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曼殊书信》10-12

 昵称16627923 2019-12-08


                    致刘三(9月29日·上海)

季平我兄足下:

在东拜读手示,已经奉答,并付上书籍教册、相片四张,想已尘清鉴。

曼昨由东京回沪,本欲趋杭一叩高斋,并小住西湖。友人均劝曼勿行,盖曼归时在长崎旅馆沾寒疾,卧床八日,回此惟有一身瘦骨而已。

曼抵沪时,适申公老太太前数日已东渡(闻令弟子守民亦已东游)。今无有住留之处。旧交都不相逢,殊难为计,今决于此少作勾留,即返东与母亲同居。此次由东临行,在家姊1处筹得九十元,今以一病用罄。昨日向黄晦闻2君处借得元余,作零用耳。故今欲再问兄处告假四十元。去冬借款,迄未奉还,殊大失信。虽在知交,然无时不耿耿也。今曼于他处告贷无门,惟待兄款一到,即行东归。后此情形,容当续陈。肃此敬颂起居,不胜待命之至!

款乞寄至:上海铁马路爱而近路国学保存会藏书楼黄晦闻‚君转交苏湜可也。盖曼现暂居此处。

                           八月二十二日     弟曼拜

    1、家姊---曼殊的姐姐叫榎(jia假)本荣子。她是河合仙(曼殊养母)与苏杰生(曼殊的父亲)婚前,与其原来的丈夫所生。

   ‚2、黄晦闻---名节,广东顺德县人。近代著名学者、诗人。详见本书第39页《读晦公见寄七律·说明》。曼殊当时寄居的国学保存会藏书楼,系黄节与邓实等1906年毁家而办的中国第一所私立图书馆,目的在于保存我国珍贵的典籍。


李蔚注《曼殊书信》11

                       致刘三(10月17日·上海)

季平我哥垂鉴:

    前抵沪奉上一笺,向兄再借四十元,作返东路费。今将二旬,尚未蒙赐复,日以怅怅。抑兄尚未接吾信否?弟今居此,日复一日。前乡友借去三百余元,弟已寄书速1其来申,第今亦杳无消息,殊难为计。今再乞兄为筹一款寄下,俾得早日成行,免虚掷韶光。归东后当筹还。否则,尚望兄有以教弟也。余未细陈,即请

    清安!

                                九月十一早    弟湜叩‚2

寄款乞寄:黄君晦闻转交苏湜。幸甚。

再启者:前在东寄上书籍、相片等件,均妥收否?兄作书未免太略。我兄为况,及明春行止如何?乞详示之。兄如能设法,令弟时得追随左右,即大快事!盖弟舍与故人留连风景之外,无一足以消忧也。兄意何如?乞早教我,以定去留。弟以沪渎3ƒ非久居之地,且无故人,不得不急谋返东,奉母居乡。兄如能为谋他住,则无不可。惟兄知弟情性,必有以教我也。

 1、速---催促。

‚2、 叩---叩首。

ƒ 3、沪渎---上海。



                     复刘三(10月21日·上海)

刘三我兄足下:

十二日接到复书,并洋十五元,感激无已!适兄经济拮据,愧甚!

弟现舟资未足,故未能定期东渡,日与去病先生对床风雨,意极可亲。前剑公、吹万‚两公来申,酒家相谈数日,乐甚,惟咸以不见兄为憾耳。剑、吹两公已往淞江ƒ矣,兄何时可以来申,得聚首之乐耶?

      少公„无一书至,其老太太及令弟子等于前月东渡,今尚未见来信,殊耿耿!兄捐入《天义》…之款,弟到东即交申公便是。申公忙甚,不易抽身回国。

兄近日诗怀,又饶几许?前寄晦闻大作,殊妙,殊妙。曼昨夕于佩公筵上,得一晤梨花馆†,彼殷殷为问刘三何处,兄其速来一醉谢彼否乎?余未细陈,顺颂

    起居弥健!

                              九月十五日   曼拜

      1、去病---陈巢南,名去病,号佩忍,详见本书第47页《柬法忍·注1》。

     ‚ 2、剑公---高旭(1877-1925),字天梅、剑公、钝剑,江苏金山(今属上海市)人。南社发起人之一。历任同盟会江苏分会会长、众议院议员等。   吹万(1879-1958)---高燮,高天梅之叔父。叔侄二人均以诗文著名。

    ƒ 3、淞江---指高燮、高旭叔侄之原籍上海市金山县张堰镇。此处秦山之麓,高家占地十亩筑为“闲闲山庄”。

„ 4、少公---刘师培亦名金少甫,号申叔。

     …5、《天义》---刘师培何震夫妻于1907年6月10日在日本东京创办之《天义》半月刊。其宗旨为:“破坏固有之社会,实人类之平等”。

     †6、 梨花馆---上海一妓女。



李蔚注《曼殊书信》12

                      致刘三(11月28日·上海)

刘三我哥足下:

匆匆握别,无一书至,殆以曼根器1浅薄,不屑教悔,见弃之速,情奚以堪?

曼前此所为,无一是处,都因无阅历,故人均以此疏曼。思之成痗2‚。第天下事,无有易于骂人者。曼处境苦极,深契如兄,岂不知之?家庭事虽不足为兄道,每一念及,伤心无极矣!嗟乎,刘三,曼诚不愿栖迟于此五浊恶世3ƒ也。

前太炎有信来,命曼随行,南入印度。现路费未足,未能豫定行期。曼下月初可以返东,顷已谢绝交游。惟望兄勿弃我太甚而已。天寒风厉,依望珍重!暇时望有以教曼也。

                十月二十三   弟曼殊顶礼4„

 1、根器---佛教用语。佛教以木譬喻人性曰根,根能成物曰器。 泛指禀赋。

‚ 2、痗(mei妹)---忧病。

ƒ 3、五浊恶世---佛教对人世的称呼。五浊:劫浊、烦恼浊、众生浊、见浊、命浊。

„4、顶礼---双膝下跪,两手支地,以头顶尊者之足,是佛教徒最崇敬的礼节。



                    复刘三 (12月4日·上海)

刘三我兄足下:

谨接二十七日赐复,知不余弃,快慰何言?至云责兄,则余岂敢?前书如怨如诉,盖郁怫使然,宁如兄有湖山佳致,黄酒消忧者哉?

比来1愁居,朗生、千里、晦、枚‚2连日邀饮,坚辞不得。兄闻之,得毋谓曼忘却兄言乎?幸怜我也!

顷须俟剑妹ƒ3来,方能定日东行。剑妹十五回乡,云一周可返,今逾半月尚未来,殊邑邑4„。

昨闻效鲁5…有主《神州》6笔政之说,未知确否耳?佩公7†尝言兄与彼素有芥蒂,第何所因,能见告否?申公8‡有意明春返居沪渎9ˆ,以留东费用繁浩,且其老太太远适异国,诸凡不便故也。

    近日功课忙否?暇时乞兄为我署“翁山女语”四字(或加“屈”字),各如钱大,盖家母将以《女语》付剞劂10‰,流传日本。《女语》一卷,出屈大均Š11《广东新语》,此系清朝禁书,兄见过否?前承允题《梵文典》,大作已就否?如兄肯为曼传,若赠序体,最妙!因知我性情遭遇者,舍兄而外,更无他人矣。千万勿却。知已之言,固不必饰词以为美,第12摹余平生伤心事实可耳。(曼今年二十四)。奉寄《国粹学报》13一册,《天义》二册,《社会主义讲习会报告》14一纸,乞检收。

前数日上海亦下微雪,连日寒凝,又无缘侍兄左右。伏维珍重,以慰劳想也!

                             十月二十九日   曼殊顶礼

     1、比来---近来。

‚ 2、郎生---包天笑。  千里---杨天骥(1880-1960),江苏吴江人。  晦---黄晦闻。

枚---邓秋枚。

ƒ 3、剑妹---何震,号志剑。

„4、 邑邑---同“悒悒”,不乐貌。

… 5、效鲁---秦毓鎏(1880-1937),江苏无锡人。曼殊在日本东京青年会时的朋友。

      6、《神州》---《神州日报》,1907年于右任在上海创办。

† 7、佩公---陈去病。

‡ 8、申公---刘师培。

ˆ 9、沪渎---上海。

‰ 10、剞劂(jijue机厥)---雕板。

Š 11、屈大均---字翁山,广东番禺人。明末清初著名文学家,反清志士。

12、第---只。

13、《国粹学报》---邓实、黄节在上海所办月刊,宗旨为“发明国学,保存国粹”。_

14、《社会主义讲习会报告》---张继、刘师培等1907年在东京组织“社会主义讲习会”,在《天义》杂志上,译载了《共产党宣言》第一章《资产者和无产者》,发表了恩格斯为《共产党宣言》英文版所写的序言,刊登了《共产党宣言》其他章节和《家庭、私有制及国家的起源》的个别段落,刘师培并为《共产党宣言》中文版的出版写了序言。据现有资料,是为马列原著中文传播的开端。但社会主义讲习会同时又鼓吹无政府主义。曼殊向刘三寄的当是这类文件。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