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书协行书专业委员会委员 ♫. ♪~♬..♩ 艺术档案 刘 跟 弟 刘跟弟,笔名牛耕地,男,安徽肥东人。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安徽省书法家协会行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合肥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肥东县书法家协会主席。 书法作品参加: “介庐拾古”书法作品展 中国书法家协会优秀会员作品展等 在安徽省书法篆刻大展中多次获奖 第三届、第五届中国书法兰亭奖.佳作奖 向人民汇报第三届“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文质兼美优秀基层书法家作品展 作品先后发表于《安徽日报》、《青少年书法报》、《书法报》、《书法导报》、《中国书画报》等报刊。 作 品 欣 赏 书法创作笔谈 刘跟弟/文 我自幼习书至今已有三十余年,从无帖书写到有帖临摹和脱帖创作一路走来,基于目前的书写状态,书法创作已成为日常。今就有关书法创作方面的做法略谈一二。 日常创作:日常创作通常随心所书,对笔墨纸砚也不是十分的讲究,当作日课来训练 ,好的留下,不满意的撕掉,没有压力遂心而作不逾矩,写时十分放松,时常放点轻音乐和流行歌曲,伴着欢快的节奏,一边品茗,一边悠闲而作,不经意间偶有精品溢出,但都是些小品类的,字数通常在300字左右,以小字为主,写到兴致,往往笔停不下来。 笔会创作:笔会创作由于改变了平日的创作环境,人多吵闹,心浮气躁,加之纸墨不合,难有如意之作,但如遇此时技痒,展示欲强烈,亦能写出得意之作;笔会创作应写些平时经常写的内容,上手快表现力强,越写越兴奋,能赢得喝彩之声,不宜作小字,因为静不下来,写不出静穆的气息,且字多易急,往往吃力不讨好,应多作稍大点的字,以四尺内尺幅写行草书为宜;再者笔会创作常会出错,通常会出现错字、别字和漏字等情况,因此写完后一定要检查一遍,拿不准的要查查字典,有好多硬伤作品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制造出来的,写的不好没多大关系,出现硬伤是要被人笑话的,要谨慎。 展览作品创作:展览作品的创作不同于平时和笔会创作,需要投入大量精力和时间精雕细琢,用心打磨,要调整好心态,选择好书写工具,要热身要思考等等。地方展相对要求低一点,可不必花太大的心思,若是省展国展至兰亭奖,那可是要花大力气的,下面以五届兰亭奖为例,回顾一下我的创作经过:①准备阶段。自五届兰亭奖征稿之日起即决定参加投稿,打印征稿启事,下载相关表格,然后仔细阅读启事上的要求,接下来开始浏览以前兰亭奖的作品,对兰亭奖作品的形式、内容和书体有一个大概的了解,选择自己最擅长的书体,先临一段时间法帖。②作品纸张、形式、内容、尺幅和字的大小设计和选择:现在高规格的展览,作品形式很重要,虽然对拼接做旧等有所限制,但只要不过度是可以的。我选择的纸张为国展用纸蜡染材质,六个小横幅印制在一起的小六尺纸,入纸好韵味足,纸墨相发;内容选择花了一番心思,写唐诗宋词太熟,写书论别人又写的太多,正好此时友人赠予一套《启功全集》,一眼就看上了里面的内容“明拓唐全碑”跋文,这个内容没人写过,书写性强,又有学术价值,且启功先生为大家敬仰,根据内容设定字径在2.5cm左右。 ③作品草稿:根据纸张上小横幅的尺寸,裁了许多,先按照平时的书写风格通写一遍,然后逐字审读,对拿不准的字和结字不今不古,查字典,选择风格相近,又今又古的字;这样修改后,再写第二稿,再审读再调整;第三稿就是调整章法和气息,加强通篇轻重疏密对应关系的处理;第四稿基本上就差不多定型了。④作品正式创作:有了以上的充分准备,写出好的作品应该没有多大难度了,此时关键就是要调整好自己的状态,以平常心视之;选择一个环境较好,非常安静的场所,写时要关掉手机,心无杂念,以愉悦的心情投入到书写状态;每晚写一张约2小时,一共写了六遍,最后选择自己满意的一张寄出,功夫不负有心人,这幅作品成功入展。 以上只是一些本人在创作中的做法和心得,认识肤浅,做得也不到位,今后在创作中还要多多探索,努力创作出更好的作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