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中考适应性测试(一)九年语文总分12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须用0.5mm黑色字迹的签字笔在本试题卷规定 位置填写自己的学校、班级和姓名;2.考生须在答题卡上作答,不能在本试题卷上作答,答在本试题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将本试题卷和答题 卡一并交回;4.本试题卷包括三道大题,23道小题,共8页。如缺页、印刷不清,考生须声明,否则后果自负。一、积累运用(15分)1.选 出加点字的字音、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2分)A.鄙夷(bǐ)恣睢(zhì)哺育(pǔ)销声匿迹(nì)B.绮丽(qǐ)猝然( cù)拮据(jù)更胜一畴(chóu)C.粗糙(cāo)发酵(jiào)穿戴(dài)脍炙人口(kuài)D.处理(chù)冗杂 (rǒng)湍急(tuān)顶礼膜拜(mé)2.依次填入下面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草房子》是一个美好的所 在,她让我们想起浪漫、温馨、遥远,想起浪漫的童话。当我们走近曹文轩为我们搭的《草房子》时,我们的心确实被这样一种气息所。男孩桑桑刻 骨铭心的经历,不幸少年与厄运抗争的悲怆,残疾少年对尊严的,等等,在这所其实并不大的草房子里地上演,给人感人心魄之感,有时甚至催人泪 下,《草房子》里蕴含着一种悲悯情怀,在物质、人情冷漠的现代社会中,显得格外的珍贵和感人。A.弥漫坚持应接不暇丰富B.弥散 坚守扑朔迷离丰富C.弥漫坚守扑朔迷离泛滥D.弥散坚持应接不暇泛滥3.阅读下面的文字,选出对其分析正确的一项( )(3分)①阅读经典需要充足的时间和从容的心境,而匆促的生活节奏,过于丰富乃至泛滥的信息,培植了现代人浮光掠影的阅读习惯。②面对扑 天盖地的碎片化、娱乐化信息,③人们静不下心去欣赏一段风光描写,揣摩一种细腻的心理变化过程;④人们没有耐心细细品味节奏、韵律、布局谋 篇的微妙之处,享受纯粹的文字之美;⑤人们没有时间沉潜到情韵悠长的大部头文学作品中;A.文中加点的“匆促”是形容词,“乃至”是连词, “情韵悠长”是个偏正短语。B.“阅读经典需要充足的时间和从容的心境”在这个单句中,“经典”是主语。C.句子①是一个并列关系的复句。 D.③④⑤三个句子的顺序有误,正确的顺序应该是⑤③④。4.下列各项中表述正确的一项是()(3分)A.老舍,现代著名作家,我们学 过的散文《石榴》和戏剧《茶馆》都是他的作品。B.《邹忌讽齐王纳谏》出自《战国策》,这部编年体史书是西汉末年刘向编订的。C.《红岩》 中的江姐曾在地牢里创造了一个奇迹:把地牢挖穿。她牺牲后,白公馆的难友们就顺着她生前挖的秘密通道,逃出了虎口。D.《简爱》中的简·爱 收到表兄的欺负,后来又被舅妈关进红房子,这让她感到“心灵上的痛苦”。5.古诗文默写(5分)怀旧空吟闻笛赋,。,星河欲转千帆舞。晓镜 但愁云鬓改,。,宫阙万间都做了土。苟全性命于乱世,。二、阅读理解(55分)(一)阅读下面古诗词,完成第6题。(3分)闻王昌龄左迁龙 标遥有此寄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龙标野宴王昌龄沅溪夏晚足凉风,春酒相携就竹丛。莫 道弦歌愁远谪,青山明月不曾空。6.对上面两首古诗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李白诗中的“五溪”是实写,可见迁谪之荒远,道路 之艰难。B.王昌龄时中的“明月”已人格化,是作者遣怀寄情的对象。C.两首绝句都描写了时令景色,或暮春落花,或夏晚凉风,都渲染了一种 凄楚忧伤氛围。D.李白诗中的愁是怀人之愁,怀念友人因被贬谪而远离的愁绪;王昌龄诗中的愁是远谪之愁,衬托自己寄情山水的旷达之情。(二 )阅读选文,完成问题7-10。(14分)【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 ,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见 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 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 不足为外人道也。”(选自《桃花源记》)【乙】纪水沙连蓝鼎元自斗六门①沿山入,过牛相触②,溯浊水溪之源。翼日可至水沙连内山,水沙连屿 在深潭之中,小山如赘疣,浮游水面。其水四周大山,山外溪流包络,自山口入,汇为谭。潭广八、九里,环可二、三十里。中间突起一屿。山青水 绿,四顾苍茫,竹树参差,云飞鸟语。番③绕屿为屋以居,极稠密。屿无田,岸多蔓草。番取竹木结为桴,架水上,藉草承土以耕,遂种禾稻,谓之 浮田。水深鱼肥,且繁多。番不用至罾罟④,驾蟒,甲挟弓矢射之,须臾盈筐。发家藏美酒,夫妻子女,大嚼高歌,洵⑥不知帝力于何有矣。蟒甲⑤ ,番舟名,刳独木为之;划双桨以济。大者可容十余人,小者三、五人。环屿皆水,无陆路出入,胥⑦用蟒甲。外人欲诣其社必举草火以烟起为号, 则番刺⑧蟒甲以迎;不然,不能至也。嗟乎?万山之内,如有此水;大水之中,有此胜地。浮田自食,蟒甲往来,仇池公安足道哉!武陵人误入桃源 ,余曩者尝疑其诞;以水沙连观之,信彭泽⑨之非欺我也。(选自《台湾古文游记选注》,有删改)【注释】①斗六门:台湾斗六市。②牛相触:地 名,位于埔里镇南村里东部。③番:这里指岛上原始居民。④罾罟:泛指渔网。⑤蟒甲:一种独木舟。⑥洵:实在。⑦胥:全,都。⑧刺:划。⑨彭 泽:指陶渊明。7.选出加点字意思不相同的一项()(3分)A.环可二、三十里潭中鱼可百许头(《小石潭记》)B.则番刺蟒甲以迎 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出师表》)C.仇池公安足道哉策之不以其道(《马说》)D.大水之中,有此胜地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岳阳楼记》)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5分)(1)番绕屿为屋以居,极稠密。此处不得答题(2)武陵人误入桃源,余曩者尝疑 其诞。此处不得答题9.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断两处)(2分)外人欲诣其社必举草火以烟起为号10 .找出甲乙两文中侧面写出人们与世隔绝的句子。(4分)此处不得答题(三)阅读选文,完成问题11-12。(5分)国学如何融入青少年 现代生活2015年11月12日在团中央网络影视中心青少年国学教育办公室《文化正道国学宝典》现场,一场关于青少年成长与国学教育的研讨 会正在热烈地进行着,多位知名国学及教育专家对于当下国学学习的重要性,以及国学学习如何能够真正走进孩子们内心进行了研讨,这里摘发部分 专家发言。我们现在的社会,虽然不至于说道德沦丧那么严重,但是我们传统文化中关于道德部分的作用,显然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很多道德的约 束,已经不起作用了。所以,对于青少年的国学教育,应该让他们了解什么是我们传统的道德,传统的道德和西方的道德有什么区别,怎么样能让 二者有效结合、相得益彰。这个不光是《弟子规》《三字经》里面提到的教你怎么走路、怎么行礼这种形式上的内容,更重要的是,人内心的一种素 质、一种修养,激发人们内心对于文化的一种追求。(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中国比较文学会名誉会长乐黛云)我认为国学在今天的发展需要走“ 三化”的道路,即现代化、生活化、社会化,没有现代化国学不能发展,没有生活化国学不能扎根,没有社会化国学走不进大众。国学教育的生活化 是贯穿在中小学青少年教育的所有内容所有学科当中的。因此,不要光停留在记忆、背诵、唐装、汉服、作揖、鞠躬等这些“源流之学”上,更应重 视断裂得更厉害的“源流之用”,要教孩子们学会如何在生活中运用国学,而不是“高才低能”。我做过一个课题,把小学生的生活技能分成60 个项目,从洗脸、刷牙、擦鼻涕、擦屁股这些最基础的知识开始,告诉他们国学就是生活,结果这门课对孩子们成长的帮助极大,反响也最好。我还 把《弟子规》变成10个小故事,还布置了10个练习项目,让孩子们反复练习,一周下来,他们的习惯在慢慢改变。不要小瞧这些琐事,做好了这 样的教育,才是落实了基础教育的以人为本,不是以人为物、以人为工具,而是以人为目的,国学教育不能走说教的老路!(中国管理科学院国学与 管理研究所所长、教授于江山)近年来,国学在不断走向复兴,为什么现在要复兴呢?因为在上个世纪初,也就是新文化运动造成对传统文化的割 断,所以在我国进行改革开放、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过程当中,中华文化也面临一个伟大复兴的时代,现在国学复兴呈现一个非常好的势头,从 民间到学界,到官方,到新闻媒体,成为全社会一个良性的互动。现在的国学在当代主要是针对青少年,因为我们国学的断裂大概100多年,现在 的三四代人都断裂了,他们现在要重新读懂可能比较麻烦,所以我们国学首先想到青少年是重点,当然成人、老年人如果有这个基础,也需要学习。 在国学复兴过程当中,出版物也很多,在国学传播当中出现了一些问题,比如说现在过分地强调单纯背诵,有可能就会重新回到过去的道路上去。咱 们的国学教育,我觉得应该是以社会主义教育为核心,学会做人做事,为人处世,所以不能光是硬记,还是要理解,要和现实的日常生活结合,这样 可能使得国学活起来,不死记硬背地记在脑子当中,而要与我们的日常生活结合起来,要让国学融入我们的现代生活中,在现代生活当中来传承国学 ,同时也创新国学,我觉得这才是我们国学教育未来的发展方向。(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教授韩星)11.根据以上材料,选出说法错误的一项( )(3分)A.在我们现在的社会中,传统文化中的道德的作用并没有发挥出来。B.国学走进现代化、生活化、社会化才能得以发展。C.上 个世纪初,新文化运动造成对传统文化的割断,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过程中,中华文化也面临一个伟大复兴的时代。D.国学的断裂大概10 0多年,现在的三四代人都断裂了,成年人和老年人都需要学习国学。12.以上三位专家的发言告诉我们国学应该如何融入青少年的现代生活?( 2分)此处不得答题(四)阅读选文,完成问题13-18。(20分)那年的欢喜郑彦英(1)那年,我上高小,暑假的时候,咸阳北塬上 的马庄逢集,母亲给了我两毛钱,叫我带三个弟弟到集上逛逛,顺便买一斤盐。?(2)一到集上,小弟就兴奋地指着吃食摊子嚷嚷:“油糕、麻糖 ,还有馄饨。哥,妈不是给你钱了吗!”(3)我一声喝住:“还要买盐呢!一斤盐两毛钱,能吃半年。一碗馄饨两毛钱,一吧嗒嘴就没了!”(4 )小弟没敢再吭声,二弟和三弟见我瞪眼,也都噤了声。(5)集市东头是百货店,那里卖盐,但是要到那里,必须穿过叫卖各种吃食的街道。我就 在街道上走得很快,唯恐哪个弟弟被什么美食钩住了。当然最担心的还是我的小弟,就拉着他的手走,没想到他走到一个炒凉粉摊跟前,猛然挣脱我 的手,坐在条凳上。(6)二弟和三弟都看着我,其实我也被炒凉粉那特别的香味馋得直咽口水,但我还是去拉小弟:“走,买盐去。”(7)小弟 不走,死犟着坐在炒凉粉摊前,我把他提起来,他又坐下去,如一摊泥。(8)炒凉粉摊的师傅很懂公关,知道我主事,就不看我,有意大声叫卖: “吃一口能解一年馋,才五分钱一盘!”说着就开始炒,油在鏊子里发出嗞啦嗞啦的声音,引得我肚子里的馋虫乱爬。?(9)我不再吭气,心里盘 算着,吃一盘凉粉,就要少称二两半的盐!于是我吼:“走,不走不要你了!”(10)但是我吓不倒他,小弟铁了心,他硬着头皮死坐着,不看我 。(11)我实在没法子了,捏着口袋里的两毛钱,转过身,背对着三个弟弟和炒凉粉摊。但是,炒凉粉师傅的每一个动作发出的声音,我都听得清 清楚楚,特别是炒到最后,铲锅底那一层黄灿灿的凉粉锅巴的时候,师傅有意铲得浅,铲得慢,一下一下地,引诱着一街的人。(12)凉粉铲到盘 子里了,筷子重重地放到矮桌上,随后,放凉粉盘子的咯噔声响在小弟的面前。(13)我还是不转身,我知道三个弟弟这时候肯定都看着我,等我 发话。(14)二弟拽拽我的衣服,小声地叫:“哥!”三弟见我不吭声,走到我面前,怯怯地看着我。我低下头,深深地吸了一口气。(15)这 时候小弟说话了:“哥,闻着把人香死咧,我只吃一口,剩下的你们三个吃。”(16)小弟这句话后来感动了我几十年。当我转过身来的时候,看 见小弟眼巴巴地看着我,我软软地说了一句:“吃吧。”他立即笑了,拿起筷子,却只夹了小小一点,放到嘴里,没敢嚼,似乎在等着凉粉化在嘴里 ,等到咽的时候,声音却很大,我知道那是和着口水咽下去的。(17)小弟站起来,把筷子递给我,真诚地说:“哥,好吃得不得了,里头还有豆 瓣酱呢!”我说:“我不爱吃凉粉,你们三个吃。”说着把筷子递给二弟。(18)二弟和三弟推让着,一人吃了一口,又让我吃,我自然还是推。 小弟夹起一筷子炒凉粉送到我的嘴边,那棕红的酱色,那飘忽的白色蒸汽,顿时攻破了我的所有防线。?(19)我吃了,我有意咽得很快,却不张 嘴,让那美味在嘴里回旋,同时把筷子递给小弟。(20)小弟又推,我便把凉粉在盘子里分成三堆,让他们一人吃一堆,然后把筷子往矮桌上一放 ,说:“你们吃,我去付钱。”(21)我怎么也没有想到,三个弟弟吃了两堆,剩下一堆,让我吃,我问是谁没吃,二弟说是小弟没吃,留给我的 。(22)我没有再说话,其实也就小小三块,我吃了一块,夹起两块,喂到小弟嘴里。(23)回到家里,母亲见我们弟兄四个满面红光,什么也 没问,就招呼我们吃饭。我把盐袋放到盐罐子上,母亲掂了一下,笑着说:“吃饭。”(24)从这天开始的几个月里,我总觉得饭菜的味道淡了, 少放了盐。我悄悄地问几个弟弟,他们也说感觉出来了,不敢问。(25)多年以后,我问母亲那天掂出盐的重量没,母亲笑着说:“咋能掂不出来 ?”(26)我又问:“你知道我们把钱花在啥地方了?”母亲笑笑说:“五分钱买了四个娃的欢喜,还有比这便宜的事吗!”(选自《今晚报》, 2015年6月18日,略有改动)13.阅读(5)-(22)段,以“凉粉”为线索概括情节,完成下面表格。(4分)吃凉粉14.选文的② ③段为什么要写“我”与弟弟对话?(3分)此处不得答题15.“我只吃一口,剩下的你们三个吃。”结合上下文内容分析小弟弟这一句话为 什么会感动了我几十年?(3分)此处不得答题16.选文第(16)段划线句子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4分)此处不得答题 17.赏析选文(18)段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3分)那棕红的酱色,那飘忽的白色蒸汽,顿时攻破了我的所有防线。此处不得答题18 .艰难困苦与幸福欣喜交融,是这篇文章有了打动人心的力量,纵观全文,你如何理解题目中的“欢喜”的含义?(3分)此处不得答题(五) 阅读下面的选文,完成问题19-22。(13分)为什么脑力劳累时更容易发胖?范志红①很多女生都因为身体发胖而烦恼。一方面,她们觉得脑 力劳累时特别容易感觉饥饿,不吃不行;另一方面,她们觉得肚子上特别容易长肥肉。这是为什么呢?②其中当然是有道理的。秘密就在于大脑的特 殊胃口。大脑和整个神经系统都有自己的“甜口味”,它们极度偏爱葡萄糖,依靠它来供应能量;而不喜欢使用脂肪来作为能源。一旦血液中的葡萄 糖含量降低到一定水平以下,大脑就会工作效率低下,比如注意力难以集中,思维迟钝,昏昏欲睡,就像早上不吃饭的学生到了上午第四节课的感觉 那样。葡萄糖供应严重不足时,大脑就要闹罢工,感觉就是眼前发黑,意识模糊,甚至发生低血糖昏迷。③相比而言,肌肉就不那么挑食。虽然也优 先使用葡萄糖,但是血液中葡萄糖含量下降的时候,它们很愿意切换能源,靠脂肪酸来供能。跑短跑的时候是消耗血糖的,跑长跑的时候,肌肉组织 总是以消耗脂肪为主。这是因为血糖总量非常有限,糖原储备也不多,需要节约留给大脑使用,不能放开了用。肌肉组织相当懂得顾全大局。所以, 只要坚持长距离跑步,减肥的效果就会相当好。但是,如果我们是复习考试,或者正从事其他高强度的脑力活动呢?大脑需要消耗葡萄糖,血糖就必 须供应。而血糖被大脑使用而降低到一定程度之后,人的反应就是饥饿来袭,食欲上升。所以,用脑强度大的时候,人们会更容易饿,更想多吃淀粉 类的食物或甜食。④可能你会问,既然大脑都把葡萄糖用掉了,怎么还会胖呢?问题是,三餐食物中还含有脂肪啊!因为复习考试等高度用脑期间身 体的肌肉基本上没有运动,所能消耗的脂肪非常非常少。大脑又不用这些脂肪。所以,食物中的碳水化合物固然能够消耗,脂肪却很容易“富余”下 来,变成身上的肥肉。最糟糕的一种情况是,吃的食物是高血糖反应的食物,也就是精白细软的淀粉类食物,以及各种甜食甜点心之类。它们飞快地 升高血糖,过高的血糖又迫使大批胰岛素出动,胰岛素本来应当把很大一部分血糖赶进肌肉细胞里,存成肌糖原,或通过运动消耗掉。但是,很多脑 力劳动者肌肉本来不发达,运动量又实在太少,肌肉接纳葡萄糖的能力太有限,于是一部分血糖就只能被用来合成脂肪。胰岛素的功能之一,就是抑 制脂肪的分解,促进脂肪的合成。所以,血糖控制有问题的人,会比别人易胖难瘦,也与此大有关系。⑤很多本来很纤弱的女学生,经过考研之后, 往往会胖上几斤;那些整天忙着开会、忙着写项目报告的博士教授们,肚子越来越膨胀……这没有什么奇怪的,因为道理就是如此。⑥也有人会问: 看那些历史人物的图画,文人墨客都是仙风道骨的样子;看看上个世纪那些学问大家,似乎也都是偏瘦的体型。他们怎么就没有胖呢?我们现在的学 者教授为何很多人都大腹便便呢?⑦既然已经知道了其中的道理,而要想远离这种因为动脑多动腿少的肥胖,其实也并不太难。一方面,要破解运动 少的错误生活习惯,每天保证至少半小时的运动。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工,运动之后,全身血液循环畅通,大脑供血供氧充足,餐后困倦、一动脑子就 想睡的问题一扫而光,学习效率反而更高,工作效果也自然更好。另一方面,要避免餐后血糖的快速上升,让血糖保持在正常范围当中,无需劳烦胰 岛素大部队出动应急。方案之一就是吃消化速度慢、血糖反应低的食物,用全谷豆类来替代精米白面,配合数量充足的蔬菜和少量肉蛋奶。方案之二 就是一日多餐,三餐时减少主食,在餐后两个小时再加一点水果或酸奶,让血糖波动变得更加平缓。(摘自营养学家范志红博客)19.为什么脑 力劳累时更容易发胖?请用简洁的语言分条叙述其原因。(3分)此处不得答题20.分析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3分)此处不 得答题21.选文第⑦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4分)此处不得答题22.对于脑力劳动者如何远离肥胖,文章给我们提 出了哪些具体建议?(3分)此处不得答题三、作文(50分)23.从以下两个作文题中任选一个你感悟最深的来写。(一)命题作文人离不开空气,有空就会有风。风,有自然,有社会的;有顺风,也有逆风;有暖流,也有寒流;有的风清神,有的风乱心;有时逆风使鸟高飞,有时顺风使鸟落地。。。。。。我们在风中生活,在风中行进,在风中成长。请以“行走在风中”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可以记叙经历,抒发感情,发表见解等;②字迹工整,书写规范,字数600~800字;③文中请不要出现真实的姓名、校名;④文中不得引用、抄袭本试卷阅读理解部分的材料。(二)半命题左岸在法国,是一个咖啡云集的地方,也是一个得以让人的心情放松的地方,如果每个人的内心里都有一个左岸的话,那我们在受伤或者是烦恼和难以抉择的时候,都可以在心灵左岸的空间得到心灵上的回旋和滋养。请以“,我心灵的左岸”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①若将半命题题目补充完整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可以记叙经历,抒发感情,发表见解等;③字迹工整,书写规范,字数600~800字;④文中请不要出现真实的姓名、校名;⑤文中不得引用、抄袭本试卷阅读理解部分的材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