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难想象,我们的 「电脑」已经是一个快 80 岁的老人了。 1941 年,世界上第一部电子计算机诞生;1968 年,第一只鼠标原型诞生;显示器的诞生要早一点,1922 年就有了所谓的 CRT 显示器,不过电子屏幕被连接到电脑上,还得归功于 1976 年的 Apple-I。 然而,相比于这些年轻的 「20 世纪后」, 我们键盘上的QWERTY 布局,早在 1874 年就已经得到大规模应用了。 ▲具有 QWERTY 按键布局的打字机 在它之前和之后,出现了无数的按键布局和输入设备。但如今,快 150 年过去了,当我们坐在电脑前,仍然习惯性地把两支食指放在 「F」和「J」上,熟练地在 QWERTY 间来回轻触,手指感受着键帽传回的触感,办公室里回荡着 「啪嗒啪嗒」的节奏,一切都是那么自然。 自然到我们甚至忘了发问:为什么大家还在用 QWERTY 键盘呢? 从群魔乱舞到一家独大的键盘排列 其实一开始并不是这样的。 在那个打字机还在广泛使用的年代,按键布局还是很丰富的。各种各样充满创意的布局还都存在,例如类似钢琴的双排布局和随后的四排布局,还有 1917 年就诞生的JCUKEN 布局。然而,不知不觉间,按键布局几乎只剩 QWERTY 这一种,并从打字机延续到了电脑上。 无论是拉丁语系的欧美,还是使用平假名片假名的日本,哪怕是明明拥有独立拼写体系——拼音的中国,都毫无例外地使用 QWERTY 作为按键布局。此外,虽然有些地方使用的键盘和 QWERTY 不太一样,例如 QWERTZ 键盘(德语)、AZERTY 键盘(法语)和 QZERTY 键盘(意大利语),但它们其实都是QWERTY 的变体。 ▲QWERTY 键盘分布情况 要追溯 QWERTY 布局究竟是怎么来的,绕不开它的发明者——新闻工作者克里斯托弗 · 莱塞姆 · 肖尔斯(Christopher Latham Sholes)。1874 年,一家枪支制造商开始销售基于肖尔斯发明的「Sholes & Glidden」打字机。这款打字机很快就成为了键盘届 「第一网红」,而它采用的按键布局已经非常接近 QWERTY 了。 ▲一台 Sholes & Glidden 打字机 很难猜测一个新闻工作者为什么要去搞发明创造,但一份 1878 年的美国专利 那么,这种设计是否会降低打字的速度呢?事实上,QWERTY 键盘的速度并不慢,甚至还赢过很多打字竞赛。与此同时,几家大型打字机制造商在 1893 年成立打字机联盟,同意采用 QWERTY 按键布局。这些事件都为 QWERTY 的成功铺平了道路。 ▲肖尔斯的专利配图,这种按键布局已与现代按键布局十分接近 不过,就在 QWERTY 键盘崛起时,它迎来了一位强有力的竞争对手——Dvorak 键盘。 1936 年,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奥古斯特 · 德沃夏克(August Dvorak)为 Dvorak 按键布局申请了专利。这一布局基于字母使用频率和手的生理结构设计,号称拥有打字更快、更易学习和降低疲劳的特点。德沃夏克表示,与标准 QWERTY 布局相比,Dvorak 布局减少了手指运动和打字失误。 ▲Dvorak 键盘试图挑战 QWERTY 键盘丨改编自 BBC Capital 不幸的是,即便 Dvorak 受到很多追捧,甚至得到过苹果公司的短暂推广,它也没能撼动 QWERTY 的地位。好在,MacOS 和 Windows 等系统仍然支持 Dvorak 键盘,算是给了追捧者们些许的安慰和希望。 QWERTY 风行之谜 QWERTY 真的要比其他键盘更优越,才坚挺到现在的吗? 至少 Dvorak 的支持者不是这样认为的。他们引用一些研究佐证自己的观点,表明 Dvorak 在速度方面更占优。例如,二战时期进行的一项研究表明,Dvorak 打字员的速度要比 QWERTY 打字员快 74%。而经济学中的 「路径依赖」理论,也一直被用来解释 QWERTY 为何占据主导地位。 不过,也有批评者指出,证明 Dvorak 效率更高的研究带有偏见,而且实验并不严谨,例如样本的差异过大。 在一篇名为《键盘的寓言》的论 直到今天,关于 QWERTY 键盘为何流行的理论仍然具有争议。但无论如何,它成为键盘标准已是不争的事实了。 而我们,也被这种标准带入习惯形成的死循环中:我们教我们的孩子用 QWERTY 键盘,因为它到处都是。为什么 QWERTY 键盘到处都是呢?因为我们教我们的孩子也用它。 ▲诞生于 2006 年的 Colemak 按键布局有可能取代 QWERTY 吗? 单手输入,对标 QWERTY 除了前面提到的几种按键布局,人们还开发了很多其他设备,试图重新挑战 QWERTY 键盘的统治地位。 远的不说,比较新的就有Twiddler 键盘,这是一种单手操作的输入设备。然后还有手机,在触屏时代以前,大部分手机用的都是 T9 键盘,每个数字代表 3~4 个字母。当然,还有黑莓的全键盘手机,曾经一度是逼格的象征。我们能在大型会议结束时就拿到完整的记录,也要感谢速记键盘。 ▲Twiddler 而现在,这一尝试也并未停止。不管是小公司还是巨头,都试图改变目前 QWERTY 的输入习惯。 比如Tap。这是一个橡胶似的指节铜套,单手操作,通过无线方式与你的智能手机连接,每个指套中都有一个加速计,并利用加速计来将你手指的敲击动作转化为字母输入。它试图将你从笨重的物理键盘中解放出来,你可以通过在任何地方进行敲击来完成你的输入。在 Tap 所设想的应用场景中,你的键盘可以是你的大腿,你的手臂,甚至某人的额头。 请想象詹姆斯 · 邦德细长的手指优雅地滑过邦女郎的裸背,然后,屏幕上出现了一行字:Writings on the wall。 ▲Tap 指套 尽管 Tap 高达 179 美元的售价已经远远超过普通人所用的键盘了,但在其创始人的展望中,Tap 是一款适用于所有人的输入设备。在他看来,那些失明人士也能用 Tap 轻松完成输入,他甚至已经设想了如何用 Tap 来输入中 然而,这款设备的用户体验并不好,因为你需要用不同的手指组合来输入不同的字母,并且这种组合不是很令人习惯:A 是你的大拇指,B 是你的食指加小指,C 是除了食指以外的所有手指。与按一下就输入一个字母的传统体验相比,这种操作方式可以说十分 「违反本能」了。 未来的键盘长啥样 ▲手指追踪触屏键盘 DotKey 在罗技键盘及鼠标业务的负责人阿特 · 奥吉米(Art O’Gnimh) 看来,键盘这种设备还能坚持很多年,但同时他也相信,其他技术将会让它变得没那么重要。比如带有预测功能的输入法,比如 Gmail 的智能回复和智能撰写功能。 但如果有什么东西可以说服我们换掉键盘,或者改变目前的 QWERTY 布局,它必须能够极大地提升交流效率。能够在不花太多学习成本的基础上,提升我们的打字速度。 会是语音输入吗?毕竟这项功能已经是智能手机的标配了。如果你最近用过它,你会发现目前的语音识别准确率也相当高。然而,它并不适用于输入某些严肃正式的 那么未来会是一个没有输入接口的时代吗? ▲VIVE Neurable 是剑桥的一家初创公司,他们致力于开发一款 「所想即所得」的输入设备。他们用一个布满电极的 VR 头盔来追踪大脑活动,并利用机器学习来辨认你想输入的是哪个字母。当你输入若干字母后,它还能自动补全整个单词。这款设备的目标是每分钟能够输入 8-14 个单词。这样的话,对于一些短信回复来说就足够了。但是很显然,这样的发明是无法成为 「键盘终结者」的。 除了 Neurable,还有其他类似这样的 「脑机接口」,比如CTRL-labs。这是一个臂环,它能够探测手臂里肌肉纤维的活动。它的用途有很多,比如可以用来取代游戏手柄。它也能在你手臂几乎不移动的情况下预测你想输入什么。 这家公司的 CEO 和联合创始人托马斯 · 里尔登(Thomas Reardon)表示,CTRL-labs 可以适应不同用户的打字习惯。比方说,他自己右手的小指其实比较瘦弱,在传统的 QWERTY 键盘上,这将会在输入 p 的时候带来问题。但是 CTRL-labs 就不会这样,系统可以根据用户的使用习惯重新规划,这样打字的时候手指无须移动太多。 ▲CTRL-labs 然而,理想很丰满,上市很困难。这款设备要到今年年底才有可能推出开发者版本。不过,尽管它能通过肌肉的抽动来识别手指和手臂动作,但还没有直接将其转化为打字的功能。 里尔登承认,目前这款产品还不够好,还不能让他扔掉自己家那台老式的 80 年代 IBM Model M 键盘。虽然这款键盘每次打字都 「惊雷滚滚」,但它仍然十分可靠。 还是离不开 QWERTY 我们的小孩可能未必像我们这样依赖 QWERTY 键盘。但是他们也会使用它,因为和所有的替代品相比,传统的键盘仍然十分优秀。而且在一个越来越缺乏 「实物感」的时代,拥有一个能够触摸、能够敲击的物理键盘其实是很棒的。 毕竟,比起目前输入一个字母要等半天的 「读心头盔」和指套,显然还是 QWERTY 键盘更舒服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