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北魏《穆玉容墓志》、《元珽墓志》:眼疾手快,预定了个儿媳妇

 攸州刀郎 2019-12-07

北魏《穆玉容墓志》、《元珽墓志》:眼疾手快,预定了个儿媳妇

安定王眼疾手快,预定了个儿媳妇

《元珽墓志》和《穆玉容墓志》是于右任先生收藏的“鸳鸯七志”之一。穆玉容的墓志比她丈夫元珽的墓志,在书法界的名气要大得多。此志之书法结构严谨而变化多端、秀丽灵动而气韵古质;刻工亦非俗手,丹书之用笔毫末俱显,极尽精能。由于出土较晚,捶搨次数有限,墓志表面光净如新,是难得的北魏墓志珍品。

北魏《穆玉容墓志》、《元珽墓志》:眼疾手快,预定了个儿媳妇

《穆玉容墓志》墓盖拓本

《穆玉容墓志》秀丽灵动的书法与墓主“绮貌虚腴,妍姿晻暧,溢媚纤腰,丰肌弱骨”的青年女子形象是较相配的。《穆玉容墓志》与隋代清雅婉丽的《董美人墓志》一样,是女性墓志中的佼佼者

《穆玉容墓志》全称是《魏轻车将军太尉中兵参军元珽妻穆夫人墓志铭》,1922年河南洛阳南陈庄附近出土,现藏陝西西安碑林。《元珽墓志》是否也是同时出土,目前缺少相关资料来说明这一点。但二志同时为于右任先生收藏,至少说明两座墓相邻、出土时间也接近,或为夫妻合葬墓。

几年前,《西安晚报》上刊出一则名为《“鸳鸯七志”展现千年前的爱情》的文字,里面说:“虽然穆玉容比元珽大了10岁,元珽的父亲还是为元珽求娶之。”当时并未在意,但后来临习《穆玉容墓志》时产生了疑问,这一说法源自何处?

北魏《穆玉容墓志》、《元珽墓志》:眼疾手快,预定了个儿媳妇

这篇文章说穆玉容比元珽大了10岁,扯!

今天,我们就扎扎实实来考察一下这对鸳鸯墓志里面的内容

一、 元珽和穆玉容的出生年代

“不幸遘疾,以魏神龟二年九月十九日徂于河阴遵让里,春秋廿七矣。” 《穆玉容墓志》里很明确写了穆玉容在魏神龟二年病逝,享年27岁。神龟年号是魏孝明帝元诩的年号,神龟二年是西历519年。由此倒推,穆玉容的出生年代是492年,即太和十六年

北魏《穆玉容墓志》、《元珽墓志》:眼疾手快,预定了个儿媳妇

《穆玉容墓志》里很明确写了穆玉容在魏神龟二年病逝,享年二十七岁

《元珽墓志》中关于元珽卒年是如是记录的:“君降年不永,春秋卅三,寝疾不悆,以孝昌二年七月廿八日薨于遵让里第。”元珽死于孝昌二年,即526年,他活了33岁,则其出生年为493年,也就是太和十七年。

北魏《穆玉容墓志》、《元珽墓志》:眼疾手快,预定了个儿媳妇

《元珽墓志》中元珽的享年和去世时间

从两人墓志的记载看,穆玉容只比元珽大一岁。《西安晚报》那篇文字纯属瞎扯。

二、元珽是何许人也?

元珽在《魏书》中只留下“珍平”这个小记号:“永平弟珍平,司州治中。子叔遵,员外散骑常侍”。也就是说他是永平的弟弟、当过司州治中的官,元珽的儿子字叔遵,做到了员外散骑常侍。干净利索的几句话,把这个在历史上没什么表现的皇族子弟给交代了。

实际上,元珽在当时宗族中,地位并不低。元珽的父亲元休,是“景穆十二王”之一。(景穆皇帝的事在上一篇《北魏<元桢墓志>——这个王爷老滑头》里有简要介绍,此处就不再重复。)是高宗文成皇帝拓跋濬和南安王元桢的弟弟。从这个关系上讲,元珽就是献文皇帝的堂弟、孝文帝的堂叔,属于皇帝近亲。

元珽是元休第五个儿子,这一点墓志和《魏书》是一致的。《魏书》中元休的长子、次子都称其名(元安、元燮),后面四个儿子均以字称,分别为:愿平、永平、珍平、贵平。元珽在史书里的官职是“司州治中”,应是“司州治中从事史”,是个四品官员。在其妻墓志中是“轻车将军太尉中兵参军”,则是从五品左右的官。在《元珽墓志》里官衔为“左军将军、司徒属”,左军将军位居从三品。至于“赠持节督豫州诸军事龙骧将军豫州刺史”,那是死后追赠的职位,品级极高。这是哀荣,对元珽本人没有实际意义。

北魏《穆玉容墓志》、《元珽墓志》:眼疾手快,预定了个儿媳妇

《元珽墓志》墓盖

三、元休真的为元珽娶亲了么?

这里,先粗略看一下元休的生平。

元休史载其“少而聪慧,治断有称”,皇兴二年(468年)被侄子献文帝封为安定王。元休比他的哥哥元桢那个滑头要有出息得多。

孝文帝时库莫奚、蠕蠕先后侵扰北魏,元休领军将他们击退,战功显赫。回京担任内都大官,升迁到太傅,食邑二千户。孝文帝南征的时候,元休兼任大司马。他执法严明,为孝文帝整肃军纪做出过表率、发挥过作用,深受孝文帝器重。

元休病重时,孝文帝亲自前往他家探望,送医送药的宫廷使者更是往来不绝。元休去世后,孝文帝自己披麻戴孝,三次亲临丧事现场,下葬的时候哭哭啼啼送出郊外。元休的葬礼规格极高,“诏假黄钺,加羽葆、鼓吹、虎贲、班剑六十三人,悉准三老尉元之仪。”诸王之中无人可比。

北魏《穆玉容墓志》、《元珽墓志》:眼疾手快,预定了个儿媳妇

假黄钺,即代表皇帝行使征伐之权

元休死后谥号为“靖”,故在《元珽墓志》和《穆玉容墓志》中都称为“侍中太傅大司马黄钺大将军安定靖王”。

《穆玉容墓志》里关于她和元珽婚事的表述,容易让人产生误解。墓志中称赞完穆玉容“幼播芳令之风,早励韶婉之誉,聪警逸于机辩,諠燕华于姿态”之后,紧接着就是“待中太傅黄钺大将军大司马安定靖王,……既镇穆门之贞孝,又戢夫人之丽音,乃为子珽纁帛纳焉。”感觉上是元休见到机敏善辩、风姿绰绰的穆玉容后,就向穆家送上聘礼,为儿子元珽纳亲,似乎当时二人年纪都已到了谈婚论嫁的阶段。

《魏书·高祖纪》:太和十八年,“壬午,侍中、大司马、安定王休薨”。元休去世的时间是太和十八年,即公元494年。这个时候,元珽是1岁多大的婴儿,穆玉容是2岁左右的幼儿。

真实的历史场景应该是,元休在穆如意府中见到2岁的穆玉容聪明伶俐、活泼可爱,心中很是喜欢,于是就和穆家定下了这桩娃娃亲。

北魏《穆玉容墓志》、《元珽墓志》:眼疾手快,预定了个儿媳妇

包办婚姻也并非一无是处

尽管是娃娃亲,从《穆玉容墓志》的记述来看,这对夫妻感情是不错的。穆玉容去世后“婿恸贤妻,儿号懿母”,应该是比较真实反映出当时元珽父子悲痛心情的。元珽的儿子“叔遵”,其生母可能就是穆玉容。

穆玉容的上辈,在史书中没有留下任何线索,但从上三代担任的职位来看,地位都不低。曾祖父穆堤任相州刺史,官居二品;祖父穆袁的中坚将军是四品上,并受封子爵;父亲穆如意是从二品上的左将军、东莱太守,并承袭昌国子爵位。这些职位是生前担任的,还是死后追赠的,不得而知。

北魏有“勋臣八姓”,有类于满清的满洲八旗。这八个部落都是帮着开国皇帝打江山的忠诚枝干部落,丘穆陵部就是其一。丘穆陵原为部落名称,后作为这一支部落贵族的姓氏,孝文帝汉化改革后改为穆。

太和十九年,孝文帝下诏说:“其穆、陆、贺、刘、楼、于、嵇、尉八姓,皆太祖已降,勋著当世,位尽王公,灼然可知者,且下司州、吏部,勿充猥官,一同四姓。”也就是说,孝文帝发挥“勋臣八姓”鲜卑势力巩固政权的作用,要求对这八姓子弟授予相对高级别的官职,不能“大姓”小用。所以,穆玉容的父辈们尽管没有历史亮点留诸史册,但官当得都不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