留下的“细朱文”与“天”、“之”的细朱文宽度基本一致,整体印面显得统一、协调。“鉴”字中部左右的“留红”与“夺”字的“留红”也有“对角呼应”之感。

从方印我们可以得到启发:篆刻一方阴阳印,应从印文、印文设计、留红、线条、对称性、呼应等多方面综合考虑。

“天夺之鉴”一印如不采用“回文”设计,而使用通常的设计,则成为“上下对称”的布局,上面两字为“天”、“之”、下面两字为“夺”、“鉴”。上、下字笔画数量差别较大,满足“留红”与“线条”的基本要求,可以篆刻一方阴阳印。但由于对称性采用的是“上下对称”,比起“对角对称”的“统一、协调”,那一定是大为逊色了。

 以上提到“回文”的文字设计,这里说几句。一些篆刻朋友似乎不太重视“回文”的使用。“回文”的文字设计是一种篆刻中极为重要的文字布局。以上是就“天夺之鉴”的阴阳印的篆刻而论及“回文”的文字布局,事实上,“回文”的文字设计对一方“白文”印”或一方“朱文”印都是至关重要的。就以“天夺之鉴”印为例,不刻“阴阳印”,我们可为想象,无论是刻成“朱文印”、还是“白文印”,如果不采用“回文”的布局,势必会出现上面“天”、“之”两字笔画很少,而下面“夺”、“鉴”笔画很多的结果,整体印面的重心下沉,视觉上会有失去平衡、上轻下重的感觉。对此种笔画数量差异较大、文字相间的印文,笔者认为除特殊要求,应一般使用“回文”的布局设计。

 以上对“四字”印的对称性分析,显然是对“方形”印面而言的。若对于“随形”的印面,随印面的不同形状,其对称性会有不同的视觉效果。

一般而言,对四字印,如果一字为朱(或白),三字为白(或朱),这方阴阳印大概其“统一、协调”的程度一定不会很高,缘于朱、白文的不对称性差异而导致的朱、白文“突兀”是难以消除的。

在李羊民老师看到《谈“阴阳印”的篆刻》一文中的印例2后(“五蕴皆空”印),指出:虽然一个“蕴”字的白文处于整体印面的右下角,但由于该印使用的是随形章料,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朱、白文的特质差异,提高了该阴阳印的“统一、协调”。

 笔者特为“天夺之鉴”印篆刻了四侧面的长边款,也一并发于此,见下图。

                        再谈“阴阳印”的篆刻——“天夺之鉴”印                                     再谈“阴阳印”的篆刻——“天夺之鉴”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