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继续来叙述宇文昭仪的事迹。宇文氏嫁给李渊以后,没有·多久就发生了一件重要的事情:那就是李渊取代隋朝成为了唐朝的开国皇帝,并且改年号为武德元年(618年)。李渊继位以后,他有立皇后的想法,于是咨询一下宇文氏,想立她为皇后,但是宇文氏沉思了一下,就坚决拒绝了。根据《旧唐书·列传第十四》记载:“高祖初即位,便欲立为皇后,固辞不受“。当然,宇文氏的意思,李渊还是很清楚,于是就是册封她为品级比较高的妃子,就是昭仪。宇文氏这个昭仪的位置,一直持续到她去世为止(44岁)。在李渊所有的妃子中,论起出身,宇文氏是最高的,如果立她为皇后,在一般情况下,大臣不会有反对意见的。宇文昭仪,对待李渊的几个级别较高的妃子,也很有礼貌,“资敬奉上,因心必尽”。在宫廷中,宇文昭仪是个美丽动人的女子,她发挥出了自己裁剪衣服和刺绣方面的出众才能。尽管唐初崇尚节俭,但宇文昭仪还是打扮得非常得体和漂亮,“冰罗雾縠,色斓云蔚”。这段话的意思是,宇文昭仪穿着白色绸子(罗是一种稀疏而轻松柔软的丝织品),如同薄雾般的轻纱,非常美丽,色彩错杂,如同云彩一样绚丽华美。 ![]() 实际上,关于唐代后妃的日常服饰,在文献上有着非常详细的记载,但多半是礼仪上的服饰。至于日常穿着,很少有着清楚细致的描绘,宇文氏的墓志可以说是提供了比较生动形象的描述,在平时也可以穿得比较具有个性些,所用的材料应该是一些优质的纺织品,比较接近日常的服饰风格。除此以外,宇文昭仪还擅长古典乐器,能够演奏出美妙动听的音乐,她时常还喜欢设计和刺绣各种花纹,如生动活泼的龙凤形像,很可能是宫廷服饰的风格,“云霞缠弦,文飞龙凤”。在宇文氏年幼的时候,她对于刺绣和缝制衣服非常感兴趣,在进入宫廷以后,更是时常制作这类的手工艺术品。关于宇文昭仪的容貌和形象,在史书中没有记载,但是墓志却有着比较生动的描述,“珠珰引月,绶带摇风,理金翠以徘徊,自流光景。“ 宇文昭仪带着一种比较重要的装饰品,满缀着各种珠子,可能使用镶嵌的艺术技巧,腰上松松的系着象征她昭仪身份的绶带,迎风飘动,她轻轻的整理好金翠(黄金和翠玉制作的装饰品),往返回旋的步行着,自然呈现出一种美丽的光辉。我再顺便谈一下金翠这种装饰物。金翠在古代后妃的服饰上是比较重要的,据说在东汉时期佩戴金翠就成为一种制度,“太皇后花胜上为金凤,以翡翠为毛羽,步摇贯白珠八”,从中就可以看出墓志所说的金翠就是这样的头饰,不过还需要一些翡翠鸟的羽毛作为装饰。在晋代以后,金翠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所用的珠子和头饰也不少,被当时的人认为很奢侈。 ![]() 宇文昭仪在武德二年(619)以后先后生下了两个皇子,就是韩王李元嘉和鲁王李灵夔。宇文昭仪的两个儿子,都喜欢阅读、书法、音乐,感情上非常好,年龄上相差不太大。墓志在提到两位皇子的时候,是这样评价的,“体东平之乐善,弘河间之好书”,与史书的记载是一致的。据说,东汉明帝刘庄的弟弟东平王总会说起一些做人的道理,也为刘庄所喜欢;河间王是来自西汉的事迹,据说他特别喜欢收藏各类书籍,尤其是比较古老的版本。根据《旧唐书》记载,李元嘉,“聚书至万卷,又采碑文古迹,多得异本”,是一位比较好学的皇子。但是在贞观六年,宇文昭仪身体出现了疾病,当时她的儿子李元嘉,时年十五岁,在璐州做刺史,听说了以后,就内心不舒服。仅仅过了两年,也就是贞观八年,年仅四十四的宇文昭仪就病逝了,正好是在夏季。当时的李渊好几年前就已经退位了,居住在大安宫,宇文昭仪可能就带着年幼的儿子搬到那里生活,不过大安宫的环境比较潮湿。李渊和李世民听说了宇文昭仪去世的消息以后,还是很悲痛,尤其是李世民还安慰李元嘉和李灵夔。最后,李世民还得到了李渊的同意,追赠宇文昭仪为徐国太妃。假如宇文昭仪在李渊后面去世的话,那么她会被册封为太妃。我们最后来谈谈宇文士及的情况。宇文士及与县主结婚以后,有了至少两个子女,其中一个女儿早逝,另外一个儿子在史书上没有记载他的名字,他很早就被封为郡公的爵位,在父亲去世以后,就继承了郢国公的爵位。后来宇文士及的儿子宇文崇嗣(可能是长子),还当任过尚輦奉御和殿中丞的职务,他的曾孙女与永王的第二个儿子李伶结婚,但是在她二十四岁的时候就去世了。宇文士及还抚养他年幼的弟弟和两位哥哥的儿子,不过没有他们的相关记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