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漫话年味儿

 梨树果枝 2019-12-07

李国志

  春节,俗称过年,是全世界华人最重要的节日。在外奔波的游子,即使远隔千山万水,也要回到老家和亲人团聚。尤其是年三十晚上的一顿年夜饭,必须是亲人齐聚、团团圆圆的。我要说的是,这个有着几千年历史的传统节日,在一步一步走到今天时,年味儿和过去相比却变得越来越淡了。

  过去的年味儿在小孩子们的盼望里。有一首歌谣唱道: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小孩小孩你别哭,过了腊八就杀猪。大概说的就是小孩子盼年的心情吧。因为只有过年,孩子们才能吃上白面馒头、大米饭,还有肉,甚至还能穿上一件新衣。可现在,小孩子们对过年已经无所谓了,过年和平时的吃食差不多,我的孙女甚至讨厌过年的大鱼大肉,感兴趣的是那些大人不让吃的小食品,接到的压岁钱大部分买零食了。难道是如今物质丰富了,所以年味儿就淡了吗?

  过去的年味儿在家家户户的采购忙碌中。每到腊月,家家户户都开始忙碌采购,中兴大街的年货大街人满为患,啤酒、饮料成箱的往家买,肉成角的往家扛。单位也忙忙活活的为职工办福利,分烟分酒、分菜分肉。很多人家都准备半个月或一个正月的吃喝食物。那种忙碌增添了浓浓的年味儿。现在年货大街被超市所取代,有的超市春节期间不休息,各种货物齐全,谁还买一大堆在家里放着,放的都不新鲜了。都是现吃现买,总是吃新鲜的。单位分东西的做法早就不存在了。甚至年夜饭都在饭店定位,而不在家受烟熏火燎之苦了。那种忙年的乐趣已经没有了。

  过去的年味儿在贪黑起早的辛勤劳作上。过去过年,不论是穷是富,几乎家家浆洗被褥、为孩子添置新衣。过去的年味儿还在过年了,孩子穿不上一件新衣,家长在人前抬不起头来。家里是纸糊的墙,要重新糊上一层报纸,如果能糊上一层白纸,那就是上等人家了。家里是灰墙的,要重新刷上一层石灰浆。在刚刚裱糊或刚刚刷过的墙上贴上新买的年画,屋子里顿时光辉灿烂起来。这些活儿下来,没有十天半月是不行的。现在过年,家家户户拖拖地就差不多了吧,衣服是不用换的,平时就是新衣。宽敞的楼房,平日就清洁干净,有什么可收拾的呢。

  过去的年味儿还在正月秧歌龙灯的喧闹声里。以前正月头三天,大街上的秧歌锣鼓喧天,和郭颂唱的《看秧歌》里的情景差不多。中兴大街上秧歌一波接着一波,踩高跷、划旱船、舞狮子、耍龙灯,真是要多热闹有多热闹,小孩子们跟着秧歌队跑,看也看不够。现在天天扭秧歌,秧歌扭的无人观看,成了自娱自乐。当然,过年也就无人再扮秧歌了。

  过去的年味儿还在邻里之间、亲朋好友之间、单位同事之间、同学战友之间的的相互拜年。过年放几天假,是大家相互串门、拜年祝福的好机会,不到亲戚、朋友、同事家去拜年,假日结束,见了面都不好意思,感情就觉得远了很多。尤其是初六一上班,见了同事的面,第一句往往都是过年好啊。就好像分隔了好几年一样,感到那么亲切。如今邻里之间都各自封闭在水泥钢筋的独立王国里,平时见面都互不相识。在某次聚会上经人介绍认识了新的朋友,经过攀谈,才知道此人就住在自己家的对门。当然,这样的邻里关系,过年当然是不会相互拜年的了。亲朋好友同事之间拜年的也不多了,很多人吃过年夜饭,全家一张机票直飞海南,到天涯海角去,在热带风光中去享受过年的滋味去了。

  不过,再进一步分析,传统的年味儿变淡了,可新的年味儿却浓了:新的年味儿体现在满城满树的彩灯上,照的街道通夜灯火通明,亮如白昼,灯火点亮了城市,也点亮了老百姓的日子;新的年味儿体现在电视新闻上,各级党委政府领导忙于慰问军警、老干部、老年人、贫困户,送去温暖和祝福,也温暖了老百姓的心;新的年味儿体现在昼夜不断的鞭炮声里,从除夕夜直到过完元宵节,鞭炮声是不绝于耳的。其实,小孩子们过了腊月廿三就开始放鞭炮了。那声声爆竹火爆了节日气氛,也火爆了老百姓的生活;新的年味儿体现在风风火火赶回老家团聚的路途上,那份期待,那份急切,增添了过年回家的喜庆;新的年味儿还体现在除夕夜电视播出的春晚节目里,年年办,年年看,即使是一道吃腻了的年夜饭,可过年了,还是要吃的……

  不论是老的年味儿变淡了,还是新的年味儿变浓了,都说明我们的时代变新了,我们的国家变强了,老百姓的日子变富了,我们的一切变好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