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何解决中学生读书过程中的阅读障碍?一线名师这样说

 立恒语文 2019-12-08

每个老师在指导学生读书的时候,都会碰到这么一种现象:学生对老师提出的有些问题,不是言不及意,就是张嘴结舌;虽经老师再三启发,依然如故。这种现象就是阅读障碍。中学生常见的阅读障碍有三种:不能理解、不会理解和这二者的综合。下边做一简要阐述、分析,并提出我们的对策。

一、中学生常见的阅读障碍

1. 不能理解。由于知识、经验、思想水平等的欠缺,或者分析、能力概括的偏低,中学生会对文章中客观存在的某些问题产生一种读不懂的现象。这种现象即为不能理解。大家知道,中学语文课本所选范文大多出自名家手笔,由于他们的生活经历、知识经验、思想水平等比中学生要丰富、深刻、复杂得多;当他们把自己的这些复杂的生活经历、丰富的知识经验、深刻的思想见解形诸文字的时候,这些东西也就活生生地进入了他们的文章,成了文章的基本内容。

同这些作家们相比,中学生不论在知识经验上,还是在思想水平上,都不可能同这些作家们同日而语。因此,读不懂作家们的文章从某种意义上说不是很自然的一件事吗?例如学生读鲁迅先生的文章,往往就会出现这么一种现象。个中的原因,除了时代因素外,鲁迅本身的思想性格、生活经历的复杂对大多数中学生来说不啻是一个说不清的“谜”。

2. 不会理解。不能理解是由于课文所负载的信息高于学生的知识、经验、生活、思想、能力,而不会理解,原因又在哪里呢?关键是没有掌握方法。这一点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没有掌握必须的读书方法,一是没有掌握必须的思维方法。正是因为这两个原因,学生在阅读中面对老师提出的某些问题,常常表现得不知所措,不知道从哪些方面来思考,来入手。

3. 既不能又不会。实际上,中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表现出来的阅读障碍,常常是综合性的。即既不能理解,也不会理解。教师在指导学生读书的过程中,这种情况最典型的表现为:一旦出现“卡壳”,教师向学生讲清了先关的知识,或交给了解决的办法,但学生依然似懂非懂。这时教师就要双管齐下,既讲相关知识,又教阅读方法,这样,方能使阅读顺利进行。

比如,教学杜甫的《登高》,教师给学生提了这么一个问题:颈联“万里悲秋常作客”中“悲秋”二字一般被认为是本诗的诗眼,请结合自己的阅读感受,说说这里的“悲秋”二字包含哪些内容?学生要答出这个问题,从需要的知识上看,有三项知识必须具备:(1)安史之乱的相关知识;(2)杜甫创作此诗的背景;(3)杜甫此时的处境。从方法上看,学生须学会多方面思考的方法;就这首而言,思考这个问题,可从这么四个方面来思考:(1)本联诗歌;(2)全诗;(3)诗人创作这首诗时的处境;(4)唐王朝当时的情况。教师在点拨学生答题时,只有双管齐下,学生才有可能答好这道题。

二、解决的对策

针对中学生阅读中经常出现的上述阅读障碍,教学中教师可采取五种对策来解决:

1. 在指导学生阅读课文的过程中,学生一旦出现“卡壳”现象,教师首先要做的就是查清“病因”。对症下药。课堂教学中教师如何才能迅速发现学生阅读过程中的“病因”呢?笔者的经验是,注意学生回答问题的细微表现:学生不能理解课文,往往表现为麻木、无动于衷,或漠然、惊奇,或答非所问;不会理解往往表现为:老师一提出问题,学生积极思考,但提问检查,常常表现为片面、肤浅、抓不住要害。

2. 针对不能理解的情况,教师必须给学生补充相关知识。就阅读过程中的实际情况看,往往需要补充的知识有三类:相关的背景知识、文章或文学知识、文章(或文学)内容所牵涉到的科学知识。

3. 针对不会理解的情况,教师要及时向学生传授相关的读书方法,指点思考的门径,让学生学会读书、学会思考;同时,还要加强平时的专门训练,提高阅读实战能力。

4. 针对既不能又不会的情况,教师可从两个方面入手,双管齐下,及补充知识,又传授必须的读书方法和思维方法。只有这样,才能求得问题的顺利解决,使学生学有所得。

5. 根本的解决之道还是要引导学生多读。上边虽然谈了四种解决学生阅读障碍的方法,但只是权宜之计,因此,要从根本上解决学生阅读中遇到的障碍,办法只有一个,就是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多读书。有一个成语说得好:不学无术!把这个成语换一种角度解读,就是只有不间断地去学,才能摸索出学习的方法。把这个道理运用到解决中学生的阅读障碍上,就是要彻底解决中学生的阅读障碍,唯一有效的方法就是引导学生多读,只有多读,一切阅读障碍均会迎刃而解!

三、结束语

我们知道,读书是中小学语文教学的奠基性内容,是学生语文能力生长的根基。由于种种原因,学生在开展阅读的过程中,总会遇到这样那样的“拦路虎”,这是符合中学生实际的阅读障碍,作为教师,我们一要平心静气地面对这种情况,二要采取恰当的方式方法有效地解决这类问题,只有如此,中学生的阅读能力、阅读素养才会在我们的指点下步步升高,取得进展。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