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他是明朝唯一一个从一开始就看透朱元璋的人,不做大官活得很长寿

 江山携手 2019-12-08

明朝朱元璋,出身贫寒,依靠打仗才得以摇身一变成为一代帝王。然而,今天要说的人,并非是他朱元璋,而是他的小舅子——郭德成。

从史实上看,似乎朱元璋的这个小舅子看似迷糊,却是个深藏不露的人物。还说他是明朝之中唯一一个能够看透朱元璋的人,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据记载:“季弟德成,性通敏,嗜酒。”

对于这个郭德成,不熟悉他的人对他的印象就是酒鬼一个,终日嗜酒烂醉,就连封官他都不在意,一心只想要好好的喝酒。

据《明史》记载:太祖以宁妃故,欲贵显之。德成辞。帝不悦。顿首谢曰:“臣性耽曲糵,庸暗不能事事。位高禄重,必任职司,事不治,上殆杀我。人生贵适意,但多得钱、饮醇酒足矣,余非所望。”帝称善,赐酒百罂,金币称之,宠遇益厚。


看到这里,或许有人真的会觉得他傻,放着好好的高官不做,只是想要喝酒作乐,但是,看到后面他的做法,以及发生的事情,你才会发现,原来这个郭德成是大智若愚啊!

机智保命

据《明史》记载:尝侍宴后苑醉,匍匐脱冠谢。帝顾见德成发种种,笑曰:“醉风汉,发如此,非酒过耶?”德成仰首曰:“臣犹厌之,尽剃始快。”帝默然。既醒,大惧。佯狂自放,剃发、衣僧衣,唱佛不已。

在醉酒犯下大错之后,若是他不知道弥补,或者弥补的方式不对的话,那么郭德成很可能就会因为这次的事情而殒命了,好在他机智过人,让朱元璋认为他是真的讨厌头发,而不是嘲笑暗讽他,才逃过一劫,还让朱元璋认为他不过是一个醉汉罢了。

识破试探,从容应对


据冯梦龙《智囊全集》记载:洪武中,郭德成为骁骑指挥。尝入禁内,上以黄金二锭置其袖,曰:“第归勿宣。”德成敬诺。比出官门,纳靴,佯醉,脱靴露金,阍人以闻,上曰:“吾赐也。”或尤之,德成曰:“九阍严密如此,藏金而出,非窃耶?且吾妹侍宫闱,吾出入无间,安知上不以相试?”众乃服。

朱元璋用此计试探郭德成,想看看他是否有能够保守秘密的能力。这让郭德成一眼便看穿,但他又不想要得到朱元璋的信赖,朱元璋让他不能告诉别人,那他就必须让别人知道。为了不让自己获罪,因此他便再次以他的醉汉身份出场,假装喝醉了,把金子放在鞋子里,还刻意的将其遗落在路上。

这样的举动,让朱元璋彻底的认为,这个郭德成就是一个醉汉,难成大事。但当其他人以此嘲笑郭德成时,他却又说,从宫中带出金子是不可能的事情,这说不定是个试探,这说不定是个试探呢。因此,他又得到了众人的佩服。


但是,这样的做法虽说表明了他有过人的洞察能力,但是却不能说他看透了朱元璋,也不能说明他有多机智啊。

这就要看之后发生的事情了,也是到了这个时候,才能知道这个郭德成可比看上去的要精明太多了。

预知祸患,提前规避

朱元璋是依靠打仗上位,既然如此,那么他的身旁必定有着大把的功臣,而对于开国功臣,许多的皇帝都采用了兔死弓藏的手段,更不要说是朱元璋这样疑心病非常重的人物了。从多次试探郭德成就可以看出来,虽说郭德成终日以一副酒鬼的形象示人,也表明了自己不追求名利,之追求饮酒的心。但是还是要经过多次的试探朱元璋才能够放心。


而郭德成明显是看出了像朱元璋这样的君主,日后必定会诛杀功臣,而这也确实是发生了。

据《明史》记载:后党事起,坐死者相属,德成竟得免。

在朱元璋疑心病大发的时候,他一连将多少昔日功臣处死,所以威胁到其皇位的臣子都一一的死去了,而郭德成则是由于他早就看穿了朱元璋的本性,因此他早早的就过好了提前规避工作,让朱元璋相信,他郭德成是一个难成大事的酒鬼,因此在朱元璋对功臣进行大清洗的时候,并没有将郭德成也放在需要清洗的目标之中。

所以才说郭德成是明朝唯一看透朱元璋的人,而他放弃大官,而保全性命的举动,更是让人觉得其当真是大智如愚啊!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