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关于六小龄童和西游记的消息又火了一把,原来又有西游电影开拍,而最大的噱头莫过于,已过花甲之年的六小龄童,真的将再度饰演孙悟空。 网上流出的朋友圈截图,是《动物世界》导演韩延在朋友圈发布的演员招募海报。已定角色是六小龄童的孙悟空和马德华的猪八戒,均以动作捕捉形式参演。 我的天,果然是要中美合拍、文体两开花了吗? 壹新电影暂名为《西游记真假美猴王》,非常没有辨识度,明显就不如曾用名《敢问路在何方》,那可是六老师兢兢业业孜孜不倦宣传了好几年的。 说到宣传,就不得不说到六老师“灵堂卖片”的窒息操作。惊闻这部中美合拍的3D电影终于开花,却没有看到六学家们趁机反扑。 难道曾经盛极一时的六学,就这么过气了? 六学萌芽的具体时间已不可考,就我观察而言,早在微博兴起,六老师频繁发表各种行程动态和西游观点时,就初现端倪。不少粉丝控诉自己评论被删,稍有违逆之言就会被拉黑。 显然,六老师让自己在西游领域的权威容不得一丝质疑。 “西霸”传闻愈演愈烈,等到后来吴承恩故居事件、杨洁导演去世,网络上扒皮的无数黑料广泛传播,引发了大家对于六小龄童的强烈反感。 六学正式成为网络亚文化最重要的黑话系统之一。 贰
别的名人爆黑料,大都是看热闹顺便踩一脚。但轮到六小龄童,人们感觉到的是一种情怀的失落。 名人明星有一个重要功能和特质,即承担公众对于他们形象的想象。 对于扮演了那样完美的孙悟空的演员,我们也会期待他是一个和孙悟空拥有同样品质的人。 至少,不能够在道德品质上有太大瑕疵。 六学的兴起和发展,冲击了几代人心里的西游情怀。童年的偶像,崇拜的英雄,在现实中沾上了污点,多么令人无奈和尴尬。 但亚文化的有趣之处就在于,它的调侃多于愤怒,嬉笑多于讽刺。 所谓的六学家们,在熟练运用六学接梗时,并非真的对六小龄童本人有多大恶意。 在这种跟风娱乐的热闹中,批判指责的声音渐渐模糊,被背叛、欺骗的感受渐渐消解。 人们的注意力会突然被另一个从天而降的新梗占据,于是终于有一天,不再从身边的朋友、或是随便某个贴子评论中,看到章口就莱的六学语录。 距离六学的顶峰时期,正好过去了一年。当时没有趁全网狂欢的时候去蹭热点,现在沉淀了一段时间,我觉得大家看事情的角度或许会有不同。 叁这次官宣的导演和制作人,履历都还优秀,就有人开始担心影片质量——万一真的好看怎么办? 这种心情实在复杂,黑过的六学不能自己打脸,不想让六老师就这么轻易洗白。 但平心而论,也不至于盼着一部国产电影生来就是烂片,毕竟导演和团队没做错什么。 要提前给自己留后路,标题党分两拨准备好: 火了就是“六老师这次狠狠打了黑子们的脸!” 凉了就是“章承恩,你还要霸着西游多少年?” 其实这些年,西游题材的影视作品已经翻来覆去炒够了。除了动画电影《大圣归来》的成功,真人CG电影基本没有达到过中上水准。 所以想要再出爆款,很难很难。 从内容上看,选择“真假美猴王”这一经典故事,“二心”的概念很适合进行新的诠释和改编。但首发招募角色明显是“木仙庵谈诗”一回的内容,又让人觉得疑惑。 插一句,86版的杏仙美而不妖,轻盈洒脱地唱着“何必西天万里遥”,出场虽短却绝对印象深刻啊! 要说这部电影,主要观众会是情怀粉吗?更大可能是六学粉也说不定。 不管路在何方,反正在我心里,中美合拍、文体两开花的西游电影早就上映了。 -EN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