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这部90年代宝藏神剧,竟藏着这么多文化预言

 七侠荡寇志 2019-12-08

本       文       约 2743字

阅       读       需       要

8 min

最近都流行怀旧,比如这个宝藏老剧,就是《编辑部的故事》。


这部92年播出的剧主要是讲《人间指南》刊物编辑部的6名编辑每天日常生活的故事。

这个刊物既然叫《人间指南》,那肯定不简单,首先看它的栏目:

这基本上是日常生活的衣食住行,包括情感和职场都有!这6名编辑的日常工作就是回复读者的来信或电话来排忧解难。

每一集的主题都会和当时的一些社会热点相关,小时候没怎么看懂这部剧,长大了才真正看懂这部剧的内涵。

1


“丧文化”的鼻祖
 
不记得从什么时候大众开始产生了各种焦虑。

大概从去年开始,年轻人中形成了一种佛系的丧文化,具体表现为做什么都提不起兴趣,不争不抢等等。
 
电视剧《我爱我家》剧照

改革开放后,青年们在面对社会巨变,显得无所适从。

于是各种焦虑的情绪以及丧文化开始产生,陈佩斯在《天生我材必有用》系列电影中塑造的角色陈小二就是那个年代普通青年小人物的缩影。

那么说回《编辑部的故事》,在这部剧中都反映了哪些焦虑情绪呢?

首先,现代年轻人焦虑的原因占比最高的应该就是“穷”,车厘子自由还没实现猪肉又涨价了,九十年代的年轻人也是如此。

电视剧《编辑部的故事》剧照

剧中编辑部的同事一直没停止过关于金钱的争论,比如编辑部经常因为收益不好的原因面临“拉广告挣钱”的情况。

追求有质量的内容还是写一些迎合大众口味的内容来吸引流量,这简直就和现代的问题一模一样!

电视剧《编辑部的故事》剧照
和当今社会对金钱过度重视一样,当时有一句口号是“一切向钱看齐”,对于金钱的焦虑使编辑余德利发出了以下的感叹:

电视剧《编辑部的故事》剧照

 
编辑部炊事班的王师傅因为身材胖受尽歧视,编辑部的六位同事就想尽一切办法帮助他减肥。

结果适得其反,王师傅也很怀念减肥之前想吃就吃想喝就喝的自在日子。

电视剧《编辑部的故事》剧照

除了挣钱、减肥外,找不着对象成为让当代青年焦虑的第三大难题,我们经常开玩笑说,不找对象就好比不是我不想考清华北大,而是实在考不上!

九十年代的青年也和我们有一样的困扰,来编辑部相亲的青年小赵发出的这句感慨至今都振聋发聩:

电视剧《编辑部的故事》剧照

除了这些焦虑,剧中还有其他焦虑,诸如对性别平等的思考、对未来科技发展的不确定性的忧虑等。

所有这些让当时青年焦虑的现象都说明丧文化真的不是最近的发明,剧中编辑李东宝对自己艰难人生的一段形容可谓是丧到骨髓里了:

“打在胎里,就随时有可能流产,当妈的一口烟就可能畸形。长慢了心脏缺损, 长快了就六指。好容易扛过十个月生出来了,一不留神,还得让产钳把脑子压扁。都躲过去了,小儿麻痹、百日咳、猩红热、大脑炎还在前面等着。哭起来呛奶,走起来摔跤;摸水水烫,碰火火燎;是个东西撞上,咱就是个半死。钙多了不长个,钙少了罗圈腿。总算混到会吃饭能出门了,天上下雹子,地下跑汽车;大街小巷是个暗处就躲着个坏人,你说赶上谁都是个九死一生,不送命也得落个残疾。”


电视剧《编辑部的故事》剧照

2

 土味情话的先锋
 
一部合格的电视剧至少也要有一条感情线,这部剧对于感情的讨论实在太先锋了,先锋得到现在年轻人看了也会产生共鸣,看来90年代的年轻人和我们对于感情的烦恼是一样的。

比如李东宝一直对文青女同事戈玲单相思,也经常有所行动,不过也仅限于口头。

现代年轻人可能都知道去年开始流行一系列的土味情话,看完这部剧之后才发现,葛优扮演的李东宝简直就是土味情话的鼻祖!前方高能!

电视剧《编辑部的故事》剧照

各位看看,简单一句话就把自己从不利的位置转移到有利位置。这机灵抖得相当完美。
电视剧《编辑部的故事》剧照

这句看起来是在损人,但其实是在赞美,比直接赞美高明多了!

不是中国三分之二的男性,那还有三分之一的男性,那也够多了!夸赞的方式非常幽默,而且内容还不过分,张弛有度。
妹子们被这样夸了以后,心情先是生气,反应过来后又非常开心,会娇羞地说一句你真坏。所谓的妹子们喜欢的坏男孩就是如此,单身的小伙伴都学会了吧?
电视剧《编辑部的故事》剧照

先不说结果会不会成功,李东宝这种自信心非常值得学习,既表明自己的真心又会让人感觉自己有吸引力。
电视剧《编辑部的故事》剧照

实在想不到别的告白方式,就直接引用现成的诗歌、广告文案都可以。要学会引经据典,一般不会踩雷。
看到了吧?李东宝这些土味情话看着简单,但却运用了抛砖引玉、以逸待劳、欲擒故纵、欲扬先抑等计策。所以找不到对象的小伙伴们是不是该反思自己读书少了?

不过可别学李东宝这样总是在关键时刻掉链子,不然也会像他这样心凉:

电视剧《编辑部的故事》剧照

3


90版现代启示录
 
丧文化流行意味着年轻人对未来失去了希望,其实仔细思考寻找一些解决的办法,办法总比困难多。

九十年代的这部剧已经对一些引起焦虑的问题提出了解决的范例,不过仅仅是范例,答案还是开放性的,需要小伙伴自己来寻找符合自己的解决方法。
 
比如前文提到的新媒体人是注重质量还是注重流量的问题,编辑部的陈主编给出了如下的意见:

电视剧《编辑部的故事》剧照

如果你喜欢的人却喜欢这别人,该怎么办才好?编辑余德利给出了如下的意见:

电视剧《编辑部的故事》剧照

九十年代的《编辑部的故事》就已经在剧中普及了家暴的错误性:

电视剧《编辑部的故事》剧照

前一段时间,川美教授画人体模特的做法在网上引起了争议,实在想不通,都9102年了,这种事竟然都能引起争议?

要知道上一次对这件事引起争议的时候可是在民国啊,李东宝对此有个很精辟的总结——

电视剧《编辑部的故事》剧照


电视剧《编辑部的故事》剧照

人们开始关注不一样的美,或者是从别的身材中发现新的美,这应该会给之前对自己身材焦虑的人更增添一份信心。

“我胖我的,与你何干”,让我们和九十年代的炊事员王师傅一起吼出这句跨越时空的口号吧。

经公众号“ 印客美学”(微信ID:ink20160101)授权转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