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小楼《每周试玉》栏目,邀请嘉宾在小楼周刊(162)期,自选数首点评并刊出。(有自愿参加小楼【每周试玉】栏目,请先关注公众号,由下期嘉宾从每期周刊或者周刊后面留言,自选数首点评并在小楼所有平台刊出。小楼各类点评作品会选用在《中华诗教》纸刊上固定的【小楼荐诗】栏目组刊出。 如有异议的诗友请留言跟小编联系。) 沈利斌评:起二句铺垫自然,“久”、“倚”二字看似平平,于句中已蕴情意。复用不变之月,引出所念之人,“留与”二字,使感慨更深,诗便不俗。 苏俊评:笔随心走,思入深微。此境最不易到,得“浮华落尽见真淳”之致。沈利斌评:诗得题旨,深具“写意”之趣。第七句言“春尚远”,结句言“狸奴晒日”,似不相关,实自然天成。雪泥萍踪评:五六别致。诗人以词名家,七律亦带词味。 雪泥萍踪评:一片安谧气息,较宋人“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更进一层。结化乐天句亦不嫌熟。
沈利斌评:语句流丽、清雅,次句比喻亦颇新奇。全诗生机勃勃。雪泥萍踪评:二句妙喻。结略平。 苏俊评:第三句为全诗题旨,亦极新妙语。想见鸳鸯到老,梁孟齐眉也。 苏俊评:新韵实无必要,传统岂宜辄弃。所虑者以“积日久”犯三仄尾耳。何不易以“时日久”意自无殊,声韵亦谐,不亦宜乎! 苏俊评:前二铺垫,一结有意。唯野花七字语意稍滞,略觉突兀。 苏俊评:夜公七律气雄格峻,海内咸称。此作则弃蛇矛而拈绣针,行针布线仍不失大家闺秀之风,难乎哉! 苏 俊 号石头斋主,甲寅年生,粤人。少日拜入湖湘耆宿周毓峰先生门下学诗。零六年后师从津门王蛰堪先生学为倚声。近年以蒐辑古人词、选评为旨皈。现为中国楹联学会对联文化研究院评论部主任、新社艺术导师。生平以饮酒、读书自娱。有著述多种。沈利斌评:此感或人皆有之,或人亦曾言之,但凝练于二十字内,且情思丰厚,足见笔力不凡。 沈利斌评:前二句以对句起,所描写之雪景已觉不俗。“忽念”二字,更觉诗思阔远,使常见写雪之典不同寻常,品之意趣高雅。 沈利斌评:诗用两对句,动词下得稳健。首句点题,用“断鸿”二字,已定诗之基调,“坐三更”想来也是独坐。后二句写景,亦景亦情,使诗情更深。 沈利斌评:作者情感外化于物,风、树之声俱成“哀声”,由之思及往事,冬夜难眠。转结更进一层,忆及昔日之别,尽道“怅惆”之情。这“怅惆一滴”既是“雨”,亦是“泪”,连接今昔,与温庭筠的“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蒋捷的“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有所不同,但各尽其情。 沈利斌评:诗人风雅,甚羡。“今吾即故吾”,足见情真意切。 北风凛冽,暝色生寒天欲雪。小座临窗,灯火街头别样妆。浓汤老酒,一桌氤氲三五友。且满螺杯,莫向人间问是非。沈利斌评:虽北风凛冽,但温情满座。前六句场景渲染,结语欲说还休,恰到好处。
沈利斌 浙江湖州人,1982年7月生。浙江省诗词与楹联学会副会长、中华诗词学会理事,自辑有《月影轩诗词》。
雪泥萍踪评:葛诗王自比梅花,其奈不似何。三四诙谐,写尽中年男自嘲自珍心理。
雪泥萍踪评:“乃”宜改作“仍”字。“一世艰”,用力过猛。
 李秋霞 网名雪泥萍踪,辽宁人,定居北京。生于70年代中期。诗词学博士。喜评诗。最崇拜的人是当代学者蒋寅教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