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马琳这一手发球太绝,但是比赛中为啥不用呢?

 匠人匠人 2019-12-08
正手正面发纯下旋是存在的,而只有用正手的正面胶皮,才能发出比较纯粹的下旋,其他方式都不行!很多人发的下旋球都带有一定的侧旋,并不是纯正的下旋。

发球线路有明显侧拐的,肯定都带侧旋

当然,实战中发球带有一定的侧旋,往往会增加对手判断球的难度,更具迷惑性,很多高手也都是这样做的。

拿马琳举例,小马哥一手魔鬼下旋发球,二跳后直接能往回走的,但他在比赛中很少使用这一发球。为啥?


原因很简单,高手对决,拼的是对来球的判断及应对,这种球虽然旋转强、落点近,但是一目了然没啥迷惑性,同等级别的对手可以从容的回搓,并且能够很好地控制落点、高度,甚至搓出长短变化。

当然,上面说的是大神级别的对战,如果是业余球友来接的话,很可能脚下不动伸手够着去接这种球,然后就......

而且作为平时练球的一个辅助方法,练习发纯下旋,对锻炼手上摩擦球的感觉,还是很有帮助的。

下面说说发纯下旋球的几点注意:

1.  板形。一般来说正手发纯下旋,板形横置。纵向板形也可以发,但是不容易发出旋转。另外,板形需要后仰。


2.  引拍。引拍时最好附带渐进式的打开手腕,直板发下旋球时手腕和中指的作用最大,至于是拇指配合还是用食指配合,都有人采用,看个人习惯。

 
3.  触球点。触球的位置,如果在球体纵轴线的左下方,那么发出来的球就会是左侧旋,发下旋球的触球位置应该是球的纵轴线上,偏右可以,就是不能偏左。

 
4.  重心。发球要有重心的转换。不是说出球后重心一定要落在哪一条腿上,但从引拍开始,到动作结束,要有一个由慢到突然加速的节奏,特别是触球的一刹那,加速必须要明显,触球后,再制动即可。其中重心的支撑和转换是非常重要的,重心有了张力,我们做动作的时候才能有加速和制动的感觉。
补充说一点,如果重心太高,触球时的切入角度偏高,就很难控制发球弧线的高低,连带触球时的板形后仰也不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