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平仄到底重不重要?看古人的几首绝句,大家来看看评评?

 梧桐树边羽 2019-12-08

有朋友发了几张古诗平仄检验图片,并提问:

平仄到底重不重要?看古人的几首绝句,大家来看看评评?

题主列了三张图片,是三首诗的平仄分析,一首是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一首是柳宗元的《江雪》,还有一首是贾岛的《寻隐者不遇》。用平仄分析软件列出了这些诗的平仄错误之处。

懂得用平仄软件分析古诗,证明并非完全不懂平仄,但是从分析的这几首诗和分析方法来看,题主对平仄格律的误会极深。

到底什么是平仄格律?

平仄格律只是在进行近体诗创作时的一套帮助我们规范格式、避免音病的工具。

那么,这套工具重不重要呢(平仄到底重不重要)?

对近体诗来说,这是极其重要的。

咱们打个比方吧,刀叉对西餐重不重要?没有刀叉,就不叫吃西餐了。

有朋友就要杠了,我就要用筷子吃西餐怎么了?

没怎么,您照样可以吃,就算是用手也可以吃,但是您就别在乎旁边吃西餐的人用旁光鄙视你。

写诗也一样。我就不管平仄怎么了?我就几个字分行,就是要说自己写的就是诗怎么了?

没怎么,您照样可以写,就算是“啊~”字一声你也可以自称为诗,不过就不要往近体诗里面挤就是了嘛。

中国古诗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两种。而唐人制造出平仄格律,创造出格律体之后,并没有禁止大家写古体诗啊?也没有说不守格律的就不是诗啊?在格律诗成为高层文人习惯用体之后,古体诗照样在迅猛发展,无论在哪个朝代,古体诗的创作量都要远远大于近体诗。

上千年过去了,从来没有写古体诗的人叫嚷这“平仄是镣铐”,“平仄到底重不重要?”因为大家都知道,平仄根本与古体诗无关。

而我们今天,太多的人对平仄格律不了解,总认为是格律限制了自己的才华,创作不出好的作品来。他们从来不思考,为什么历史上那么多写格律诗的照样汪洋恣肆,才华横溢?他们总是拿李白来做例子,却从来没有想过杜甫代表的才是人世间大多数诗人。

何况李白也并不反对格律体,他只是更加喜欢歌行,喜欢古体诗罢了。

其实写不出好诗,跟格律关系很小,只不过大多数人不承认自己水平差,总得有东西来背锅。

分析平仄也要动脑筋

题主举出的这三首诗中,《江雪》和《寻隐者不遇》都是仄声韵,根本不需要看平仄,就知道这是古体诗,跟近体诗没有任何关系,跟平仄格律也没有关系。这种诗,用平仄软件来进行分析本身就是个笑话。

而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虽然是平声结尾,但其实只是有一个地方出律,而题主却检测出这么多错误,说明题主虽然了解平仄格式的起手是以首句第二字定平仄,“人”为平声,所以用的平起入韵格式进行检测,结果错误百出。

但是这也说明了题主不懂得切换思维。

第二字为“人”,平声,第四字就应该为仄声,第六字应该为平声。可是第四字“辞”为平声,第六字“鹤”为仄声,“平、平、仄”按照“平、仄、平”确实是失替了,但是我们就不能根据后两个关键位置判断是第二个字出律吗?原本的平仄实际上应该是“仄、平、仄”?原本应该是仄起入韵格式?

我们用仄起入韵格式来进行检测,就会发现除了“人”字以外,整诗其他地方都是“一三五不论”的小问题。也就是说,李白的这首诗,唯一出律的地方就是“人”字。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

还是那句话,格律只是工具,是一种平仄搭配的不完全归纳法。因为不完全归纳,所以在不成熟的时期,很多人在创作的时候会进行探索、实验,直到格律完全定型,就再也没有这种“半律体”的存在。

我们今天来看,平仄格律是近体诗创作的工具,同样是我们划分古体诗和近体诗的标尺。这个工具,这个标尺重不重要?对近体诗来说重要,对古体诗来说毫无意义。

那么对这些半律体来说呢?这个时候,就在乎读者自己的判断了。

你认为李白这首算是小有瑕疵的格律诗,可以,没问题。

你认为只要有一个字出律那就不是格律诗,可以,也没有问题。

但是,你得学习平仄之后,才不但知其然,还知其所以然。

七扯八扯,回到题目。

平仄格律重不重要?看你写什么诗。

只要你不想学好格律诗,那么就一点都不重要,也不要费神去做平仄检测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