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3年又3年医学生“成才”需要多少年?

 抱朴守拙169 2019-12-08


11月19日,从广州飞往纽约的南航CZ399航班上,一位老人无法自主排尿,膀胱可能胀破。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介入血管外科的张红医生和海南省人民医院血管外科的肖占祥医生自制装置,用嘴吸尿37分钟救人。

  此举一被爆出,迅速引发了许多“医者仁心”的感慨,医生这个群体再度成为了人们视野的焦点。

  事实上,从因为“病人会按照我划的重点生病吗?”所以期末考试没有重点的医学生,到被贴上“又累又穷又危险”标签的执业医师,这个数目不小的高知群体大多都在超负荷运转。

  从医学生到医生,在这条漫漫长路上,他们所要面临的辛酸与无奈还有很多。

  ▎读完医就来娶你

  一名医学生要学习多少年才能成为医生?

  在中国,这个问题的答案十分复杂,甚至有业内人士把中国的医学人才培养体系称为世界上最复杂的体系之一。

  目前,中国的医学人才培养实行“5+3+X”的制度。其中,5是指5年医学本科教育,3指3年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或3年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俗称规培)。而X则为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或临床医学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所需年限。

大约在2015年前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在全国范围内广泛推行。在这种制度下,医学生最短在接受8年教育及培训后,方可以本科毕业生的身份走上工作岗位,成为医生。

  医学硕士分为临床型硕士(即专硕)和科研型硕士(即科硕)。目前,医学专硕已经基本实现与规培的并轨,专硕生毕业后考核通过即可直接拿到四张至关重要的证书:执业医师资格证、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合格证书、硕士毕业证和学位证。

  而科硕因学习重点在于科学研究而远离临床实践,毕业后尚需经过3年规培才可独立行医。

  因此,本科毕业后继续接受研究生教育,则最短8-11年可以研究生学历进入医院,正式从业。

  同样的,如果想要获得博士学位,则需要分别在科硕、专硕的基础上再增加3年。理想情况下,一名医学生短则11年,长则14年才可以取得博士学位,成为执业医师,开始行医。

  除此之外,若高考时选择八年制本博连读,毕业后获得博士学位,依各地政策不同,毕业后再经过1-3年规培,9-11年可以上岗。

2017年6月12日,中国医师协会在其官网公布首批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试点培训基地遴选公示名单,专培制度正式启动。

  专培主要面向已有行医资格的医师、或医学博士,通常培训周期为2-4年。

  经3年住培合格人员,根据个人和单位需要,可选择是否参加专培。主治医师如个人和单位有需要的可以申请参加,但不强制。

  尽管不作强制,且不经过专培也可以从业。但随着政策的铺开,这项政策同样意味着有一批人的漫漫医学路又要延长2-4年。

  医学生的圈子里也就流行起了这样一个段子:“‘等我读完医,我就回来跟你结婚。’她听完心里咯噔一下,她想,这大概是最委婉的诀别。”

  ▎各有各的难处

  然而客观来说,培养周期虽长,但却是必须的。医学教育作为精英教育,医生的职业的确需要长时间的学习和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才能胜任。

  “5+3+X”的培养模式之前,医学生毕业后直接进入医院跟随专科导师学习并实践。但由于从一开始就专注于某一科,一旦遇到情况复杂的病人就难以及时判断和处理。

  而规培的制度推行后,医学毕业生在培训期间将在各个科室轮转,熟悉情况。这样做的好处显而易见。一方面可以提升医生群体的水平,推动医学精英教育。另一方面更为重要,可以实现医生的同质化,这样将来在小医院也能享受到相当水平的医护服务。

但争议犹存。培训期间工资低,培训质量低下,实操能力得不到有效锻炼等问题的出现,更是时常让医学生们生出“浪费青春”之感。

  依照国家的谋划,规培、专培阶段均已属于执业阶段,是在职培训。然而现实情况是规培医师大多沦为“廉价劳动力”,与规培医院住院医师同工但不同酬。有调查显示规培医师待遇大多在3000元/月以下,连付房租都困难。

  与此同时,尽管有许多医学生对规培期间接受的培训质量表示认可,但问题同样十分突出。

  据媒体报道,有不少规培生在规培期间工作量十分繁重,而且被“加载”了一些超出规培范围的任务,如“帮带教老师跑腿,拿快递,打饭,发传单,甚至微博刷粉丝量”等。而真正应该掌握的实操能力却很少得到锻炼。

  据业内人士反映,住院培训制度中最大的问题就在于没有规范的外科手术培训计划,规培生在手术中的角色通常为二助或三助,看的多,动手少。与美国“培训医生必须以主刀或者一助的身份完成规定的手术量”的培训制度相比,培训效果显然相形见绌。

  此外,医学硕士们也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难处。

  出于科研型硕士培养侧重于科学研究而缺少临床经验的考虑,现行规培制度下,专硕与规培并轨,只要通过考核,毕业时就可以拿到4本至关重要的证书。但科硕却需要在毕业后再经过3年规培才能上岗,大大增加了科硕的时间成本。

但同时,“四证合一”的专硕们生活也并不轻松。规培期间,他们需要与本科、科硕毕业生等社会规培生承担同样的工作量,但却因为身份还是学生,因此得到的补贴远低于社会规培。

  同时,除规培任务外,他们还需要承担研究生相应的科研任务,在科研与规培的双重压力下生活。

  ▎信心依旧

  随着经济发展,人们在各行各业都能得到满意的薪酬和待遇,医生这个职业也逐渐打破人们稳定、体面、高薪的认知,而被贴上了“又累又穷又危险”的标签。

  据人民日报报道,相关调查显示我国医务人员最不满意的是薪酬待遇,超过八成医务人员认为自己的付出与薪酬不匹配。

  据统计,我国卫生行业人员收入水平仅高于社会平均工资18%。而在发达国家,医生的薪酬为社会平均工资3—5倍。

  不仅如此,更有许多医生常年处于超负荷运转状态。职称评审中占比极高,甚至有“一票否决权”的论文要求就成为了医生的一道“紧箍咒”。很多医生虽然在临床上兢兢业业,但由于论文不达标,迟迟评不上高级职称。

  作为一种特殊行业,医学生就业选择范围窄、投入成本高、风险大,如长期不能得到等值的回报,必将使医疗资源供需矛盾加剧,看病难的问题更加突出。

  但另一方面,纵使如此,至少在目前人们对于医生这一职业还是信心依旧。

  近10年来,高校招收医学专业学生数量除2011年外,均始终保持上涨趋势,且与招生总人数增长率保持基本平行。近10年,医学生招生人数平均增速为3.95%,而招生总人数平均增速为2.93%。医学生增速高于总数1个百分点。

 

  同时,改革也在进行。2018年8月27日,国家卫计委发布《通知》:加强医务人员待遇保障。要创造性落实领导人关于“两个允许”的重要指示,允许医疗卫生机构突破现行事业单位工资调控水平,允许医疗服务收入扣除成本并按规定提取各项基金后主要用于人员奖励。

此举不可不谓是一大风向。

 今年3月,一首名叫《规培专培好多年》的歌在网络上爆红。歌曲的作者是一群来自上海交大医学院的年轻医生和医学生,他们在歌里写这样道:

  朋友们都在问我,学医快不快乐,

  收入多不多,回扣多不多?

  同学们也在问我,读博士快不快乐?

  你文章多不多,课题多不多?

  其实我也很难过,却不曾对你说,

  如今我已快40岁了,那些初心,早已忘了

……

  黑夜已遮蔽白天,梦想没实现,

  模糊了谁的双眼,你却看不见,

  苍老了谁的誓言,青春不值钱,

  规培专培好多年,规培专培好多年。

  ……

  目前,正是医学教育的改革期。改革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坎坷的。然而每个人的人生都只有一次,谁的青春不值钱?

  来源: 孙珩 青塔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