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教学论文
2019-12-08 | 阅:  转:  |  分享 
  
追火车

1火车喘着粗气,刚在一个无名小站停靠下来,四周忽然像变魔术一样拥出好多人,有男有女有老有少,个个臂弯上挎着沉重的篮子,围着车窗高一声低一声地喊着:“卖纯净水啦,卖面包火腿肠啦,卖方便面啦??”

原来全是做小生意的,天气正热,旅客们一见便纷纷和他们做起了交易,其中一个身材魁梧、头发有些灰白的老年人却皱起眉头自言自语道:“怎么还有十二三岁的孩子?现在也不是放暑假的时候,他们怎么不上学?”

老年人的邻座是个大胖子,听到他的话,当下撇撇嘴说:“这还用说,没钱上学呗,你看看这四周的环境,整个一穷山恶水啊!”老年人听了四下看看,真的,视线所及全是光秃秃的小山和东一处西一处低矮的房子,真想不到目前还有这样贫穷落后的地方!他不由得叹口气,掏出10元钱递出窗户,对一个满脸大汗、身材格外瘦削、十四五岁的小男孩说:“来10瓶水!”

那男孩一听脸上立即露出了兴奋的样子,显然这笔生意太大了!他接过钱飞快地揣好后就从大篮子里往外拿水递进车窗,嘴里还认真地数着:“1,2,3??9!”男孩愣了一下,然后抬起头急急地说:“大叔,还差一瓶水,您等一下,我这就拿给您!”说完掉头就跑,慌不择路差点撞到人。

老年人一听倒没什么,那大胖子邻座听了脸上现出一副“百事通”的样子,神秘兮兮地对老年人说:“不好不好,你上当了,火车马上就要开了,那小孩一定不会来了,你还拿他没法,这些事啊,我可见得多了!”老年人听了微微一笑,本来他就是同情眼前这些孩子才故意跟他做成这笔“大生意”的,否则他买这么多水干什么?一瓶水又算什么呢?

火车一声长鸣,缓缓开动了。胖子得意地说:“怎么样?我说得不错吧?你上那小孩的当了”忽然他闭口不说了,眼睛直愣愣地望着窗外。老年人循着他的视线往外一看,那男孩手里拿着一瓶水奔过来了。

这时火车已在慢慢提速,越来越快。老年人赶紧把手伸出窗外向那男孩直摇,意思是一瓶水不要了,要知道车轨旁边全是棱角尖利的小石块,万一那男孩跌倒会受伤的。

那男孩看到了老年人向他摇手,可他没有停,而是咬紧牙关摆动双臂跑得更快了。眼看就要跑过来了,这时火车速度上来了,“轰隆轰隆”呼啸向前。

车厢里的人都看到了这一幕,个个挤在窗口往外看,那胖子眼睛瞪得有铜铃大,似乎不敢相信眼前发生的事,口里一个劲地直嚷:“好家伙,我倒小看你了,可别跌倒了!”有的人则为小孩鼓劲:“快,快,再跑快些!”但更多的人摇着头说:“小孩的心倒不错,但这瓶水是没指望了——他难道跑得有火车快?”唧唧喳喳声中只有老年人一声不吭,眼睛紧盯着小男孩那两条麻秆似的长腿看,那腿又黑又瘦,看上去却分外有劲。

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是小孩追上来了,越追越近,粗重的呼吸声似乎都能听到,原本黑瘦的小脸看上去更黑更红了,满脸的汗珠子在阳光下乱飞如雨。

火车此刻像要飞起来一样,车厢里的人不知不觉地握紧拳头异口同声地喊起来:“加油,加油??”

小男孩像箭一样飞奔,当火车就要提到最高速时,他终于奔到了老年人的窗口,手一扬,一瓶纯净水塞进了车厢。然后飞速前进的火车一下子把小男孩远远地甩在身后。

老年人接过还有小男孩手温、汗水的纯净水,他的手禁不住微微颤抖起来。

在下一站老年人下了车,然后立即打的回到刚才的小站。本来他是准备到一个遥远的城市挑选长短跑好苗子的,他是一位著名的田径教练,现在他确信已找到了最好的苗子。

一晃几年过去了,当年卖水的小男孩在一次全国田径运动会上获得冠军,被行家一致认为将来最有实力在奥运会上摘金夺银。赛后的新闻发布会上,一个记者问教练道:“您选取弟子的条件是十分苛刻的。那么您选中他又是为什么呢?跑得快的孩子太多了,是不是还有其他原因?”

老教练一听,古铜色的脸上露出了赞许的微笑,说:“是的,你说得很对,当初那一瓶水他完全可以心安理得地不送给我,因为火车开了嘛,可他宁可冒着危险与火车玩命地赛跑也要送给我。说实话那一刻我被深深打动了,我要选的弟子,不仅要跑得快,更重要的是他得有一颗像纯净水一样纯净的心!”



那个冬天,那个人

五年级的那个冬天特别冷,听说农场里很多人家养的鸡和鸭子冻死了,还有一匹马也冻死了。天上不落雪,只刮北风。就是这样的天,才叫真冷。

我们还要去学校上课。谁都不想上课,因为教室里也冷。教室的窗户到处有裂缝,那风就会像刀子一样射进教室,离它近了,耳朵会听见风在鸣叫。教室里的取暖设备,就是一个砖砌的炉子和一面砖砌的火墙。

烧炉子,是一件大事。北大荒的冬天,天亮得晚,黑得早。要烧炉子,就得在天不亮时去学校,把炉子用柴引燃,加上煤,把火墙烧热,一两小时后,才能将教室里的寒气慢慢赶走。

每天下午放学前,老师都要布置安排第二天早上烧炉子的人。一到这个时候,老师的眼光就在同学们的脸上扫来扫去,我和同学们都低着头,躲避老师的目光。一想到要起那么早,那么冷,离开热乎乎的被窝,独自一个人来到冰冷的教室里生炉子,就觉得可怕。

老师也不忍心叫我们早起生炉子,他在等着学生主动举手,能够主动为同学们生炉子。

这时,一个叫王才军的同学胆怯地举了手。一开始,老师没看见他举起的手,因为王才军还没有把手举过自己的头。

老师问:“王才军,你是在举手吗?”

王才军脸红了,手想缩回去,又想举高一点儿。他是不习惯举手的,因为在课堂上,他从不举手,从不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同学们都知道,老师提的问题,他永远不知道答案。

老师又问道:“王才军,你要是举手,就举高一点儿,让我和同学们都能看到!”

王才军这才把手举过了头顶。他一举手,我们都把头抬起来,舒了一口气。老师笑了一下,点着头说:“王才军明天生炉子吧!”

第二天,我们一进教室,果然很暖和,一股热气扑面而来。王才军的脸上有烟熏的痕迹,手上也残留着煤黑。他蹲在炉子前,把早上带来的凉馒头放在炉子上烤。

我们上第一节课的时候,除了温暖外,还能闻到炉子上烤馒头的香味。在温暖和有香味的教室里上课,大家心里都洋溢着幸福。

从那天开始,老师不再安排同学轮流生炉子了,因为王才军背后跟老师说,冬天烧炉子的事,他一个人包了!一个月过去了,我们都已经习惯温暖和有香味的教室了。

王才军的学习成绩真的很差,刚刚考完试,他的成绩又在全班垫底。老师批评王才军的时候,总是说,你要多抽出点儿时间,做做算术题,背背课文,多查查字典,你的错别字太多了!老师指责王才军的时候,非常激动非常生气。我偷偷看王才军,他的鼻孔四周还挂着生炉子时的煤黑,手也是粗糙不堪的,挨了老师的批评后,他一直垂着头,用力搓着自己的手。

我跟他说:“你去外面用雪搓搓手,也把自己脸上的煤黑搓掉!”

他看看我,点点头。

他一个人跑到教室外面,蹲在雪里,用雪搓自己的脏手,用雪搓自己鼻窝处的煤黑。我心里有些替王才军不平,觉得老师批评王才军时太狠了,就是看在他每天为同学起大早生炉子的份上,也该嘴下留情的。

我最担心的是,王才军挨了老师的“痛批”之后,不再为大家生炉子了。

第二天,王才军照旧去教室生炉子,把教室里烧得暖暖的,他照旧蹲在炉子前烤馒头,吃早餐。

某日,我走进教室时,一阵寒气袭来,炉子没生,火墙是冰冷冰冷的。同学们进了教室,手套和帽子都摘不下来,室内的温度跟室外差不多。老师来了,手忙脚乱地生炉子,并告诉我们,王才军的家搬到别的农场去了。

老师和我们没有经验,把教室里烧得全是烟,呛得睁不开眼。大家只能都躲到教室外面,一面等着教室里的烟散尽,一面拥挤在教室外面,不停地跺着脚取暖。

那个时候,大家都不说话。

在那个冬天的早晨,我望着灰蒙蒙的天,第一次想念一个人,而且想念的是家庭之外的人。

1、段落:4-1112-1415-1819



王才军表现:A生炉子并要求每天生炉子BC

2、13段温暖和幸福的含义?

3、15段画线句子的描写方法,作用?

4、我在文中的作用?

5、文章开头结尾,标题都提到了“那个冬天”有什么作用?一、月与意象的阐释

陈植锷先生在《诗歌意象论》中曾指出“一首诗歌艺术性道德高低,取决于语言意象化的程度如何。”意象之于诗歌无疑是关键的,而作为意象物质外壳的语言形象,也无疑是至关重要的。法国著名作家雨果也曾指出,诗人作诗应选这有特征的东西,这样的作品才能使读者留下鲜明的印象,使之赞不绝口,迅速唤起读者的想象,联想和共鸣。那什么是意象呢?一意象是中国古代文学理论中议论颇多,意蕴复杂的美学范畴。它萌芽于先秦诸子哲学,茁长于南朝肥沃的文学土壤并成熟于唐后众多的诗家手中,随之中国的文学的发展而发展。这一概念被防范的用以诗论,却极少见有明显的定义。比较有代表的如袁行霈先生认为“意象是融入了主观情感的客观物象,或是借助客观的物象表现出来的主观情感。”陈植锷先生认为“意象则是以语言为载体的诗歌艺术的基本符号,是客观物象的主观化。”综合各家的言论,可知构成意象包括主观情感和客观的物象。是以自身的思维,经历,并参杂各种的艺术技巧(赋比兴),融入具体的事物,来反映主观情感,达到文学作品的艺术美,当读者审阅作品时,通过具体的物象体味与作者相同的情感,达到艺术审美的目的。

自古以来,月是个永恒的话题,伴随着人类发展的脚步,关注着人类沧桑的冷暖,千百年来一直成为文人墨客笔下吟咏的对象。月作为意象而想象的视觉,感觉的自然景物,能够意象的塑造丰富的深化的某种特定的意念,从而阐释现实,言外之意的深刻内涵。倾注了爱恨情仇,寄托了悲欢离合,展示了人生艰辛与坎坷等等,所以月在中国文学史的地位和文学艺术中的地位十分重要显赫。中华书局本《全唐诗》收集了四万八千九百余首诗。对唐诗中“月”意象的梳理分析,具有丰富的情感内涵,艺术上也表现出高妙独特之处,很有研究价值。

二、李白李商隐作品月亮意象内涵上的差异

(一)太白心中的明月

李太白可谓一生爱月,与月结下不解之缘,月亮好似他生命中的组成部分,他是我国写月较多的诗人,李白全诗集中与月有关的诗达到三百二十余首,这些诗对后人咏月诗词创作产生了深渊的影响,为中国月文化的形成与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它的诗歌中有很多事以“月”为意象借助月亮,月光来抒发自己的情感。

1.离别相思之愁

当亲人,友人分别时,每个人的内心都有一丝丝不舍和哀愁。自古在诗词中“月,酒,蝉,柳,雨”等多为离别的意象。月则是诗人用的比较多的意象。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聚合而情欢,离散而心悲,在悲欢离合的交织而成的情感时空里,月始终占据着重要的席位。带有浓重的伤离色彩,在李太白的《送张舍人之江东》一诗中,写到了秋日的送别场景。“张翰江东去,正值秋风时,天晴一雁远,海阔孤帆直,白日行欲暮,桑波杳无依,吴洲如见月,千里幸相思。”前三联运用天,雁海,帆,波意象,为相思之情抒发造足了声势,但是仍然处于铺垫的阶段,直到尾联“吴洲如见月,千里幸相思。”一出,前面一直都在酝酿的感情,月的出现,你就知道我在千里之外思念着你,月意象寄托着诗人别后念情,或者可以说月意象和相思之情已经融为一体。“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月意象使诗人离别诗中的抒情主人公能过超越时空,实现现实生活中无法实现而又梦寐以求的情感寄托。是潜意识的一种生动而神奇的外现。诗人得知王昌龄被贬官到偏僻地方的消息之后,却无法与之饯行,只好异地遥寄,将自己的一颗愁心寄予明月,伴随着朋友以之慰藉朋友孤寂和愁苦。在这里月亮成了他寄托友情的信使,是纯洁友情的象征,表现了他与朋友离别相思之情。

2.寂寞失志之悲

太白和东坡有很多相似之处,他们深受儒家学说的影响,积极入世,得到世人的赏识和当事者的重用。但是这条道路并不是想象的那样简单,这条路是坎坷的、是曲折的、是危险的寂寞的不得志的。这是诗人笔下月的意象则是文人、士大夫仕途失意苦闷的流露。寂寞矢志与天上的明月联系在一起。太白的《月下独酌》“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这首诗就借助明月表达了诗人在政治上郁郁不得志的寂寞和悲愤、孤独寂寞这种情感。诗人在孤独痛苦的时候,便深情的邀请天上的明月与自己一起饮酒解闷,在月辉下载歌载舞,虽然月并不能理解诗人此时的痛苦,但是月与影的和谐多少能给诗人带来短暂的快乐。在此,月亮是矢志文人的精神寄托,实则包括了诗人孤影自怜一面,诗人置身于月光之下,此时的月亮自然的与诗人宦海沉浮、仕途坎坷、人生矢志相切合。月也是诗人矢志孤独的慰藉。

3.悲乡恋土之情

男子离家,闺中女子要忍受寂寞相思之苦,而对于离乡弃子的征人游子,他们也同样忍受着怀归故乡、思念亲人的痛苦。对故乡人的思念眷念也是月意象的一个重要的感情内涵。唐代思乡怀人诗中选择入诗的意象是很多的,例如,杨柳、凉风、大雁,它们都能触发离愁,融合离情。但是这些也是受到一定的限制的,而同印万古大川的,明月是天下同景,天涯同时,即月具有唯一性,共存性,能够联系到相隔万里之外的亲人,沟通遥夜相思的亲人。我们耳熟能详的《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一首简单不过的唐诗,却包含着所有游子的心声,情感——思故乡。当诗人看见头上的明月,再到低头时,思乡之情情不自禁的涌上心头,如滔滔江水,一发而不可收拾。

4.宇宙人生之思

月升月落,月圆月缺,月光是流逝的,月光的流逝在生命的时间里展现,因此月光还是生命的,是时间的。中国古人以其特殊的敏感早早开始了对生死,宇宙问题的思考,探索。“人生不满百,常怀千岁忧”(汉乐府.《西门行》)。“人生非金石,岂能长寿考”《古诗十九首》。人的生命在茫茫的宇宙中只不过是沧海之一粟,白马过隙,一瞬而已。人们不仅本能的感受到,而且理智的认识到生命的有限,当人们望月的时候,那亘古不变的一轮月自然会引发诗人对宇宙,人生,永恒,短暂的追溯、探索。李白从“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的醉意中探索者“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的生命哲理。

(二)李义山对月的情结

晚唐的政治经济逐步走下坡路,但是此时伟大的诗人和出色的诗歌层出不穷,屡见不鲜。李义山便是一位伟大的诗人。李商隐,晚唐著名诗人。擅长骈文写作,诗作文学价值也很高,他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因诗文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故并称为三十六体。其诗构思新奇,风格浓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写得缠绵悱恻,为人传诵。但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说。因处于牛李党争的夹缝之中,一生很不得志。死后葬于家乡沁阳(今沁阳与博爱县交界之处)。

可以说李义山是晚唐极具代表性的诗人,在他现存的六百多篇的诗歌中,有六十多首直接写到了月亮,可想而知,不光李太白喜欢以月入诗,李义山对月也是情有独钟,十分的青睐。在他的诗句中月、月光、凉月、斜月、月娥、霜月等意象反复出现。义山重情,多情,他将自己不幸的身世和复杂动荡的时局纳入自己的审美领域中。凄惨的爱情,腐败的政治,动荡的社会,在义山的眼中,任何外在的事物都充满了灰色的情感,悲情的色彩。面对此情此情义山只能隐晦、曲折的把扑朔迷离的意象表现出来。当然越意象很自然的进入义山诗篇,展现着义山的情感世界,抒写着义山的喜悦悲伤,也寄予着他关于宇宙人生哲理的思考。

月在义山的笔下,多以爱情或美好事物的意象出现,也有仕途愁苦寂寞的寓意,当然还有人生哲理的体现。

1.义山的爱恨情愁

《无题四首》之一:来是空言去绝踪,月斜楼上五更钟。梦为远别啼难唤,书被催成墨未浓。蜡照半笼金翡翠,麝熏微度绣芙蓉。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意中人有约不来,杳无踪影。抒情主人公为爱而守候,彻夜未眠,几乎失魂落魄,梦境中的找寻与呼唤也因相距之遥而难以得到同应,匆忙中写就的情书却发现墨迹未浓。蜡烛独照,麝香独熏,人也独自等待!见证这一切的只有楼上那一弯明月。月亮尚且遵守着自己的诺言早早的到来,而意中人却失约且已远在天涯。这让我想起了欧阳修的《生查子.元夜》“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都表达了对意中人的爱怨交织之情。李商隐为爱而苦苦等待,也品味着相思的苦涩与甜蜜:“会前犹月在,去后始宵长”。(《夜思》)欢聚的时间总太短暂,别后方觉时间漫长。语虽浅显而韵味深厚。“归去定知还向月,梦来何处更为云”,(《促漏》)抒情主人公设想别离之后双方一定预想别后相思之苦、再次欢聚之难。因此,无论整首诗所写的是现实中情侣幽会的实际情景,还是睡梦中苦思冥想的虚幻之境,都能让人感到这是怎样一份令人梦绕魂牵的爱情!再如“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无题》)这一经典名句,其手法同样是设想离别之后对方的生活情境:早晨对镜梳妆,一定会因觉察到红颜的衰老而愁叹;夜晚沉吟相思的诗篇,一定会因久久难眠而倍觉月光之寒冷。这些含有月等意象的诗歌,都和义山爱情诗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是残月还是圆月,都成全了义山的爱情诗。

2.仕途的苦闷

在这三首诗里,月亮不再是高高在上,清冷孤傲的自然实体,而是可以倾诉的一切的知己。如《十一月中旬至扶风界见梅花》:“素娥惟与月,青女不饶霜”,《李花》:“李径独来数,愁情相与悬。自明无月夜,强笑欲风天”,《杏花》:“援少风多力,墙高月有痕,为含无限意,遂到不胜繁。”三首诗分别以月下梅花的高洁,李花的清明淡素、杏花的零落自寓,感伤怀才不遇,概叹生不逢时,不为世人所重用。而明月是诗人落寞孤寂的见证人,月痕,月夜,霜月都融入到诗人的内心中。





3.宇宙人生的感悟

在前面已经说过李商隐深处乱世。他一生经历了宪宗到宣宗六位帝王,朝廷腐败无能,朋党之争,宦官专权,藩镇割据等矛盾日益激化,他18岁赶考,屡试不第,文宗开元二年才中进士。但是李商隐一生大多时间生活在夹缝中,受到得势人的排挤,李商隐曾给无数人做过幕僚,一生颠沛流离,居无定所。诗人对时光的流逝,对人生的悲剧命运显得更为敏感,对生命意识的感叹显得更为迫切。他的许多含月的诗都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李商隐懂得儒释道,李白和苏轼也是,都受到这些学说的洗礼。但是李商隐的诗不像李白那样豁达,飘逸。《城外》:露寒风定不无情,临水当山有隔城,未必明时胜肨蛤,一生长共月亏盈。借用肨蛤珠胎于月亮亏盈的神话来抒写感慨,将人生和肨蛤作比较,就像东波把生命和一粟米做比一样。在这里,人生还不如肨蛤,它能和月亮共亏盈。全诗充满了悲情的基调,联想到人生是个不完美的过程,充满了悲愁和感伤。再如《月》:过水穿楼触处明,藏人带树远含清。初生欲缺虚惆怅,未必圆时即有情。前两句很容易理解,后两句则是诗人在抒发人生哲理,写人们总是在叹息月的亏损,并为之惆怅,哀伤,但是却不知月亮圆时也有悲情,诗人劝解人们没有必要为月亮盈亏而惆怅,哀伤。看似安慰,实则是无可奈何,连月圆时人们也有离散的时候,更何况月未圆的时候呢?人生就是这样。

三、总结

中国古代诗人对月情有独钟,月与文人的情感世界更为紧密,与中国的文化有着紧密的关系。愁绪,怀乡,苦闷,爱情,离别,矢志,人生哲理等都和月有着紧密不可分割关系,无论是张若虚,李白,李商隐对月有所喜爱,其他文人墨客对月也是爱不释手。可以说月是千千万万诗人笔下吟咏的对象,是表达情感的外在的事物。但是这些诗人也有各种原因,针对月所表达的情感也不同。文人薛雪在《一瓢诗话》中说:鬯快人诗必潇洒,敦厚人诗必庄重,倜傥人诗必飘逸,舒爽人诗必流丽,寒涩人诗必枯瘠,丰腴人诗必华赡,磊落人诗必悲壮,豪迈人诗必不羁,清秀人诗必峻杰,猥鄙人诗必萎靡,此天之所赋,气之所禀非学之所至也。清代诗论家薛雪的话,指出了风格与人的一致性,是很对的,诗人先天的禀赋对诗人的风格的形成固然有一定作用,但起决定作用的还是后天的生活阅历,后天的学与识。李白诗的豪放飘逸的风格是如此,李义山诗的伤感、凄清、精丽、沉郁,幽深,纤巧也是如此。他们在月的描写中夜有着不同之处。马克思主义告诉我们,考察任何一种精神现象的产生和发展的原因,都不能单单从精神自身去寻找,而应从当时的物质生活去寻找。也就是说“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盛唐和晚唐的社会条件不同,就造就不同的诗人,当然在月上表达的情感也有所不同。李白生在盛唐时期,深受儒家思想的李太白百折不挠的想在政治上有所抱负,但道路是崎岖,坎坷的,月在太白的人生道路上充当寂寞,矢志,悲凉,孤独的情感。太白基本上是在仕途上对月情有独钟。而再到晚唐李义山那里,月在他身边不光是仕途的坎坷,不顺。在情爱上,月也寄托了义山的“”的情思。





①《唐诗三百首》卷一五言古诗第4页

①选自《中国文学史》第十一章李商隐第361页

②选自郁贤皓《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简编》下册第46页

①选自《中国古典诗歌艺术欣赏》风格即人篇第191页

②选自《中国古典诗歌艺术欣赏》诗和议论篇第118页























献花(0)
+1
(本文系胜利郭滨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